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路径研究

2020-11-19 07:09王昌福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亲和力理论课思政

■王 婷 王昌福/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思政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要加强思政课改革,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要不断推进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可见,思政课亲和力提升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中的重大课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亲和力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个体间以信任、尊重、认同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思想观念上的契合,是相互之间有效交流与沟通的前提条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授过程对受教育者的感染力、凝聚力与吸引力,受教育者又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产生的一种亲近感。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其实是一种合力,它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彰显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的深刻性以及鲜活的互动性,它是理论灌输与情感熏陶的有机统一。

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一)“封闭式”的教育理念影响亲和力提升

现代科技的发展,倒逼高等教育呈现出了“开放式”教育的特征,相互交流借鉴、协同合作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面对开放的世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封闭式”教育的现象。一是教学中重理论讲授,轻社会实践。从课程安排上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绝大部分课时都安排在了理论讲授上,而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二是在理论讲授的过程中缺乏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深度剖析,对重大问题的科学阐释不够,也没有注重联系实际、比较鉴别,使得理论说教失去了说服力,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亲和力提升受到影响。

(二)“理论性”较强影响亲和力提升

思想政治理论课最突出的特点是较强的理论性。其一,教学内容的理论性较强。大学生上的四门思政必修课以及《形势与政策》课,它们各自具有一定的逻辑体系,又共同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完整体系,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实践性教弱。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很多理论知识还是比较深奥难懂的,这一点影响了思政课亲和力的提升。其二,思政课的教学目标需要突出理论性。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决定了其教学内容理论性强的特点,影响了亲和力的提升。

(三)“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影响亲和力提升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强灌硬输”不符合教育规律,也不易被受教育者所接受。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仍存在单向灌输的情况,这极大地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提升。教育部提出: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在教师的主导下,加强课堂互动,努力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实现思政课教学的“配方”上的先进、“工艺”上的精湛以及“包装”上的时尚。教育部文件指出了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方向。

(四)“轻实践”的考核方式影响亲和力提升

虽然,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法在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但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着“重知识检测,轻能力考察,弱素质评价”“重理论灌输,轻实践锻炼”等问题。这种考查方式导致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不仅破坏了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也禁锢了学生用理论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政课教学不仅要做到“授之以鱼”,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要做到“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方法,学到能力。教育部也指出:要运用多种方式综合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侧重于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法的基本方向。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提升的基本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提升关键应从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素养、增强大学生获得感四个方面入手,打造出有温度、有深度、有情感、受喜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一)以内容的真理性为基础内生亲和力

只有科学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真正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马克思曾说过:只有说服人的理论才能掌握群众;而只有理论的彻底,才能说服人。要讲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真理性和亲和力,就要做好“四度”:一是教学目标有“高度”。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服务”的目标要求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二是教学内容有“深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理论的透彻性和方法的多样性相契合,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阐释热点问题,用理论的科学性与彻底性赢得学生的认可。三是教学方法有“效度”。合理运用理论讲解、专题互动教学、案例分析、辩论演讲、微课教学、MOOC教学、微电影、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原理”“生成道理”,增强课程的亲和力。

(二)以宣教的艺术性增强亲和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提升,要注重加强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满意度。一是运用通俗易懂的方法,把难以理解的深奥理论变成浅显的道理。授课教师在授课中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课程中接受理论和真理。二是运用易于亲近的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如名师大讲堂、技能比赛、观摩交流、专题互动教学、实践教学等都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有效方式,可以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喜爱的课程。三是合理优化评价体系。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时应多增加实践性考核内容,以主观思考题为主,考核内容应能充分展示其理解能力、解决能力,以增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提升亲和力。

(三)以师德的示范性深化亲和力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素养和业务能力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根本之所在。一是授课教师要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钙,只有高校思政课教师具备了马列主义的崇高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教学才会有精神底气,才能使学生用心接受知识,乐于接纳观点。二是授课教师要有道德情操。思政课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施教、言行统一,用思想与行动的魅力注解理论,让学生从教师的言行中体悟理论的内涵。三是授课教师要有扎实学识。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站在学科发展前沿,平时要刻苦学习理论知识、与时俱进思考问题,增强自身过硬的理论功底和教育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得运用理论的透彻性和科学性,让学生产生亲近感。四是授课教师要有仁爱之心。授课教师要学会用爱打开学生心理之门;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在尊重、理解和包容中让学生深信马克思主义思想;用善良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让每位学生都能被教师的亲和力所感染,掌握真理、运用真理。

(四)以满满的获得感巩固亲和力

高校思政课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想精髓,科学阐释社会现实,解决大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否则,就会因课程缺乏针对性和理论性进而丧失了亲和力。一是“因事而化”。教师应在教学中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针对社会发展状况而不断跟进教学内容。把学生的现实状况与社会热点问题紧密结合,关注大学生的迷茫区和困惑区,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对教学进行重新整合设计,最终设计出既适合学生发展需要又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教学内容,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二是“因时而进”。教师在教学时,应把学生对理想的追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相结合,教会学生正确理解中国特色,准确把握中国与国际局势和国际关系,全面并客观地认识这个世界,使学生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能够做到坚定政治立场、保持思想定力、坚守“四个自信”。

猜你喜欢
亲和力理论课思政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Just for today
周毅:做个有亲和力的气质女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