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年味

2020-11-19 02:42刘智龙
长江丛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姨夫防疫武汉

■刘智龙

2020年的春节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对于我们这些60后来说,过年买套新衣服穿穿,与其说是多年养成的习惯,不如说是对儿时的追忆。小时候,我们一年到头,只有到过年了,才能穿上一件新衣。这么多年这一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正如老舍先生说的“时隔多年,一些往事都已淡忘,但儿时过年的情景却永远地留在了心中。”

除夕的头一天,我和老婆准备下班以后乘地铁去跟女儿会合,一家人到江汉路的餐馆好好“搓一顿”,然后逛逛中心百货,买一套时尚新衣回乡过年。然而,23号一清早,武汉市政府突然宣布:为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从10点起全市“封城”!一时间,离汉通道关闭,地铁、公交、轮渡等也都停运了。这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是真的吗?这是怎么了?不是说没有人传人的证据,疫情可防可控可治吗?不可能!肯定不可能!一定是有坏份子在捣乱,制造恐慌,唯恐天下不乱……然而,当我打开《长江日报》,看到头版头条就是疫情防控指挥部的1号通告。一切非如所愿,我们得过一个特殊的春节,得关上疫病蔓延的千万级大门过年了!

真的是计划不如变化快,之前的一切安排全都打乱了。女儿在重灾区汉口华南海鲜市场附近工作生活,领导特别关怀关照,提前给她放假,所以女儿十点前就驱车赶回了。待质疑解惑的序幕打开,恐慌上演啦!药店刷卡抢口罩、超市排队买食品、家中清理准备下乡,人人如临大敌。按照传统习俗,春节本就是一家人团聚享受丰盛美餐的佳期,更何况今年是岳母的亲香,乡里乡亲会来上香的,物质更要准备充足点。于是,鸡、鸭、鱼、肉、蛋、烟、酒、茶……我们把小车的后备箱塞得满满的,开始向永安老湾进发,回乡里过年!

24日除夕,我们到家的时候,大姨姐、大姨夫已从江西回来好几天了。二姨夫和姨侄女婿也回了,只是没看到二姨姐,原来当村书记的二姨姐己投入到一线防疫战斗之中去了。姨妹、小姨夫也回了……只是晚辈们都没有回来,特别是可爱的姨侄外孙女双胞胎叮当没回,这让往年欢快热闹的气氛荡然无存。年轻的一辈与我们不一样,他们更懂得尊重科学,为了防御疫情,他们都不准备回来,而且极力反对我们家聚。在他们看来,特殊时期,保护好自己就是在保护他人。女儿更是谨遵倡议,严以律己,开车返家独自隔离去了,并反复叮嘱我们:“戴口罩,勤洗手,房消毒,早睡觉。打电话给所有亲戚,叫他们都不来,不要办清香。”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定势和生活习性。“年”对我们这一代受过苦的人来说,是庄重的仪式、是热闹的场景、是团聚的满足与快乐。我们贴的贴对联,烧的烧火,配的配菜,准备年夜饭。只是今年新增了一项工作,做卫生大扫除,用香醋醺蒸房间,以防病毒感染。

如同往年一样,在办年的忙碌中,除夕白天很快就过去了。我精心烧制了一大桌子菜,没有更多的亲朋,她们三姨娘围坐在一起,吃菜聊天说笑,其乐融融。我们四姨夫天南地北,谈古论今,锤了一瓶白酒。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岁月不饶人啊!要是以往,这样的日子我们至少是两瓶。兴头上,二姨姐前线视频电话来了,她正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查体温,做宣传,并叮嘱我们为她给岳母上柱香。大疫面前,忠孝两难全啊!

夜色渐浓,欢歌燕舞的春晚没有人看,因为我们的武汉在受难!因为可怕的病毒在扩散!倒是白岩松一句“没有彩排的节目”把我们的视线吸引到屏幕。可是,不过一会儿,大家还是去刷屏看手机了。手机里到处都是患者增加和发热门诊爆满的消息,冰冷的数字和紧张的空气正加剧着全民恐慌的心理。而此刻,我美丽的乡村,平安这边独好!万家灯火在夜色里跳动,偶尔有鞭炮声在冬夜里爆响。按女儿的叮嘱,我们一改过去守岁的习俗,早早地入睡了,祈福明天一切会好起来!

大年初一清早,我就被鞭炮声惊醒。老婆不停的叫唤快起床,过年啦!我便一骨碌爬起来,打开手机一看,我的大武汉竟成了一座空城!繁华的楚河汉街、巍巍的长江大桥、历历的晴川楼阁、波澜的磨山东湖……全都在安静地沉睡。为防疫情蔓延,人们都在响应政府的号召,居家隔离,抗击病毒。一些与狗对话的、喊话吵架的、隔窗对酒的、独角麻将的视频成为过年的调侃。然而,细品这“调侃”,我心里酸酸的,眼眶湿湿的,这既是一份无奈,更是一份坚毅!

官方通报的感染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多,死亡人数也在不断上升。医疗物质严重不足,医护人员人手不够,医院资源供不应求,因恐慌带来的混乱、无序和无措使我们的疫情防控工作几乎陷入险地。告急声、呐喊声,甚至漫骂声爆棚微信微博。好端端的春节,我的武汉却在痛苦地呻吟挣扎,在与新型冠状病毒作殊死的较量,而我却无能为力,只能“躲”在这乡村寻一方安宁……

令我没想到的是,大年初一,习近平总书记就主持了政治局专题防疫控疫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武汉成了全国乃至全球的焦点。全国救援物资发来了,增援医护人员出发了,火神山医院开建了。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让我坚信:疫战必胜,武汉必胜!

在关注疫情的急切中,初一就这样过去了。和往年不同的是没有上山祭祖、没有串门拜年,整个村庄只有小喇叭在不停地播报防疫告知。正月初二初三,按传统习俗仍在年里。可怕的疫情仍在升级,老天爷也为之动容,冷风嗖嗖地刮着,雨也下个不停。我们心系疫情,只是抱着手机,自我隔离,关注着那没有硝烟的战场,关注着战场上传来的每一个消息。我看到,李克强总理来了,救援物质到了,“逆行者”驰援也陆续上岗了,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热火朝天,机器声代替了欢笑声,车灯取代了万家灯火……从中央到地方,从全省到武汉,从医护人员到官兵,从社区干部到基建工人……每个人都在为武汉尽快痊愈而努力着、坚守着、拼搏着。

女儿不时发来消息报平安,同时提醒我们要注意的事项;在单位工作群里,我看到很多职工报名成为志愿者,为联系救助物质而奔波。在微信朋友圈里,我看到84岁的钟南山院士告诫大家没有什么事,最好别去武汉,可是他自己却来到武汉,坐阵江城;我看到连续四五个小时不喝水不上厕所,女护士的脸上留下被防护面罩压得疼痛的深深的印痕;我看到年轻漂亮的女护士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也为了节约穿脱防护服衣帽时间,自己动手剃光一头长发,主动请缨奔赴防疫一线……看到这些“逆行者”感人的一幕幕,我的眼泪顿时涌了出来。“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是啊,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我们不孤单,武汉不孤单,祖国不孤单!

2020年春节就这样过去了!我相信,人心齐,泰山移,所有的努力与付出都不会白费,寒冬终会过去,春天也会如约而至!乌云总会散去,病魔必将打败!到那时,武汉痊愈日,我们还会和往常一样,邀请全国人民来武汉看樱花,看我家乡的万亩油菜花……

猜你喜欢
姨夫防疫武汉
“豪华防疫包”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防疫、复工当“三员”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姨夫
坐姨夫新车的感觉真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