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夫妻档

2020-11-19 02:42■白
长江丛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伯母病区科室

■白 鸽

妻子

已经两周没有休息了,我们早就寄希望把假期留到春节。76岁的婆婆疾病缠身,一个人在老家,天天巴望我们回去接她来城里,一起过团圆年。每天,走在上下班的路上,车多、人多,笑声多。路旁的行道树绿绿的,让人触摸到春天的气息。日子云淡风轻,即便医院里有同事转发了关于武汉发生“非典”和传染性肺炎的传闻,我们也没有把它当回事。互联网时代,真真假假的信息太多了,对于我们忙碌的人产生不了很大的冲击。再说了,当年的“非典”那么凶,也没有影响到我们,何况官方媒体说了“可防可控”。

1月23日中午12点,婆婆打电话来说,多亏了隔壁李伯母帮忙,年饭已经做好了,都等着你们呢。我说,您把东西清理好,我们下班就回。可临下班,单位紧急通知要开会。老公是我们县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我是内分泌科护士长,当然不能缺席。会场气氛很严肃,领导反复强调春节从武汉返乡人员太多,要加强值班值守,所有医护人员没有特殊情况,不准休假,我才意识到当下的疫情形势严峻。开车回家的路上,老公说,既然都要值班,原好的休假计划必然取消,老妈不能接来了,你想想怎么和她解释。我心头一紧,想起今天老公的专家门诊,就问:你穿了防护服没?老公一愣,随后笑笑安慰我说:放心,别大惊小怪,还是照顾好你自己吧,这次手术你休假没满,又连续上班,身体吃得消吗?

吃不消又能怎样呢?年关病人多,科室事杂,作为护士长哪一点能马虎?家里事都指望不了你,你还能服侍我?我嘴上唠叨着,心里更急。婆婆有高血压、糖尿病,还有轻度脑萎缩,这次不能接她来一起过年,她会怎样呢?一路上我都在考虑,最后,我打定主意请好友电话帮忙。

到家已经晚上8点多。堂屋里的墙边,放着婆婆准备好的年货和她的衣物。李伯母张罗着摆桌子端菜。婆婆高兴得像个孩子,一会拉我的手,一会摸他儿子的脸。桌上,鸡鸭鱼肉齐全,满屋弥漫诱人的香味。坐下吃饭,老公说,天太晚了,喝点可乐,新年乐呵乐呵。我们端杯向婆婆和李伯母敬了“酒”,老公想给婆婆夹菜,婆婆却把儿子的碗拿去夹了半碗菜。饭桌上,都想轻松,却还是有些沉闷。饭吃完,好友的电话救了急。婆婆亲耳听到院领导要安排我们俩出差……

老公发动了车子,婆婆趴在窗口,一声声问:不走好不好?在屋里睡一晚上再走好不好?老公不敢抬头,只说,不走不行,要出差。过几天——过几天就回来接您!我对李伯母一再说感谢,这些年,多亏她照顾婆婆。李伯母脸上有些不快,先抱怨说,哪有这样的单位,明天就是大年三十,还要你们出差。又说,算了算了,你们走吧,反正有我呢!看她拉婆婆的衣袖,我赶紧上车。车子缓缓启动,婆婆成了渐渐缩小的黑影,只听见她呼喊的声音:伢们的,等等我,等等我!

老公

2020年1月23日,是我的呼吸内科专家门诊。下午2点35分,我接到医务科通知要在4点钟外出会诊。2点40分,我请导医台停止挂号分诊,可是才短短10分钟,就分诊了35名患者。患者一听说我要去会诊,就蜂拥着争吵着排队。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引起病人和病人,病人与医护之间的相互感染。

我当即给候诊人群吃了定心丸:我不看完不下班,你们安心排队,一个个进入门诊,避免交叉感染。人群渐次安静下来。一个来自花西乡的年青人,主动帮忙写出了35个人的排队序号,张贴在门口,让大家保持距离等候。随后,听从我的安排,这位志愿者手持体温枪,依次给候诊的人测体温并把每个人的体温写在门诊病历上;同时,让患者完善病历信息,包括姓名、年龄、电话号码、过敏史等。看完病人,收了三个住院的,其他几个我考虑到第二天是腊月三十,这些就诊者可能因为过节而耽误复诊,也可能因为排队引起潜在感染,我让他们扫码加入呼吸内科就诊群,叮嘱说:有党,有政府,有医生,不要怕。你们在群里上传肺部CT、血常规等诊断报告时要模糊关键信息,讲述自身症状时要清楚明白。在家里除了按时服药,每人每天喝水2000毫升,分两个时段喝:每小时喝水250毫升,四个小时喝1000毫升,再进行第二轮,连续四个小时喝水,达到2000毫升。

会诊完毕,院办通知召开紧急会议。会上,一听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有传染性,我感觉老婆看我的眼神带着芒刺。果然,在回老家的路上,老婆问我在今天的专家门诊是否穿了防护衣。我只能转移话题,暗暗为自己祈祷。

妻子

1月24日是大年三十,医院又通知十点钟开会,我就猜测问题严重了,也从思想上作好了打硬仗的准备。只是不知道,疫情发展如此之迅速,仅仅3天的时间,感染楼收满、老内科病区收满。

疫情没有给我做准备的时间,我忘了每天是几月几号,星期几,什么时候该吃饭了。每天要做的事太多。病房改造、人员调配、人员培训、物资清领。终于,1月29日,一切准备完毕。晚上8点,第一批病人及医务人员进入。进入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有一部分是从别的科室调来的。由于来自不同的科室,平时的工作流程和所管理的疾病都不同,要在一起工作,还要进行磨合。护士长就是磨合剂,是纽带,是桥梁,有时还要充当“妈妈”的角色。

进入第一晚,我们就收治了16个病人。穿上厚厚的连体防护服,不一会就大汗淋漓,加上呼吸不畅,护目镜总是雾气重重,打针、配药、换药,平时我们觉得很简单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不那么习惯不那么容易,就连特别容易的数脉搏、测血压都很困难。有时因为看不清,门角、桌子角,把自己撞伤了都不知道。而为了节省防护服,大家连续工作上10个小时不喝水,不换岗,因为出来一次就增加一次浪费。我很敬佩我的这一群小鬼,她们很多是90后,是家里的宝贝,可不管是不是生理期,从没离开过成人纸尿裤。那一晚,我们一直忙到凌晨4点,再一个个轮流出来。看着他们的面部被口罩压红,有的快要破皮,我心痛不已。洗漱完毕,安排好她们休息,我还要做好第二天进入病区的人员安排,等到一切安排完毕,与老公视频,他还在整理病案。

老公

2020年1月28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那天,看似平静的一天却并不平凡。院长声色凝重,庄严宣布医院被政府征用为新冠肺炎收治医院,虽然早就预料会有这一天,我还是十分的震惊。真是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病毒来势汹汹,疫情就是命令,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就是义不容辞奔赴一线,与病毒抢夺生命。

作为呼吸内科主任,又是一名中共党员,在这种危急时刻,我必须挺身而出,带头冲向战场。而我科室的全体医务人员,我的战友们,也纷纷向院领导请缨,申请做第一梯队的医生。大家都说,这种危急时刻,应该是我们内科全体人员大显身手的时候。

上午十点,经过紧张培训后,我带着本院30名医护人员到达隔离病区,对病区进行清理、消毒,对医护人员进行心理疏导、个人防护培训。一切准备就绪后,于下午6:30分开始收治病人,很快收治了14个病人,当晚采集咽拭子到凌晨2点多。第二天,十真隔离区设置的53个床位全部住满,而头天晚上采集送检的14个标本,确诊了12个“新冠肺炎”。

隔离病房的工作,随时都有被感染的可能。一些高危的操作我都是亲自操作,尽量避免年轻同志上阵。因为,我知道,科室里很多年轻的医生,有的没有结婚,有的没有孩子,甚至有的没有谈朋友,可以说他们还只是个孩子,我希望我可以庇护他们。

每天脱下防护服后,关注最多的就是当天的疫情报告。看着那一串串数字,心,疼得不行。我对老婆说,那不是一串串普通的数字,那关乎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浸透着全体医务人员的汗水、辛苦、劳累甚至生命。

妻子

才一周的时间,我们的隔离病区从1个到13个病区,数字每天在变,医务人员严重不足。随着疫情时间的延长,我们的疲惫日益凸显。救治病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降低死亡率是我们立下的军令状。我每天的工作,除了管理好自己带领的护理团队,还要重振患者的信心,宽慰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同我们一道战胜疾病。

2月10日,我们科室收治了一个78岁的王婆婆。她是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又合并多处肋骨骨折。这样的病人,不能有家属照顾,所有的生活护理都落到我们护理人身上,翻身、擦洗、换尿布、喂饭、喂水、端屎端尿……这些只有她子女做的,我们全做了。

王婆婆刚刚住进来时,由于疼痛,亲人的分离,前两天基本不开口讲话,送给她的饭也不吃。那样子着实让我们担心,连小护士都说,宁愿看到王婆婆哭闹、呻吟,也不想看到她绝望的神情。那天,我走到王婆婆床边,整理好她的床单,然后给她端了一杯热牛奶,连说带比划和她聊天。我说,您和我家婆婆的年龄差不多,您有儿子姑娘,孙子外孙几个,有福气。王婆婆脸上有了表情。我继续说,我公婆做梦都想要个孙子,我刚结婚那几年忙,不想要,到了想要怀不上。等到好不容易怀上,又流产……王婆婆拉住我的手,我鼻子一酸,可我强忍住了,我不能哭,一哭面罩就花了。我说,婆婆,您听话,好好治病,早些回家,你家里人都等您呢!婆婆抽泣起来,用劲点了点头。我趁机把牛奶喂给她喝。思想通了就好办,想到婆婆年龄大了,又不能起床,可能对送来的盒饭没有胃口,我们每天煮稀饭送到床边喂给她吃。

作为白衣天使,我们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在感动着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感动着。我告诉病人,我们不仅是医患关系,还是战友,一定要相互配合战胜病魔。我对我的战友说,绝不能有丁点失误,我是怎么把你们带进来的,就要完好地把你们带出去!正是出于这种隔离不隔爱的信念,一个个病人,一件件小事,都让我们在忙碌的同时泪湿双眼……

猜你喜欢
伯母病区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保洁员坚守隔离病区一个多月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
毛奇龄《曹伯母寿》考
爱紧张的猫大夫
言简意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