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问题研究

2020-11-12 07:31张建勇
时代人物 2020年19期
关键词:监督管理

张建勇

关键词:日常;监督;管理

课题项目:山东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2019年度课题,项目编号:2019S077

十八大以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工作都很重视,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由于受各种观念冲击和诱惑考验,党員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时有发生,而且很多十八大后甚至十九大后仍然不收手、不收敛。我们不禁要问,这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日常监督的缺失和疲软无力是其中最大的原因之一。在强调加强党的自我革命的新形势下,在哪些方面强化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如何增强日常监督管理的有效性?仍然是强化自我革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非常现实和紧迫的问题。为此,本课题组充分发挥党校优势,在县级班、中青班、科级班、公务员班共发放调查问卷280份,召开两次座谈会,一次由纪委和组织部门的学员参加,一次由担任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直部门一把手的学员参加,充分了解到领导干部的真实想法,获取了大量第一手材料,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式

在调查问卷的单项选择中,有90%的干部认为十八大后本地区本单位日常监督管理力度很大或较大,85%的干部对本地区本部门当前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满意或比较满意。在多项选择中,在当前从严监督管理的形势下,62%的干部认为干部更加为民务实清廉,81%的干部认为干部履职更加注重程序和规范。这些调查和数据充分表明,十八大后干部日常监督管理的力度越来越大,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带来的积极影响越来越大。事实证明,加强领导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在以下方面对全面从严治党产生着有益的影响:

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有利于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养。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就是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注重加大党员干部的党性锻炼、提升党员干部的道德品行、增强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基础和经济运行方式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奢靡生活方式等现象不断损害党内风气。习近平在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曾讲:要把党的领导体现到日常管理监督中,敢于较真,注重日常,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体现组织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决不能坐看自己的同志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就是要提醒党员干部把为人民服务和担当始终作为从政工作的第一要求。人民的期望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工作中多替群众和他人着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互照顾、相互谦让、真诚相待。在工作生活中,增强为中国梦努力奋斗的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前行的使命感。

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有利于严明纪律,提前警示。纪律不仅要立于纸上,更要立于心头。只有把守纪律、讲规矩挺在前面,党员干部的思想才不会跑冒滴漏,行为才不会出轨越界,纪律规矩的篱笆也才算真正扎紧。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就是要抓早抓小,“治病救人”,发现违纪苗头马上去管。对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意识淡薄的党员干部,给予严厉的批评教育,“猛击一掌”,促其及时醒悟。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督促其全面落实主体责任,自觉接受监督,主动将“手中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突出重点领域、重要岗位上的党员干部,帮助厘清思路,明确重点,使其严守政治规矩,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积极借鉴中医的“治未病”的理念,把严明纪律融入干部日常管理监督之中,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充分发挥纪律规范行为、约束权力、预防犯罪的重要作用,使纪律规矩真正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对于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提醒、及时处理。每位党员干部,都要坚持以纪律、规矩这把戒尺丈量始终,做到心中有敬畏、言行有底线。

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有利于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党纪条规、规矩禁令相继出台,党员干部一些旧有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模式被打破,有的发出“为官不易”的感叹,有的索性“为官不为”,甘做“混混官”、“太平官”。归根结底,这些党员干部思想上出了问题,心理上还没能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新常态。从严管理干部,就要从端正干部思想抓起,结合平时掌握的情况和干部的现实表现,与干部谈工作、谈思想、听建议、提要求,给干部“体检”、“把脉”,查找深层次原因,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切实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上“贫血”、精神上“缺钙”、行动上“乏力”的问题。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增强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增强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成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当前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通过调研,广大干部普遍反映当前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存在四个“比较难”

对一把手的日常监督管理比较难。80%以上的干部认为日常监督管理的重点对象应是各级一把手,85%以上的干部认为对一把手的监督比较难。主要原因一是对一把手的监督机制不完善,落实不力。一把手执行民主集中制具体程序和措施不够具体严密,即使领导班子民主氛围不浓,也不容易从制度和运行机制上找到约束和监督一把手的依据。二是一把手工作透明度不高,干部群众难以监督。大多数普通群众接触不到主要领导的工作,他们接受的决定和指令都是以领导集体决策的形式传达的,如果主要领导不主动公开工作内容和决策过程,一般干部群众无法监督。三是一把手手握重权,干部群众不敢监督。现在体制下,一把手对其他干部和群众的职务、职称等关系其切身利益的事情具有很大的话语权,甚至是决定权,其他干部和群众即使是知道一些主要领导的问题,因为担心自己事后被穿小鞋影响自己的切身利益,很多时候是睁一眼闭一眼,不敢真正监督。

对干部八小时外的监督管理比较难。调查问卷显示,78%以上的干部认为对干部八小时外的监督管理比较难。一是因为缺乏统一的干部八小时外行为评判标准。对干部的日常监督渠道主要依靠考察、信访、审计等,难以综合反映其履职能力、思想状况、工作和生活作风。二是因为对干部八小时外监督管理的工作力量不够。干部八小时外行踪难以监控,许多地方只是原则上提出要加强对干部八小时之外的行为进行监督,但实际工作中没采取有效的措施,也没有开展这方面的积极探索,对于干部最容易出问题的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社交圈”监督事实上存在盲区和漏洞。

对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比较难。70%以上接收调查的干部认为对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比较难。一方面权力运行需要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另一方面权力运行的程序和规范透明度不高。比如离任交接制度、征求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制度等往往形式大于实质;比如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移交纪检机关查处的机制衔接还不够;比如干部提醒函询诫勉制度,对于哪些应该提醒,哪些应该诫勉,规定和标准过于宽泛,实际操作很难把握。类型这些细节性的问题,使得对权力运行过程难以监督。

对庸懒散、不作为等行为监督管理比较难。原因在于一是认识有误区。60%以上认为监督管理重点是干部的“廉”,还有35%认为重点应是干部的“德”,几乎没人认为监督管理重点是庸懒散和不作为。二是缺乏评价和判断标准。事后监督较多,事前监督较少,干部的这类问题往往都是在被查处后才得以暴露,預防性的事前、事中监督比较薄弱。三是从严监督管理的负面影响。在当前不断加强问责和追责的情况下,58%干部认为,严格的管理和追责,在干部中产生了不作为或消极作为或干部不愿主动担当的负面影响,许多干部用少干事来避免出事担责。

这些问题以及其背后的原因让我们感到,一方面干部日常监督管理需要加强,另一方面干部日常监督管理确实存在许多难以突破的困境,既有制度和机制的原因,同时还有主观认识的因素,需要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永远在路上的精神不断努力、不断治理。

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的对策建议

在与干部座谈和问卷调查中,许多党员干部对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提出了建议和解决思路,我们梳理分析后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

完善制度机制,重点抓好各级一把手。一是科学分解权力。“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审批等,明确副职分管相关事务,建立总管与分管的平衡与制约机制。二是健全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集体决策制度。三是严格落实会议制度,严格执行议事规则,“一把手”必须末位发言。所有决策必须有会议记录,对于“三重一大”的相关议题,要将意见分歧如实记录。四是加强上级对下级“一把手”的监督。实践证明,上对下的监督更直接、更有效。这方面的制度机制已基本建立,关键是真正落实到位。通过规范一把手的权力运行,发挥引领带动效应。

细化管理监督,突出抓好关键环节。对干部一些关键和敏感的时间、活动和行为进行精细化规范,建立超前、管用、有约束力的监督管理制度。一是抓好关键时间点。如干部家庭乔迁、婚丧嫁娶等时期;春节等重大传统节日期间;干部人事调整时期;重大工程建设、重要采购项目实施等时期等,二是抓好干部生活的细节点:如家庭是否和睦,邻里关系是否紧张,有无不良业余爱好,朋友圈是否纯洁,是否遵守社会公约,生活作风是否良好等。

健全权力制约,规范运作程序。规范权力运行的各种程序,建立健全互相制约机制,形成科学的权力运行,主要完善以下权力制约机制,一是以票决权制约决策权。在重大问题决策时意见分歧较大的,应当进行票决。二是以分管权制约审批权。三是以加大审计力度制约财经权。四是以招投标制约项目权。

强化监督网络,增强监督合力。一是实施干部管理负面清单制度,构建干部日常管理立体网络。对干部的监督由单位内延伸到单位外,由组织延伸到社会,由“八小时以内”延伸到“八小时以外”。二是学习借鉴一些地方开展的监督员制度,聘请各行各业的群众监督员,经常性地对消费、娱乐场所进行明察暗访,对领导干部的社交区进行跟踪了解。三是建立群众举报网络,拓宽信息渠道。充分发挥网络监督、信访举报、举报电话及网上举报等监督手段的作用,及时收集信息以便组织上及时发现某些领导干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并与干部考察考核、奖惩任免、日常监督相结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干部监督预防体系。

培育监督意识,营造良好氛围。一是教育各级干部克服逃避监督的错误心态,真正把来自组织、群众和社会的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树立“监督是对干部最大的关心”意识,从而自觉接受监督。二是加强干部监督意识,克服“唱黑脸”的心理障碍,敢于监督,敢于说真话,增强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不断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是前移监督关口,坚持正面教育和事前监督为主,引导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守法遵纪,避免犯错,从而实现对干部的保护,防患于未然。四是强化对领导干部的舆论约束,加强对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舆情引导,加大正面典型的宣传力度,正确引导舆情,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干部监督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就“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举行的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中指出,勇于自我革命,就要坚持对各级干部严管和厚爱相统一,坚持组织推动和个人主动相统一,多听听人民群众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必须站在建设党的伟大工程的高度,各级党组织重视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党员干部自觉接受和融入日常监督管理,齐心协力,打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房建.加强领导干部日常管理监督问题的调查与建议.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6(04)

[2]《衢州市全面从严从紧加强干部队伍日常管理监督的十条意见》.http://www.qz123.com/html/271/20190413/news_show_215769.html.衢州传媒网,2019.4.13

猜你喜欢
监督管理
管理漫画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全面深入推进各项监督
什么是四个监督?
青田:“精准热紧”求实效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落实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