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术中的护理配合分析

2020-11-17 06:46赵影飞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6期
关键词:室颤心肌梗死护理人员

赵影飞

(宿迁市宿城区人民医院导管室,江苏 宿迁 2238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为患者冠状动脉出现缺血缺氧而发生的心肌坏死现象,其发病时间快,持续时间长,是心血管内科的一种常见型疾病,需及时对患者实施及时治疗,否则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临床当中多采用急诊介入手术方案,配以护理人员的有效护理,能够显著降低不良状况的发生率,改善治疗预后[2]。本次研究对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术的患者予以选取,就重视护理配合工作的价值展开探讨,现总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4例,均为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应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观察组27例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介于51~64岁之间,平均(54.8±2.4)岁;对照组27例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介于50~63岁之间,平均(53.9±2.1)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②经家属同意,并自愿签署手术治疗书。排除标准:①肝、肾等重大脏器疾病或出血疾病史;②伴随有神经性疾病;③患有心理障碍或者无法进行交流。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手术室护理干预,包括:①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应准备好手术中的各项器械及药物,并核查器械能否正常运作,核对各个药物的使用期限,包括阿托品、多巴胺、肾上腺素等,检查患者的各项化验指标,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3]。②术中护理: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部分患者会因指引导丝通过受阻塞血管时,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室颤情况,应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或配合医生进行电击除颤。若出现低血压,应立即对患者泵入多巴胺。若出现呕吐现象,需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免发生窒息;血管复通之后,若出现心率下降,应给与患者阿托品 ;患者若出现无复流或复流缓慢状况,应配合医生注射硝普钠于冠脉内;护理人员应及时准确的将有创血压压力变化情况向医生汇报,避免因指引管夹层或坎墩而出现不良影响,确保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4]。此外,护理人员应对整个手术的流程明确无误,积极配合医生的各项需求,提高手术效率。③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应将患者安全护送回病房,认真做好病房相关交接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若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出血等现象,及时告知主治医生。

1.4 观察指标

(1)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室颤、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2)通过我院自行拟定的自制量表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定。

1.5 统计学方法

SPSS 22.0软件展开统计处理,(±s)和t表示计量资料,护理满意度、心率失常、术中室颤、术中低血压等数据用(%)和x2表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经观测为7.41%,对照组经观测为25.93%,两组差异比较(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情况[n(%)]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非常满意17人,满意9人,不满意1人。对照组非常满意9人,满意12人,不满意6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30%(26/27)高于对照组的77.78%(21/27),两组差异比较(P<0.05)。

3 讨 论

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需在最佳治疗时机内进行介入治疗,急诊介入治疗术的关键处在于术中严密的监测与抢救,在规定时间接受治疗的患者,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打通堵塞的冠脉,复通血流,恢复心肌供血供氧[5]。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与完善,护理人员对患者行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护理的整体护理模式,术中与临床医生的有效配合,能显著提高手术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认可。此外,护理人员仍需提高自身能力,不断在实践中完善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综上所述,护理配合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介入治疗术中,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概率,确保手术与护理工作的安全有效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猜你喜欢
室颤心肌梗死护理人员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急性心梗并发室颤的急救与护理
1例重度低钾血症致反复室颤重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室颤抢救成功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