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创新小学语文作业形式的策略

2020-11-17 02:19陈燕瑜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作业形式创新核心素养

陈燕瑜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体现了当下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而作业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教师也应做出相应的创新,从而达到优化布置作业的效果。小学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经验,不断尝试新的作业形式。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就小学语文作业形式的创新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作业形式 创新

语文是小学教学中的重点科目,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而作业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受到教师的重视。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之一就是布置作业,学生是否认真独立完成作业,能否从做作业的过程中巩固知识、获得启发,是教师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改进作业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复习能力。

一、运用语言文字,提高写作能力

学习汉字是学好语文的根本,也是学习古诗词的基础。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大多小学课堂教材都比较模式化,死记硬背的方法会使孩子们觉得乏味,甚至畏惧学习语文。教师在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时,除了课上的学习,也少不了利用课外作业进行辅助练习。教师在作业中需要以汉字、词语的抄写为基础,同时又以语言的应用为主要目的。

比如,教师在教授部编版教材《琥珀》一课的时候,在课后的认字要求中包含了“怒”“吼”“脂”等共十五个汉字,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可以先让学生抄写每个汉字,然后组成词语。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组的词来造句,然后再把所造的句子在家长面前诵读,让家长辅助学生修改句子中不当的地方。

除此之外,对于小学阶段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教师可以省略掉汉字抄写和组词的作业,但同时要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练习的难度。

比如,阅读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白鹭》一课,能够联想到许多关于白鹭的诗,如杜甫、孟浩然等伟大诗人都曾赞扬过白鹭的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收集关于白鹭的古诗文,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自行理解阅读,用流畅的语言将这篇古诗翻译或者续写出来。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各个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例如第一小组成员负责收集与白鹭相关的诗句,第二小组成员负责查阅白鹭的特征习性……这样的分组作业,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熟悉程度,还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小学生的交流意愿强,思维活跃,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对课本知识进行延伸,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这样的作业形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由浅入深,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文字功底。

二、构建思维导图,完善知识内容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知识点比较零散,不够系统。而学生在复习巩固的时候缺少清晰的思维结构,这对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产生了很大阻碍。而构建思维导图的作业形式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适当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但是,学生的基础都还是比较薄弱,逻辑思维能力也比较弱,教师可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借助网络资源安排教学任务。比如,学习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猫》《母鸡》《白鹅》以及这一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之后,教师可以将每篇课文中需要学生掌握到的重点难点及思维导图,从每篇课文题目中发散出来,一步一步引导出主要知识点。教师还可以添加一些这类的课外阅读范例,帮助学生进行深刻理解。

同时,教师还需要有大局意识,对思维导图进行总结,方便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比如,学习部编版教材《普罗米修斯》时,教师先提炼出课文的主线经过:无火—盗火—受罚—获救。其次,可以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让他们根据这条主线熟悉课文,五分钟之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篇课文,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阐述给予适当补充和纠正,加深学生对于课文重难点的理解。教师应提前制作好思维导图,再以PPT的形式播放。教师在PPT中去删去一些主要的知识点,换成填空题,让学生自主填写,比如普罗米修斯在悬崖上是如何被折磨的,传递了什么样的精神等。这样的作业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复习巩固效率,又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也能够有效积累知识,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

小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还未发育成熟,如果教师按照课本顺序授课的话,会让学生分不清主次和重点,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因此,教师需要在作业中融入一些思维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再通过一些恰当的作业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三、培养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阅读理解能力在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业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辅助方式,应该涉及阅读理解。在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还是需要先从课内文章入手,对文章进行深入讲解,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也需要在课后给学生留下一些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的问题,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回答。比如,教师在教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搭石》一课时,由于《搭石》是一篇散文,极具画面感,在朗诵的时候,学生很容易读出情感。教师在解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在诵读的时候适当添加一些背景音乐作为辅助。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反复阅读并体会课文内涵,找出自己认为最能调动自己情感的歌曲,作为朗诵时的背景音乐。这样的作业模式,既能够达到让学生在预习时反复阅读课文的效果,又能让学生在寻找背景音乐的时候,进一步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这也是一种潜藏的督促學生在课下对于文章进行有效预习的方式。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布置的作业中,提出一些难度适中并且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问题。比如,让学生们阅读《搭石》的第二到第四自然段的时候,用波浪线画出家乡里的人走过搭石时的相关语句,并且用文字的形式描述一下那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然后拟出与这段语句描述风格相似的练习题,可以是让学生模仿文章语言,描述自己家乡的某个情景,也可以让学生运用段落中的写作手法造句,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掌握课文的结构和意义。

在作业中,通过诵读和答题,能够起到有效督促学生预习的目的,并且在课上,也能通过作业完成的情况,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让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实施教学计划,做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扎实的文学基础和语言功底,实现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教师在作业中加入阅读理解的练习题目,能够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对各个科目的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作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复习巩固知识的作用。而且,小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都处于发展中,语文属于比较偏情感类的学科,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多种方式,通过布置作业,促进学生这类思维的形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形式也应该跟随时代的发展,积极进行调整,将创新与发展的教学理念融入作业中,促进学生更高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

[1] 张志举《基于提升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群文阅读的思考》,《学周刊》2019年第15期。

[2] 车明凯、李春舫《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悦作业”实践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第8期。

[3] 魏碧霞《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假期实践作业的创新》,《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8期。

[4] 詹天才《做乐学、善学、创新的“花”—“花韵”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中段作业设计》,《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年第4期。

猜你喜欢
作业形式创新核心素养
创新小学语文作业形式 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浅谈小学语文分层作业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优化初中科学作业设计的策略探究
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