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荷图

2020-11-17 06:59陈武
连云港文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彩墨画室荷花

陈武

陶明君先生画画,在一个大画室里。

每天凌晨,他早早就从家里出门,来到画室,先煮一壶养生茶,一边慢慢小饮,一边想着一天的工作。茶喝得差不多了,构思也就成熟了,便在宣纸上勾抹画画。画好一张,挂在对面的板墙上,一边欣赏,一边继续喝茶。我到他的画室玩,欣赏他的画,随意地聊天,经常看到他心不在焉,老是往对面的画上瞥。

他的画,大都成系列,一画多幅,形成气势,彰显了他个人的创作风格,让人印象深刻。但是,让我震撼并感动的,还是他的彩墨荷花系列,有百余幅,又称“荷花诗意百图”。我称之为“百荷图”。

画荷的画家太多了,古代的、现代的、当代的,把荷花的各种情态都表现了出来,可谓汗牛充栋,数不胜数。要想在古人、名人的基础上出新,画出和他们不一样的荷来,可见是多么艰难。陶明君知道难,知道难又敢于涉足,必定有他自己的思想和路径,有自己独特的东西,才敢于下笔,画出的荷才别具一格,才有自己的个性和语言,也才能最终建立自己的一套体系,建立自己独特的画风。

当然,他也画山水,重彩的,淡墨的,兼工带写的,都表现出自己的气韵来。特别是“云外观云”系列,冷峻的色调,沉静的画风,让人仿佛置身于寂寥的林间或冷漠的沟壑,心灵不由得也被画家代入他营造的禅意境界,也不由得会跟着画家去思考和打量大自然所赋予的神秘世界。那时候他也画花鸟,比如“禅荷莲语”系列,可以说是他“百荷图”的前期成果,展现了他笔意的洒脱和老道。

现在的荷,在他笔下又是什么样的呈现呢?一次在他的画室喝茶,在我的请求下,他把近期创作的“百荷图”从宝箧里拿出来,一幅一幅向我展示。老实说,我在很多地方见过陶明君的画,在一些大型展览上,在画廊里,在某公共场所的橱窗里。我当然和其他欣赏者一样,对他的画非常喜欢了。但当欣赏到他向我展示的“百荷图”时,我还是大吃一惊。荷花还可以这么画,难怪他有底气和心气了——无论是新荷、雨荷、夏荷、残荷、风荷、雪荷、霜荷、雾荷,还是昏晨晓晚的荷,等等,都是风采各异,摇曳生姿。他告诉我,造型和色彩的运用只是技术,技术再高,也是工匠,画讲究的是气息,是韵味,是情境、意境和诗境等多重境界。但仅有气韵和情境、意境、诗境还不行,还要有独特的思想贯穿其中并恰如其分地呈现出来。他一边讲,我一边细细体会。我想,系列画,就好比多部体的长篇小说,是巨制,每一部有每一部的风姿,每一部又分不同的章节和段落,既意连,又有不同的重点和高潮;既有宏大叙事,也要有精微细节;既要延绵不绝,又要奇异突现。我看他的画,粗犷时,大笔挥洒,豪放自然;精细时,又笔笔写到,纤毫毕现,一勾一勒,尽显功力。他引领我看过一遍后,我不过瘾,又重点地再看一次。

茶聚闲聊中得知,他和许多画家一样,写生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写生者也有多重境界,有人写生,把荷写得太像荷了,免不了千荷一面。也有人拿着相机,到荷池塘畔,选不同的角度拍上一天,回来再对着照片画。这些当然无可厚非了。但这种办法对他来说是行不通的,要找出荷花不同的风姿来,就得和莲荷密切相处,融入莲荷的细枝末节中。为此,他多次深入荷池,观看荷花的一举一动,和荷同呼吸,和荷交朋友。所以,看他的荷花图,不仅能欣赏到荷的各种形状和情态,还能闻到荷的各种气息。这就不仅仅是绘画的功力了,还要有文学的功力来加持才可办到。

说到文学,不能不说到陶明君的画路,一个字,宽。如前报述,陶明君不仅画厚重的山水,也画灵动的花鸟、彩墨人物等。不仅作画,也作文、编书,他出版过多部大型工具书,也创作并发表了多篇散文随笔。他曾在微信朋友圈里宣布:他创作的“彩墨山水系列”,“随着江天帆影的远去,这批画了两个多月的彩墨山水系列到此暂别。接下来两个月将全心投入今年湖南美术出版社为我画论、书论、印论三本二百多万字的中国艺术理论系列丛书的修改、增删、定稿、出版,几十年磨出的三把剑,甘苦寸心知,也算是人生努力的回报。”这“三把剑”,就是文学带给他的深厚的底蕴,这个底蕴,能让他一直屹立于艺林,处于不败之地,确实让人敬佩!我觉得,陶明君最适合“三把剑”了,难道不是吗?既有文字的功底,又有绘画的功力,还精通艺术历史,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家具备的才能啊。所以,我们不难发现,为什么他的作品里,总让人感觉透露着不一样的东西了,那不是简单几个词语就能概括得了的。原来他不仅精通绘画的技法,对于画论、书论和印论,也是有精深的研究,这样,中国绘画历史上的精髓,他就能全盘的收纳于胸,并吸收、消化其精华,融入自己的创作中了。从已经完成的《江山如此多娇》系列中,能够感觉他画中的文学气息,也可当作一部文学随笔来细读慢品。他的画,不仅有抒情,也有写实;不仅有诗,也有散文;还能读出小说的迂回曲折来。

对陶明君有了这样的认识,回过头来再看他的彩墨“百荷图”,那真是好啊,看了会让人眩晕一阵,会让人产生一些错乱,仿佛身临其境。他在微信九宫格里发过一组《荷花香满湖》系列,其中一幅,应该是夏末初秋之夜的荷塘吧,荷叶和夜色很接近了,有风刮过,暗色的天穹之下,风把荷叶吹卷了,那几朵初开的荷花和两片刚出水面的荷叶,也在随风而动,能真切地感觉到浮动的暗香,真是太有诗意了。还有一幅,应该是雨中的荷了,细雨随风而飘,雨打水面,雨打荷叶,仿佛听到那唰唰的雨声,而荷花在雨中,依然傲然开放。不知为什么,我觉得画荷,适合写意,只有那水墨洇在纸上的感觉,才是荷的风骨。工笔的荷花,虽然也精,但给人的感觉就像是照片,太呆板了,我是不喜欢的。这组写意荷花,陶明君还细心地配了段文字,像诗:“初荷无尘,灼灼花端,亭亭水中,烟开翠扇清风晓,水泛红衣白露秋,荷花香满湖。娇荷无语,鱼戏荷动,鸟散花落,池上秋开一两丛,未防冷淡伴诗翁,藕花闲笑沐。”我不知道这是他自己的创作,还是引用哪位古人的名句,这已经不重要了,有了这些句子的诠释,这组荷花图透出满满的诗情。再来看看他的另一组荷花图,系列名字叫《秋莲如歌》,这一组和《荷花香满湖》又完全是不一样的风格了,前一组注重水墨,这一组注重色彩,而且是重彩。重彩的运用,是陶明君绘画艺术的一大特色,无论是在“紫藤”系列里,还是在“禅意”系列里,还是在“人物”系列里,重彩都彰显了绘画的张力,通过这样的夸张,还原了画的本意,激发一种深层次的、美学意义上的想象。

“百荷图”之外,他还写了一部散文集,也和荷有关,把荷的前世今生,写了一本十几万字的专著,这在美术界,也是不多见的。可见他太陶醉于荷了。说来有趣,我在北京的写作窝点(工作室),也有个别号,曰“荷边小筑”,原因也简单,小区隔壁,有一个园子里种了半池荷花,我在写作累了的时候,会来荷池边小坐望呆,看荷花的四时变化,思想也会随着想象飞翔起来,丰富了我的写作和读书生涯。为了感念半池荷花,也为了纪念这难得的缘分,望荷生义,我给小小的书斋命名为“荷边小筑”了。这随意的念想,居然和陶明君有了某些勾连,他在画室画荷,我在荷边写作,荷香都伴随着我们了,我写这篇小文,也就有了特别的意义。

在美术界,陶明君的面目越来越清晰了,个性特征的体现也越来越有了自己的气象了。他的系列画的创作,让他的这种气象越加地显著,辨识度也越加地分明了。

猜你喜欢
彩墨画室荷花
《春》
书画名人汇
中国著名艺术家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荷花
藏在画室里的声音
荷花
创意画室
科学画室体验记
夏天的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