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2020-11-16 08:44梁小燕黄少梅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27期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心理护理干预负性情绪

梁小燕 黄少梅

【摘要】 目的:探究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100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遵循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9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51例,联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焦虑、抑郁)、护理后生活质量及护理依从性。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依从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建议以常规护理为根本,而后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升生活质量、提高患者依从性方面有显著优势。

【关键词】 心理护理干预 缺血性脑卒中 中青年患者 负性情绪 依从性

doi:10.14033/j.cnki.cfmr.2020.27.0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0)27-0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Method: A total of 100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admitted by the authors hospital from April 2016 to May 2019 were select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49 cases,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51 cases,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odes. The negative emotions (anxiety, depression), quality of life and nursing compliance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were observed. Result: After nursing, SAS and SDS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all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nursing complianc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0%, higher than 83.6%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is suggested to be based on routine nursing and then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In the improvement of anxiety, depression and other negative emotion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improve patient compliance has a significant advantage.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schemic stroke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Negative emotions Compliance

First-authors address: Wuzhou Peoples Hospital, Wuzhou 543000, China

近年来,在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致使脑血管疾病临床发病率逐年攀升,且一跃而上位居临床致死类疾病的首位。调查发现,在全部脑卒中疾病中,缺血性脑卒占比60%~80%,并且具有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等特征[1]。在现阶段生活方式转变、饮食结构调整、工作压力增大等因素的推动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人群逐渐向年轻化人群过渡。据不完全统计,在全部脑血管疾病中,中青年脑血管疾病患者占比9.5%~18%;可见,在中青年人群中,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较高,从而对其身心健康、日常工作产生严重影响。目前临床治疗该病,药物保守疗法、外科手术等均是有效的治療措施,但其中药物治疗更被患者所接受。但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患者对自身疾病病理知识存在认知缺陷,并且认为长期大量服用药物,会对自身其他脏器产生影响,且服药后期药物出现的毒副反应会对整体健康产生威胁,因此在接受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依从性降低等情况,导致少服、漏服现象频发。如此反复,导致治疗难度加大、后期复发率较高。而在治疗期间辅以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还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确保其从内心深处配合护理人员展开各项操作[2]。为进一步体会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价值,特选取笔者所在医院100例患者进行此次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9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100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标准:符合临床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早期存在严重的语言和痴呆症状;神经系统严重病变;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病变;合并重症感染。遵循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女24例,男25例,年龄28~60岁,平均(44.00±14.55)岁;观察组女30例,男21例,年龄29~60岁,平均(45.15±13.15)岁。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家屬对此次研究知情且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完善实验室和临床各项检查,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对患者开展口头宣教。

观察组以对照组为根本,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强化沟通与交流。提前做好患者个体情况的评估与诊断,重点评价患者心理状态;耐心、细致地回答患者的疑问和提问,注意语言要浅显易懂,提问态度要真诚热情。多倾听患者和家属的意见,鼓励家属共同参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2)知识普及。注意语言浅显易懂,将缺血性脑卒中病理知识、临床症状体征、治疗措施、预后情况等详细告知患者和家属,将遵医嘱服药等的重要性告知患者。情况允许时,可以邀请康复情况较好的患者来院进行交流,树立并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3)心理认知。提前编写缺血性脑卒中健康手册,通过书面材料来对患者行为进行指导。在患者阅读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适量的增加语言、动作交流次数,给予充分的心理安慰,确保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和关心,缓解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态。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观察护理前后两组负性情绪(焦虑、抑郁)改善情况,焦虑用SAS量表评定,<50分为无焦虑,50~60分为轻度焦虑,>60分为中重度焦虑;抑郁用SDS量表评定,<53分为无抑郁,53~60分为轻度抑郁,>60分为中重度抑郁[3]。(2)观察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情况,用SF-36健康状况问卷评价生活质量,共8维度(36条目),0~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4]。(3)观察两组护理依从性,其中依从性量表分值100分,分为非常依从(>90分)、基本依从(70~90分),不依从(<70分)[5]。总依从率=(非常依从+基本依从)/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依从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脑卒中属于典型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病变,诱发因素较多,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均会导致脑动脉出现闭塞、狭窄、破裂,从而形成血液循环障碍。近年来,社会发展加快,人们工作压力明显增大,致使脑卒中疾病临床发病率逐年攀升,且发病人群逐渐向中青年人群过度[6]。而诸多调查资料示,绝大多数中青年患者发病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但在治疗过程中,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却极易被忽视,导致临床疗效欠佳、预后效果较差。更有部分患者,对自身疾病和临床干预措施缺乏正确的认识,所以在实际治疗过程中不理解、不接受医护人员制定和实施的治疗及护理方案,形成依从性较差等情况,严重影响后期康复[7-8]。

本研究以常规护理为基础,但发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仍较重,且生活质量改善幅度不高;而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了心理护理,发现可有效改善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不良情绪。而心理护理的实施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较高,要求其必须具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理解、尊重并关心患者,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患者可以充分了解自身疾病,从而配合护理人员开展各项工作[9]。有研究发现,心理护理在消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方面具备一定的作用,更可以树立患者治疗积极性[10]。

此研究结果示,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依从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得结论和崔琼等[11]研究结果基本统一,均证实了对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价值。提示心理护理是常规护理的优化,更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开展干预,将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和心理状态作为依据,确保实施的护理措施更贴合患者,旨在全面改善心理状况并促进患者康复[12],值得推广并借鉴。

参考文献

[1]程敏,王新燕,张诚.心理护理干预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167-170.

[2]张阳春,李玫,季学丽.基于医疗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建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26):2065-2070.

[3]徐琴,黄蔚萍,王飞.团队工作模式在急诊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9,17(2):129-132.

[4]张建玮,梁建丽,余建眉.基于认知评价理论的家庭沟通模式在青年脑卒中患者随访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9):3531.

[5]郑晓丽,姚梅琪.超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影响的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2):2148-2151.

[6]洪玉侠,胡铭,杨秀华.青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35):4243-4247.

[7]朱双根,陈红兵,唐舒锦.青年前循环与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病因学、影像学特征和远期转归比较[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7,25(12):1057-1065.

[8]高峰,方海霞,张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给药前移方法的应用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0,18(1):104-106.

[9]张立杰.采用奥马哈系统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延误就医原因的质性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3):152-155.

[10]薛卫秀.心理干预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探讨[J].心理月刊,2020,15(4):70.

[11]崔琼,杨文华.提升希望感的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介入治疗患者负性情绪和希望水平的影响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9,11(14):1790-1793.

[12]赵晓红.护士为主导的临床护理路径对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溶栓时间的效果[J].全科护理,2020,18(5):599-602.

(收稿日期:2020-03-30) (本文编辑:马竹君)

猜你喜欢
缺血性脑卒中心理护理干预负性情绪
雌激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早期肠内营养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结局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中风复元方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群发性产品伤害危机中未曝光企业应对策略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动态机制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规范化术前访视对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血栓通注射液对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