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康复专业学生医学基础素质要求

2020-11-19 02:42王岩飞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基础理论医学康复

■王岩飞/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

早在1991年,国家教委就提出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工作的意见》,该意见的第七条中提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教学要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的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的重点。”此后还有《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明确指出:“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都提到了必需、够用原则。而“必需、够用”原则到今天,仍然是指导高职基础理论课程设置和教学的基本原则。我认为,以上文件是提出并确认了高职基础理论教学的必要性,而非对基础理论的削弱。所以,更加需要我们去探讨,去把握,基础理论素质到底什么程度才是合适的。

医学教育的重点,最基本的的工作便是基础知识的夯实,提高学生的基础技能。对于高职院校康复专业来说,医学基础知识主要指解剖学、药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但是目前的形式是,不少院校的康复专业并不开设药理学、生理学等医学基础课,会使得走向医疗康复岗位的学生显得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便无异于“久病成医”的患者,或者解剖学只开设大体部分而不开设组织胚胎部分,这样就会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宏观与微观的概念,自然不能很好地理解疾病,并不能做好康复。由此可见,医学基础素质非常重要,康复专业毕竟属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康复专业的毕业生将来也面临着继续深造和职业晋升,充足的医学基础知识,良好的医学基础素养是必不可少的。并且,一定量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是技术形成、巩固、迁移和提高的必要条件。

一、把握好康复专业医学基础素质要求的分寸

我们对于康复人才的培养,包含了运动康复、中医康复保健、康复治疗技术等,这就势必存在学生需要修的课程比较多的现象,高职康复专业人才培养要以突出技能特色的培养为中心,培养满足人民群众医疗需求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基于这样的人才培养,在高职院校教学中我们要把医学基础课程跟他们的职业技能锻炼相配合,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掌握医学基础知识,为其后续的专业课及今后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我们要秉着“必须、够用”原则,但又要使其不走形,严格把握好分寸,时刻谨记,技能基于医学基础,更好的技能提升源于扎实的医学基础素质。我们可以推翻基础高等教育中“章-节”的系统性,但是我们不能丢失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对医学基础的系统认识。我们可以对知识进行再加工,可以进行知识点化,或者模块化,可以进行浓缩,甚至可以浅入再浅出,但一些医学生应有的精华知识不可完全删减,比如,药理学和生物化学以及微生物与免疫。

二、兼顾不同就业方向的毕业生医学基础素质需求

高职康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有医院康复科、康复中心,还有养老机构等,单以以上列出的三个去向为例,他们就存在着不同的医学基础素质要求,前两者的要求就会比后者的高很多。我们这种开设专业培养的模式,不可能实现一对一个性化培养,但起码要将授课内容分出不同的层次,以满足不同的就业方向需求。我们学校做的比较好的一点是,在学生入学后,从大一开始,就利用班会、课堂案例等多渠道不断向学生灌输就业理念,让他们早了解工作岗位的需求,以便早树立目标,早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放矢,自我制定个性化知识汲取方案。

三、合理设置医学基础课程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个学制短,还要技能高的要求,这就对基础课的设置提升了难度系数。例如,不少学校和我们一样,将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两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融合为一门人体机能,使得学生既认识了人体各大系统的生理活动,又认识了人体六大基本营养物质的转化,学习到了很多基本的医学概念。这就是医学基础素质的积累和积淀,正是这种专业氛围的濡染,为毕业生将来继续自我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非专业人士很难快速进入一个专业的领域。基础课程除了可以融合,还可以拼接,例如,几门课程前后续接,这样既节省了课时又拓宽了学生的医学基础视野。

猜你喜欢
基础理论医学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2021年家庭医学(下)总目录(1~11期)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安徽医学》稿约
欢迎使用《安徽医学》在线投稿
一定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专访CIT培训学院与清华建筑声学讲师燕翔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医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