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课程游戏化的特点和教学建议

2020-11-16 06:55马丹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7期
关键词:幼儿课程游戏化特点

马丹

摘 要:受长期的历史经验及传统授课理念的影响,重学习、轻游戏的现象在我国幼儿教育中表现突出。尝试把游戏的教育价值、游戏与幼儿园教学进行整合,指出幼儿课程游戏化以“唤醒灵魂”为游戏目的、以“做”为游戏中心、将“游戏”与“教学”有机融合的特点,提出课程游戏化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缺乏幼儿主体精神及主动探索精神、游戏活动空间创设不足等问题,探索与幼儿教育理念相符合的游戏化教学方式。

关键词:幼儿课程;游戏化;特点;建议

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活动中更容易获得快乐、表现自我、展现个人的自信心。游戏的可感知性及趣味性是激发幼儿参与课程的重要因素之一,“用游戏的方法能够让幼儿在欢快的氛围中进行审美体验,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良好的感知能力可使幼儿建立较好的情感平衡力,在接受不同的情绪熏陶后,幼儿的情感世界会更加深刻饱满;通过游戏活动能够训练孩子的想象力,感受力及自我表达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高”。游戏能给幼儿带来快乐与满足,有助于幼儿的认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所以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游戏在幼儿课程中的重要意义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游戏是劳作后休息和消遣,本身不带有任何目的性的一种活动。”从中可以看到游戏最基本的两个特征,即“主体参与互动”及“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教学,无论通过何种途径,都必须有效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精神。

随着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游戏在幼儿课程中的地位受到有力保障。1996年中国教育委员会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其中第二十五条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应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依据,对幼儿课程游戏化进行规范,科学地为幼儿创设各种游戏条件,教师应在游戏活动中给予科学指导,从而使幼儿能够保持一种快乐的情绪体验”。教育部于2001年正式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进行明确界定,“应对只重视表现技能的活动方式予以避免,要对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及态度倾向高度重视”,这样就从总体上明确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位置。2012年,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其中进一步指明“幼儿课程设计应该着重于心理‘感受与欣赏,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丰富的游戏活动,加强幼儿的感知能力,以此增强幼儿自觉的艺术表现力及创造力”。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道:“审美情趣是文化基础之一,其中,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是审美情趣的重点之一。”从教育部颁布的相关文件可知,游戏成为增强审美情趣的要素之一,而学前教育是幼儿启蒙教育的关键阶段,所以应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以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征为基础,激发幼儿参与课程的兴趣,使得幼儿被愉悦的气氛所吸引而接受获得知识,从而促使幼儿形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保证幼儿在德、智、体等各方面得到健康发展,因此幼儿课程游戏化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二、幼儿课程游戏化的特点

(一)以“唤醒灵魂”为游戏目的

达尔克罗兹是著名的瑞士教育家,他提出,“教育并不是简单的技术性学习,更不应该是与理论知识相脱节的实践,而是以对活动和情感的体验为前提,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唤醒儿童的心灵为目的的活动”,因此应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感受力得到增强,使其反应能力更为敏锐,从而产生体验和表现能力。著名教育家丁海东指出课程游戏化是教育价值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其含义包括“一是把游戏作为儿童的基本活动类型,作为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组织手段;二是以游戏为童年精神理念的出发点,把游戏精神贯穿在幼儿园课程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从而达到唤醒个体灵魂的目的。

(二)以“做”为游戏中心

卡尔奥尔夫是德国著名教育家,他提出学习是以人的肢体动作、语言表达为基础的,儿童时期的学习体验对人的心理、认知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感知教学活动中,应该发挥多种艺术形式的功用,满足幼儿不同的审美需求。具体来说教学活动可与各种游戏活动等形式相互配合,将所有元素与游戏相互贯穿联系来加强幼儿的学习能力。“以幼儿的自然生理和心理特点为基础是奥尔夫的核心教育思想,旨在通过游戏体验,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以最自然的认知方式获得最完整、最全面的学习体验。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将游戏融入幼儿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他提出 “幼儿课程游戏化应以‘做为活动中心,在‘做中学,从而顺利展开游戏教学”,其中“做”的实质是幼儿的自由活动,是幼儿游戏的中心。

(三)将“游戏”与“教学”有机融合

在幼教界,游戏与教学的关系是从对立分离逐渐转向为相互融合的趋势的。课程游戏化就是游戏与教学的高度融合化,从而有效引导幼儿的无意性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真正实现游戏的教育功能。为了将游戏与教学有效融合,应充分运用游戏的工具性功能,凸显其本体性的文化教化价值。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将游戏与教学有机融合的核心是将游戏的自由精神体现出来,而不是流于游戏的表面形式。由此可见,课程游戏化的实质是将游戏与教学相互渗透,构建彰显幼儿生命意义的新型教学模式。

三、幼儿课程游戏化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游戏方式方法忽视幼儿的主体性

在幼儿能力的发展活动中,通过自由活动确保幼儿的主体性具有重要价值。所以教育者应积极为幼儿创造自由游戏活动环境,以满足幼儿的内在需求,以获取发展的动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去关注幼儿个别差异,应本着促进每个幼儿富有独特性的发展的前提”。但在具体的幼儿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缺乏对幼儿的个别指导,使得游戏流程趋于模式化,具体体现在游戏活动方式僵化,不考虑实际,忽视幼儿的个性,无法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的主体精神,即没有将游戏化教学精神表达出来,因此创建让幼儿感受到心理支持的良好环境尤为重要。

(二)游戏方式方法阻碍幼儿自主探索精神的培养

在传统授课方式中,幼儿园的一般课堂模式为“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及游戏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并经过反复训练从而让幼儿熟悉此教学模式”。由此幼儿成为知识的容器,缺乏思考探究的能力,扼杀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教师的权威角色使幼儿逐渐失去主动探索精神。在该种教师控制的游戏方式下,幼儿的兴趣被忽视。对幼儿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积极主动思考的内在动力。因此必须保证幼儿课程游戏化设计对于幼儿兴趣的激发,并要求教师积极发掘幼儿游戏活动的内在特征,为幼儿游戏活动提供有效帮助。

(三)游戏活动环境的创设缺乏对幼儿的吸引力

在幼儿课程游戏化设计中,存在游戏活动空间创设不足等问题,具体表现在许多幼儿园中,都存在室内面积有限的问题,各游戏区角设在教室角落,区域较狭窄,不能同时容纳太多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在区域设置上,教师往往以自己的意愿为依据布置游戏环境,没有对这些区域是否满足幼儿的意愿进行充分考量,所以造成游戏活动对幼儿失去吸引力,从而让许多区域摆设使用率较低;同时游戏材料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幼儿的需要,不能有效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难以对幼儿形成深层次区域游戏的吸引力。所以,应积极创造有利的幼儿游戏活动环境,激发幼儿的自由游戏兴趣,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人。

四、幼儿课程游戏化教学建议

(一)注重幼儿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

由于幼儿自身的不成熟性形成了成长价值,所以其主体性及创造性更应受到有力保障。“游戏化教学原则强调在活动中,幼儿的学习者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教育者主体地位相结合,只有将二者的主体性地位都加以保证,才能促进科学的教育活动的形成。”由此可见,主动性在幼儿个体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在课程游戏化进程中,应积极引导幼儿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确立幼儿的主体性地位,使其具备饱满的生活状态及克服阻碍的意志品质,从而达到良好的游戏效果,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注重幼儿自主探索精神的培养

在幼儿课程游戏化过程中,应观察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考查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关注度,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精神。教育家凯瑟琳·加维(Catherine Garvery)认为,“游戏的本质就是娱乐,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快乐,不存在心理压力,更不用在乎游戏结果和最终的奖惩情况,幼儿在游戏中全身心投入,享受游戏带来的愉悦感”。通过游戏活动,幼儿可以进行身体的自由活动,使身体活动的需求得到满足;游戏也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接触诸多意象,从而形成对事物的理解力。所以应将幼儿自主探索精神的培养作为课程游戏化的目的,在游戏中幼儿以兴趣为出发点探索新的事物,以模仿及再现的方式理解所看到的事物,從而满足个体理解环境的内在需求。

(三)注重游戏化教学环境的创设

在幼儿课程游戏化过程中,应充分注重幼儿游戏化环境的创设,并充分利用环境以促成幼儿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游戏化教育理念主张将游戏性因素融合在教育活动中,把教育指导内隐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应及时解决幼儿游戏材料种类不充足、利用方式模式化等问题,可通过废旧材料的再利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应转变事先准备游戏材料的方式,在课堂实际游戏活动中灵活运用游戏材料,将教学变为探索;在区域设置上,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有效激发幼儿去参与游戏活动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区域摆设使用率;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拥有不同的游戏体验,所以在游戏中应以幼儿不同年龄为依据采取不同的引导手段,将各种感官意识充分发挥出来,提升个体的想象力及创造力等多方面能力;同时应保证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保证幼儿充分游戏的基础,加强深层次区域游戏对幼儿的吸引力,并将自由游戏的具体参照标准落实在教学评价之中,从而使幼儿课程游戏化工作的成效更加显而易见。

综上所述,受长期的历史经验及传统授课理念的影响,重学习、轻游戏的现象在我国幼儿教育中表现突出。为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应充分保障幼儿享受游戏的权利,并通过提升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幼儿自主探究精神及完善游戏环境等途径,实现与幼儿教育理念相符合的游戏化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夏媛媛.河南省民办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现状调查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2.

[2]程俊青.教育游戏的国内外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07(7).

[3]李姗泽.学前儿童游戏[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郭敏.论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价值回归[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6).

[5]韩绮君.幼儿园游戏中教师指导的个案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6.

[6]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7]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8]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9]黄静.人类发展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游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幼儿课程游戏化特点
浅谈幼儿教育中游戏与幼儿课程的融合
为幼儿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游戏化语言:幼儿园活动游戏化的支柱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