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2020-11-17 02:19王娜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思维导图小学语文

摘 要: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对语言类课程教学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也被融入课堂教学中来,可以为群文阅读提供有效支撑。本文首先针对群文阅读的选文路径和实施模式进行分析,然后探讨思维导图所具备的教学作用,最后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 思维导图

阅读是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阅读教学既能够增加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以单篇文本为载体,这样的形式使得阅读教学较为淡薄,缺少深度。于是,群文阅读的理念应运而生。通过文本的群体性阅读,加强学生的认知理解,可以确保阅读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而阅读文本的数量增多,为了避免出现混乱,便可以借助思维图这一工具,使群文阅读得到有序开展。

一、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的本质,就是对群体性文本展开综合阅读。简单来说,阅读教学的开展不再桎梏于单篇文本,而是立足于多篇文本,開展综合阅读。这种方式可以促进阅读教学的拓展,让教学效果更好。

1.选文路径

要想有效实施群文阅读,首先应该冲破教材的范围,从其他渠道拓展阅读素材。从阅读文本的选择来讲,一般有三条路径:

第一,课内选文,就是从教材课本当中选择相应的文本来构建群文阅读。比如教学第一单元某些课文的时候,可以将后边几个单元的一些课文引入进来,构建群文阅读活动。第二,课外选文。除了从教材内部选择文本之外,还可以从课本之外选择形式各样的文本,与教材中的课文组建群文,由此实施阅读教学。第三,课内外结合选文。群文阅读的选文,还需关注课内课外的结合,从两个角度出发,选择文本辅助教学。

2.关键环节

除了需要把握选文路径之外,还应当对群文阅读实施的具体模式进行把控。具体来说,群文阅读的开展,具有多种不同的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三大课型:

第一,读写共生。这一模式就是将阅读和写作综合起来,让二者形成一个整体,让学生在群文阅读的指导下进行写作,通过实践提高读写能力。第二,审美赏析。这一模式主要关注阅读,引导学生通过群文阅读,对文本中的美学内涵形成体验,从中领悟情感主旨,体验文字魅力。第三,知能生成。这一模式就是通过群文阅读,让学生在知识积累和能力养成上达到相应的目标,取得切实的学习效果。

二、思维导图

1.内涵

思维导图从其本质来讲,属于一种思维工具,基于图示来反映思维过程,并体现其中的思维逻辑。

思维导图在2000年左右传入我国。近年来,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这一思维工具,并且尝试将其运用到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运用到教学活动的不同方面,如书籍阅读、问题论证、内容整理等。通过对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发现其存在多方面的显著特点。

第一,可视性。思维导图从形式上来说是一种图,既然是图,那么就具备可视性,可以通过肉眼观察、认识图中包含的内容要素,形成理解。第二,逻辑性。思维导图不论是构建还是呈现,都存在内在逻辑,而图示指向便可以呈现出这种逻辑。第三,适用性。思维导图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对于不同的课程,对于语文课程的不同环节均适用。

2.教学作用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群文阅读,是目前较受关注的方法手段。

第一,思维导图可以强化阅读逻辑,理顺不同文本之间的关系,让群文阅读有序开展。群文阅读会涉及较多文本,如果不能理顺其中的关系,就会导致阅读混乱。借助思维导图,可以在一定逻辑下排列文本,展开有序阅读。

第二,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认知和阅读效果。群文阅读包含的文本多,在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取得理想的效果。

第三,思维导图的利用,能够创新课堂模式,让阅读活动跳出传统模式,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教学建议

语文教师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群文阅读和思维导图结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让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得以有效实现。

1.合理选文,做好阅读准备

选文是群文阅读开展的一个前提条件。合理选择阅读文本,才能为后续教学进行铺垫。我们可以依照上文所提到的基本手段,围绕教学目标,合理选择阅读文本。除了注意选文路径外,还需要注意选文的方向,也就是从横向选文,还是纵向选文。横向选文,让阅读活动呈现出横向拓展,加深阅读的对比;而纵向选文,则是让阅读活动的深度增加,提高阅读的厚度。

比如,《慈母情深》这篇课文选自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课文描写小时候母亲省吃俭用鼓励作者读书的事情,体现了母爱的伟大。那么,在选文上,如果基于课内选文,就可以选择《父爱之舟》这篇课文,实现横向的阅读拓展,用父爱与母爱进行对比阅读,深化学生的认识。而从纵向的角度来讲,可以以“母爱”为核心,选择其他类似的文本,比如《游子吟》这首古诗,就描写了母爱;再如孟母三迁的故事,也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从横向与纵向两个角度出发,合理选择文本,可以为群文阅读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基于思维导图组织阅读

在合理选择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便可以基于思维导图,组织学生展开阅读。教师可以先确定阅读主题,以此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起点,然后针对不同文本,分出不同的分支。而对于每个分支,又可以依据思维导图进行发散,对文本内容予以透彻的解析。这样一来,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就能逐步形成一个包含“核心主题+主分支+细分支”的综合性思维导图,将不同文本的内容,都在一个思维导图中呈现出来。如此一来,在学生完成群文阅读后,就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对不同分支的内容进行对比,也就是对不同文本的内容实现对比。通过对比,突出其中的异同点,深化学生的理解,增强群文阅读的实效性。

比如,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时,基于思维导图,分别构建廉颇和蔺相如两个分支:对于蔺相如,逐步呈现出完璧归赵、渑池会等故事脉络;针对廉颇,则逐步呈现不满蔺相如、负荆请罪等故事脉络。依靠两条分支,就可以将课文内容完整地呈现出来,强化学生的认知。与此同时,可以引入《晏子使楚》《田忌赛马》等文章,通过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对比阅读,对蔺相如、晏子与孙膑这三人的聪明才智进行对比,增强学生的理解,提高阅读效果。

3.进行总结归纳,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完成对文本的整体性阅读后,还需要做好总结归纳工作,实现阅读教学的升华,巩固教学成果。而总结归纳的开展,也可以立足思维导图来进行。在对课文中的字词、语法、人物、思想等进行归纳时,便可以构建一个知识思维导图,将课文包含的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整理出来,形成知识体系。在阅读教学完成以后,就可以将知识思维导图提供给学生,让学生依据思维导图对课文进行复习,这样可以确保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让群文阅读取得实效性。除了对课文知识进行归纳外,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对群文素材中的不同文章,建立起对比性质的思维导图。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构建思维导图,对不同文本进行对比,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的认知。

总之,群文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是新时期创新教学的一大路径。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把握群文阅读的内涵,理解其对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工具,从课内课外出发,合理选择文本,有效组织阅读,并针对阅读文本做好知识的总结归纳和文本对比,提升群文阅读的效果,让学生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获得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冯霞《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科教导刊旬刊》2018年第1期。

[2] 武丽霞《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年第2期。

(王娜,1984年生,女,汉族,甘肃庆阳西峰区人,大学本科,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群文阅读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思维导图小学语文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