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旅游商品市场化探析

2020-11-14 04:14杨卫民
天工 2020年5期
关键词:黔南民族民间工艺品

文 杨卫民

黔南地处贵州的南部,山清水秀、民风淳朴,集聚着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了丰富多样、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间工艺美术,这些民间工艺美术具有较好的原始风貌和民族特性,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如苗族蜡染、刺绣、民族服饰和首饰早在宋代就作为贡品。这些工艺美术品就地取材,以手工生产为主,其具有独特的艺术技巧、鲜明的民族情感。

一、黔南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旅游商品价值

由于政治、经济、地理环境、历史与文化的区域化发展,民间工艺美术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形态,即便是同一民族,不同地区也有着较大的差别。

(一)民间工艺有特有的活力、民族风格和特性

历史上的贵州,山大沟深交通壅塞,这就使得贵州的民族文化多样化特征尤为突出。在黔南地区,以牙舟陶、马尾绣、剪纸、印染工艺、木雕为代表,或造型古朴敦厚,或工艺精湛美观,或色彩艳丽厚实,或纹样图案瑰丽繁缛,品种、风格、样式极为丰富,堪称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宝库。其中,牙舟陶、马尾绣、枫香染都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黔南民族民间工艺美术还有很多种类,如长顺木刻傩戏、地戏面具、福泉的阳戏面具,三都县和惠水县的石雕,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等民族的服饰、银饰,贵定县的通草堆画等,这些也都是值得关注,且具有极大文化价值和一定的商业经济价值。

(二)民间工艺品分布零散,缺乏完整的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规划

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盲目发展、单打独斗、零散经营,许多资源类别尚未形成整体化发展。一些地域文化资源概念不清楚,认识不到重要性,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一些地区只注重当前的利益,为了地区快速致富,以掠夺式、破坏式的手段开发文化资源,破坏了生态系统资源。现今要摒弃野蛮式的发展方式,进一步挖掘和开发民族工艺美术品,打造民族旅游商品,树立黔南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牌。

黔南山清水秀、物种丰富,各种生态资源奇异,所以不能老是盯着传统,应拓展思路,广开视野,充分利用民间广泛的物资资源,开发出新的艺术样式,拓宽旅游商品的品种,丰富黔南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种,建构于黔南旅游市场,把黔南旅游商品做强做大,从而推动黔南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衰落的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市场

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市场化以及旅游业的兴起,昔日自产自销的民间工艺美术逐渐走出农家,走向社会,走进市场,极大地丰富了旅游商品市场,成为增加经济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地方政府也意识到民间工艺美术的价值所在,逐渐加强了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开发和扶持力度,但就黔南近十几年来民间工艺美术构建旅游商品市场的态势来看,并不理想和乐观,虽然民间工艺美术品的销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丰富了旅游商品市场,但就整体旅游商品市场来看,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自己的品牌,社会影响力不大,民间工艺美术建构旅游商品市场的态势没有形成。在旅游业日益兴旺发达的今天,民间工艺美术在旅游商品市场并没有占据足够的份额,外来游客也很难买到一件称心如意的工艺品。

马尾绣作品

(一)艺术生活环境缺乏是民间工艺美术品消亡的核心因素,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开发因为文化生态背景的变迁而道路艰难

原始朴素的审美心理趋向没落,原有民俗背景逐渐消失,历经几代变化,民间工艺美术品失去了物质与精神上的价值。社会历史和文化生态环境变化后,民间工艺品生存面临不断调整,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下,许多民间工艺美术种类失去了原来依靠的文化生态环境,逐渐进入消失的边缘。此外当前保护系统尚不完善,缺乏专业人才,导致一些民间艺术种类消失的速度加快。由于新型产业、现代科技及消费观、价值观的变化等多方因素,相当多的民间艺人流失,年轻一代面对新鲜市场的诱惑,不愿学习古老的技艺,许多古老的民间工艺美术面临消亡。

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人的断代消失是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开发人才的瓶颈。很多民间工艺的独门绝技属于家族传承只能口传心授,但多数年轻人嫌弃没有发展前景不愿学习传承。

(二)本土民间工艺美术品受到外来文化冲击,逐渐变得可有可无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冲击,大量使用机器制作的工艺品流入市场。尽管民间手工艺技艺精湛并富有地方特色,但是由于其生产效率低下,加上年轻人宁愿选择外出打工也不愿意传承本民族文化,致使民间传统手工艺日渐衰微。

(三)缺乏民间艺术创新和管理人才

民间工艺美术高层次创新人才应依托民间艺术资源,来提升自己的包装和创新能力。纵观黔南十几年来民间工艺美术品种,并无多大变化,这就直接反映出行业缺乏工艺美术人才的参与。民间艺术创新和管理人才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才能设计出更广泛的、具有文化内涵的新产品。

三、构建黔南旅游商品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

黔南旅游工艺品的开发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严重滞后于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影响了旅游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大力开发旅游商品成了提高黔南旅游业效益的当务之急。那么如何提升黔南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牌,让黔南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旅游商品市场化,现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明确民间工艺美术品发展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

确定民间工艺美术品的市场定位,要根据具体的产品特点、使用场所以及用途类型。民间工艺美术品在大多消费者眼里是一种怀旧的、回归乡土的象征,新颖性是人心理需求的本能,可以确定一些较为传统的原生态工艺产品集中在市场上出现,让产品在顾客心中有特殊的位置。

(二)民间工艺品的营销要结合市场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产品更新换代加快,要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民间工艺品的营销已成为市场化的重点。营销方式多种多样,以树立形象、赢得好感为主要目的,进而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发展电商经济。建立民族民间工艺产品大数据,深挖市场潜力,创新产品生态文化,从而创作出特色高效的产品。

四、构建黔南旅游商品市场品牌和设计内涵

合理规划工艺品生产的产业布局, 加快民间工艺品制造业的发展,突出各地民间工艺美术资源特色和优势,形成产业集聚,构建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格局。

(一)多元化、个性化、产品化的包装

黔南民间工艺品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但由于不重视包装,降低了产品档次,难以打入高端市场,其外形、图案、色彩、现代意识,都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和步伐。“人靠衣装马靠鞍”“三分形象七分打扮”,美术工艺品亦如此,一件好的艺术品不仅要体现出本身的艺术价值,还要思考如何在外包装上来体现和塑造其价值所在。一件艺术品经过包装,其市场价值会倍增,这样更符合现代人的购买心理。多元化、个性化、产品化的包装充实着消费者的眼目,并能牢牢拽住消费者的心。

(二)充分挖掘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

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发展要不断挖掘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文化内涵,确定文化品牌,从消费心理提升文化内涵。在设计旅游文化艺术产品时,必须要结合当地环境和民族文化,并融入当地的特色,既要对当地的人文民俗的传承给予足够的尊重,还要让游客通过产品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族特色。

牙舟陶作品

(三)政府机关要保护传承文化产业,避免传承流失

发展地方文化特色工艺美术项目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保护传承文化产业,避免流失,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政策,应有力地保护民间传承艺人,让这些传承技术继续流传下去,培养新的接班人,支持定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交流,评比出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大师,另外大量吸收管理人才,让当地工艺美术企业逐步走向正规化,这样才能让企业良性运转,集众家之力探索出适合传统工艺美术企业的独特的管理模式。

政府部门从文化的发展角度出发,积极开展旅游商品设计大赛等相关竞赛。通过举办博览会,加强对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利用民族民间节日举办展览、展演、展销等,以此扩大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影响力,从而打造文化产业的整体形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引导企业树立民族文化品牌观念并有意识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与高校和专业设计机构合作,提高民间工艺品研发能力,使生产与设计之间有良好的对接,从而提高工艺美术产品的价值。

国发2号文件以及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将黔南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景区,使旅游业成为黔南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旅游项目,挖掘开发打造一批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旅游项目,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项目,从而增强黔南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人们发展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热情, 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人们对民族民间手工艺文化的认知, 促进了旅游文化和旅游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猜你喜欢
黔南民族民间工艺品
“校团”协同背景下推进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设计教育社团活动中的滴胶工艺品制作实践
高职音乐教育发展与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研究
帛锦时韵*
新时期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策略探究
“工艺形气神论”在工艺品与设计产品对比研究中的运用——以传统陶瓷工艺品和陶瓷3D打印产品为例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二)
黔南文艺界3-4月大事记
图解黔南五年 高歌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