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满树红 劳动最光荣
——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在家班共育中的探索与尝试

2020-11-19 02:42马云豪上海市徐汇中学
长江丛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共育劳动班级

■马云豪/上海市徐汇中学

一、案例描述

高一年级的同学需要参加东方绿舟国防教育活动。到达宿舍,每一个学生需要完成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自己的床铺。

“这个枕套吗,谁来帮我一下?”“这个床单确定能铺平?”“老妈,被套应该怎么套啊?”还没进学生寝室,我就被里面的喧闹声吓了一跳,只见房间里狼藉一片,行李箱四散开着,学生有手忙脚乱套着被套的,有四处找同学求援的,有打电话给爸妈求助的……过了一会,我发现小G同学不在,四处寻找,才终于在走廊上找到他。只见他竟然把被子平摊在地上,在叠被子。我问:“这样脏不脏啊?晚上睡觉还怎么盖!”“没办法啊,老师,我从小到大没做过家务啊!”小G回我。

家长微信群里,我和家长们沟通了这个情况,家长纷纷回我:“老师,你帮我多照顾照顾哦,我们鞋带还不是很会系,被子从小到大没有让他叠过……”“没关系的老师,可以请阿姨的呀,他们现在先把书读读好就好了。”“老师,这些不会不要紧的呀,家里扫地都有机器人了,将来说不定家务全都智能化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了劳动教育,“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然而,回想着学生们在寝室中的无措,家长们在微信群的话语,看来,劳动教育在我的学生身上是缺席了。

二、案例分析

(一)对劳动定义的认识存在偏差

劳动可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然而,受中国传统思想“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影响,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被人为地对立起来,家长、学生和班主任对劳动没有正确的认识。家庭教育过程中时有鄙视体力劳动的言语,“你书读不好,将来就只能去扫马路,送快递,当工人……”,在学生心中,体力劳动成了贬义的词汇。而在班级教育中,“今天你迟到了,罚做一天值日。”劳动经常成为惩罚的手段,学生自然而然厌恶劳动,抵抗劳动。

(二)对劳动能力的培养缺乏重视

劳动能力的培养既包含了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学习,又涵盖了劳动所促进的学生人格的塑造、德性的发展以及综合能力的成长。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担心孩子吃苦受累,或者图省事,怕麻烦,所以从小就剥夺了孩子体验劳动的机会。又或者在孩子劳动后,没有给孩子应有的鼓励和支持,让孩子充分的体验劳动,习得劳动能力。甚至部分家长还认为,将来是人工智能的时代,很多劳动都将被替代,那么学习劳动毫无意义。

(三)对劳动教育价值的理解浮于表面

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和德、智、体、美并列为五育之一的教育方式。然而,家长和班主任对劳动的价值缺少深刻的理解,简单地将劳动教育归结为生存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教育,而没有认识到劳动过程中的付出是一种德育,劳动过程的实践是一种将智育,劳动过程中的体力行动就是体育,而对劳动结果的美学审视则是美育。家长往往人为地将劳动和学习对立起来,而忽略了劳动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从而导致了劳动教育在家班共育过程中被边缘化。

三、解决策略

面对班级中学生们在劳动教育上的不足,我认识到只有家长和班主任协同合力,家班共育,才有可能树立学生们正确的劳动观。

(一)转变观念、达成共识

首先,我在班级中开展了一次家班论坛,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论坛从对劳动的认识开始,让学生们讨论了他们对劳动的认识,学生们普遍能认识到劳动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追求幸福生活的根本条件。但是,还有学生不能明确脑力劳动也是劳动的一种形式;还有同学觉得劳动就是为了赚钱,没有意识到公益劳动的重要作用。同时,虽然学生能认识到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是平等的,值得尊敬的;但是在未来的选择上,大多学生都不愿意成为一名体力劳动者,知行不能合一。随后,部分家长交流了劳动在人类不同文明时期的价值,交流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劳动。这次论坛,让学生和家长对劳动的观念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二)实践活动、提升智慧

班会后,我指导每个学生家庭制定了一份家庭劳动计划书,并由家长和学生共同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劳动计划由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逐步提高要求,增加难度,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劳动中的付出过程。同时和家长沟通后,确定了杜绝劳动后的金钱奖励行为。孩子作为家庭的成员,承担家庭劳动本身就是应尽的义务,也让学生明白为他人劳动,可能会有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回报,但是这些回报不应该是劳动的目的。

同时,我和家长们一起设计了“劳动任务卡”,对劳动行为进行了分类评级,通过打卡积分的形式对学生的劳动行为进行督促和评价。劳动行为分为“日常家务”和“特殊任务”两类,不同的任务能获得不同的积分。日常家务主要包括生活自理和简单的体力劳动。而作为高中学段的学生,家长和班主任需要拓展劳动的外延。在高中施行劳动教育,除了帮助学生端正劳动态度、习得简单的劳动能力外,还需要让学生学会“心智、思维、学习、时间管理”等复杂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社会责任、公民意识,这样,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学生都能在混乱中感知、探索并建立秩序和规范,而不可能被机器所取代。为此,我设计了一些特殊任务。

临近寒暑假,我发布了一个特殊任务:利用所学知识和家长一起策划一次“假期自助游”,要求考虑到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家庭成员的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综合因素。而学生的调阅资料的能力、和家长沟通协调的能力、计划决策的能力、经济的意识……都在这项劳动任务中得到了充足的发展。

在数学学习中,每当一个章节结束后,我布置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习题,然后互相求解,互相评价。学生在这个劳动过程中发展了知识的综合整理能力,创新能力。

重阳节时,让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为家里的老人打扫房间;过年时,和长辈们一起筹备一顿年夜饭。有好多学生分享“第一次和家人准备年夜饭,蛋饺原来是这样做成的”。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对“孝”文化的理解,都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在班级里举办了“劳动工具创新大赛”,让学生对现有的劳动工具提出他们的设想和改造方案,并加以实施。结果,同学们的想象力不断起飞,甚至有一个学生根据网上的原理结合物理学知识自制了一个手推式扫地机。学生的思考和创造的能力,在设计和交流中不断提高。

(三)总结经验、认识价值

通过活动的践行,家庭和班级中学生的成长环境有了明显的区别:

不少家长反馈:家里的亲子关系好多了。通过劳动教育的施行,学生和家长共同计划、一起参与,沟通渠道通畅了,情感交流增多了。

班级的集体荣誉感显著增强了,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对班级卫生特别重视,连续多次获得了年级里的“流动红旗”。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协作感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班级形成了一种志同道合的内驱力。

学生的综合能力明显增强,原先很多家长担心会不会影响到学习成绩,但是在家班共同推进劳动教育后,学生成绩不但没有下降,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得到提高。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收获了劳动的技能,坚韧的品质,合作的精神,人格的成长,精神的幸福。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的:“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劳动教育不单是教会学生基本的生存生活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的人生信服奠基。

四、案例反思

家班协力,合作共育是推进劳动教育的必由之路,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有些学生还不能真正理解劳动教育的意义,有些家长还是觉得智育是家庭教育的首要因素,导致劳动教育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同时,班主任在参与的过程中,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保证劳动教育的落实,对班主任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家班共育,还存在着分歧,存在着反复。家长对学习成绩的重视依然根深蒂固,家班共育不可能一蹴而就。

然而,只要家庭和班级、家长和班主任不断地在教育过程中坚持探索和尝试劳动教育,那么劳动教育终能花开满树红。

猜你喜欢
共育劳动班级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班级“无课日”
班级“四小怪”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班级英雄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