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育人下的《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2020-11-19 02:42刘思彤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经济学原理思政

■刘思彤/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一、前言

在《经济学原理》课程当中引进思政教育,突破经济学学科与思政学科间的界限,延伸《经济学原理》思政教学内涵,发掘经济学学科自身优势及特色,精炼该课程中蕴藏的价值范式与文化基本,并将其转化成思政教育生动化与具体化的教育介体,在知识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渗透理想信念方面的精神引导,对学生群体传承祖国红色基因、坚定文化自信等有着重要意义。

二、《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教师对于课程思政教学重要性认知不足

一直以来,《经济学原理》授课教师侧重于西方经济学领域的理论内容讲解,更为重视市场供求关系、价格理论、生产方行为与消费方行为分析、民众收入核算与决定、收入分配、厂商均衡、失业与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等理论性内容,教师队伍已经生成较为稳定的授课模式。

(二)教师对于学生思想及学情欠缺深度研究

现阶段,因各校招生力度持续加强,学校各专业生源展现出多样化特征,学生群体经济与社会文化背景均存在一定差异。诚然,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同时学校所有教育教学工作的本质目的也在于培育高素质人才。但是,《经济学原理》授课教师并未针对学生群体知识基础、思想现状、价值取向以及生活态度等状况展开深度调查与研究,导致教师对于学生现阶段思想动态及学情无法及时且充分的掌握,从而致使课程思政教学难以切实落到实处。

(三)《经济学原理》思政元素欠缺有效发掘

在《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内容当中,消费者群体的行为分析往往注重效用理论讲解,幸福指数与理理性消费等思政元素并未得到有效呈现。而在价值论当中,西方经济学领域认为价格由边际效用决定,某种物品的价格和边际效用呈正相关,但是更为合理与科学的解释是按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来完成。在厂商均衡理论当中,以往授课内容普遍偏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以及寡头垄断市场四种市场体系的特点与条件,但是对于垄断或许致使权力寻租以及社会福利降低等思政元素并未被有效发掘。同时,在收入分配相关分析当中,以往教师仅针对生产四要素与价格进行讲解,对于收入初次分配重视效率,而对于收入的二次分配则更为重视公平公正,关于有效处理公平与效率间的关系欠缺深度探索。另外,在宏观经济学方面的教学内容当中,往往触及民众收入核算手段、收入决定理论、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理论、事业与通货膨胀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但是对于融合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的数据改变,融合国家现实经济生活与国情进行分析、思考及探究的思政元素欠缺有效发掘。

三、全程育人下的《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一)创新教育内容,重视术道结合

创新《经济学原理》授课内容是落实思政教育渗透到通识教育的重要路径。基于大学生群体求知需求而言,遵循教育规律,驻足学科优势及育人目标,将马列主义、科学发展观、优秀传统文化与其他有助于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建设者的所有德育内容渗透到通识课程教育当中,并系统性设计教育内容,促使课堂教育变成思政教学的介体。一方面,消费者群体行为理论及大学生消费观念。消费者群体消费行为理论的关键在于消费者群体均衡问题。这一理论的学习可帮助大学生把握理性消费的方法与决策。在该理论教育内容当中增加针对攀比消费、冲动消费以及炫耀消费等等非理性消费情况的分析,可以提升学生们对于非理性消费的了解,从而引导其明确积极的消费观念。另一方面,企业行为理论及大学生创业观念。企业行为理论中的重点问题在于企业如何分配内部有限资源,进而落实收益最大化的运营目标,但是,在追求收益最大化的基础上,为防止社会利益被损害,要肩负相关社会职责。企业行为理论相关教育教育内容当中,加入和企业社会职责相应的内容讲析,可引导学生们明确创业观念,超出将利益视作唯一目标的陈旧观念,指引学生们在创业当中重视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创造,从而实现全程育人的教育观念。

(二)转变教育方式,重视理论实际结合

在全程育人背景下,转变教育方式,兼顾课堂中与课堂外的教育,将思政资源融入《经济学原理》授课过程中。课程教学中,注重提高课堂活动的话语传递有效性,课堂外引导学生们将课程理论内容和实际结合。首先,课堂教育要重视从教师与课程两个层面清楚学生们课堂发言阻碍,进而为学生们提供课堂发言的机会。在参与式教学、探究式教学、问答式教学以及启发式教学等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呼吁学生积极思考,防止学生在课堂中出现沉默与消极对待学习的现象。例如,教师可延伸学习渠道,运用音像资料、图书馆以及互联网等教育资源,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重视学生们对于知识的理性及感性认知融合的能力培育,融入真实经济学案例,激励学生们凭借经济学原理研究经济现象。其次,课堂外的课程思政教学。服务社会与知识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将《经济学原理》教育内容作为基础,将走进社区、走进企业等作为主题,为学生们设计自学题目,将课堂教育向企业与社区等外界拓展,指引学生迈进社会这一大课堂,并用自身眼光观察、解决问题,利用经济学语言表达思政教学心得体会。一方面,走进社区。高等院校凭借其智力与知识优势成为各社区发展的驱动力。同时,社区也为学校发展供应充足的实践机会与资源。利用走进社区的自学题目设计,如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现状以及社区商业发展趋势等,激励学生们为社区服务,借助社区服务参加社会活动,加强其同情心与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走进企业。企业身为市场活动主体,借助走进企业自学题目设计,如企业治理问题及融资约束等,指引学生根据问题走进企业,充分掌握企业真实运作现状,基于现实视角深化对于经济学理论的掌握。

(三)革新评价形式,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将学生们学习成效评价由单向的专业角度想多维度拓展,创建可呈现学生们专业水准的评价体系,有助于调动其课程思政教学参加积极性。在《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应基于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融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各方面能力及素养。首先,过程性评价按照学生们课堂中的发言表现及课堂外调研报告质量进行评价,不仅可考核学生们对于《经济学原理》理论的理解程度,同时也能够考核学生们对于思政教学有关知识的领悟程度。其次,结果性评价是按照学生们考试成绩,旨在考核学生对于《经济学原理》理论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利用经济学原理剖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将主观题作为重点,客观题作为辅助,并且主观题设计偏重于最新经济学案例的应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学原理》教学中,将思政元素引进课程教育内容及教育实践的诸多环节,统筹设计、充分结合,基于经济学学科特殊性,发掘该课程党当中蕴藏的思政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内容、转变教育方式、革新评价形式,有助于将学生培育成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

猜你喜欢
经济学原理思政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首届中国应用经济学年会在京举行
思政课“需求侧”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雷人的经济学原理
两个原理的区别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