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雕艺术在表现传统民俗文化中的前景分析

2020-11-19 02:29刘雪山苏永健
天工 2020年3期
关键词:摄影创作艺术

文 刘雪山 苏永健

影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这项艺术表现传统民俗文化,颇受群众的喜爱。因此,为了继承和发扬这门艺术,现就如何利用影雕进行创作上的一些实践进行初步探讨。

一、影雕源流初考

影雕,顾名思义,就是借用摄影的艺术手法,在某一物件上进行雕琢成图。比较流行的是采用墨玉、山西黑、蒙古黑等纯色石材,经水磨抛光后形成一层黝黑光滑的面,在这层磨光面上先描出要雕琢的图像轮廓,根据黑白明暗成像原理,用特制的、针一样细小的合金钢头工具,通过运用腕力调节针点疏密粗细、深浅虚实变化来表现图像。影雕既有摄影光学同等艺术效果,又能体现绘画细腻传神、笔触技法,独具艺术神韵。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影雕作为传统手工精心雕琢的文化载体,愈彰显其价值,且克服了相片、字、画,年久发黄、虫蛀、褪色、风化等缺点,可永久保存。

至于影雕艺术的起源,目前我认为还没有具体定论。但个人认为,影雕艺术最早的起源,可追溯到久远的雕琢玉器时代。中华民族自古发现了一种美丽的石头——玉石,可作玩赏佩戴,后来发现在美玉上雕琢一些花纹会更加漂亮,发展到更高的文化层次时,又将吉祥物等融入玉雕艺术,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彩的玉雕文化。故个人认为,现代影雕的出现并非空中楼阁,它最初从美玉上雕琢吉祥图画得到启迪,发展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廉价易得的硬质石材,通过水磨抛光得到黑色的表层,最后融入摄影成像原理,成就了今天丰富多彩的影雕艺术门类。后来,影雕艺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适应了时代大众的喜好,不但有原来的黑白影雕作品,还可进行彩色影雕艺术的创作,使这一艺术门类既保留了传统的经典,又满足了不同层次的人追求现代时尚的口味,彰显了影雕艺术的多重魅力。

二、影雕艺术创作现状

影雕艺术经过历年不断发展,代表性人物有刘碧兰、张聪明等人,技艺已达炉火纯青。刘碧兰的作品,被外交部选为外交礼品,并多次参加日本、新加坡、加拿大和德国等地的展览,被誉为“不朽的艺术”。

影雕的主要作品分山水风景、飞禽走兽、花鸟虫鱼、人物形像四大类。其产品画面有圆形(椭圆形、圆柱体)、方形及一些彰显个性的不规则形状。既可供厅堂壁画、地画、屏风摆设作珍贵装饰品,亦可作馈赠亲朋的精美礼物。一些优秀作品皆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例如,仅一尺见方、闪现气势磅礴蜿蜒起伏的《长城》;色调明丽、意境盎然的《漓江新貌》;画面简洁、娴雅恬静的《竹林》;秀雅旖旎的《闽南风光》;场面热闹的《红楼梦剧照》;仿效齐白石作品、别有神韵的《对虾》和轰动香港、东南亚各地被誉为“中华一绝”的《汪明荃》《科·阿基诺夫人》《郑成功》等人物肖像。

可以说,大量影雕作品的出现,向世人展示了这一艺术无限辉煌、灿烂的生命力。影雕艺术在整个文化艺术领域中占有着独特的地位,其发展前景充满了生机。多年的创作实践和取得的初步收获,使笔者对影雕这门古老又年轻的艺术更加热爱,充满信心。

三、对影雕艺术的思考

由于笔者多年来痴迷于影雕艺术,在利用影雕艺术表现传统民间民俗文化和各种现代生活题材的实践中获得一些感受,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影雕艺术扎根于民间,深受人们的喜爱

《花婆粥福》

在众多影雕作者努力创作中,涌现了大量的好作品。例如,根据本地历史文化元素创作的《蒲庙花婆·美好粥福》《花婆粥福》《花开花婆送福来》《吃了花婆粥,一生都有福》,以及河卵石影雕系列《锦绣前程》等,受到当地老百姓的喜爱,被当地文化文物部门收藏。另外,在本地百姓的民俗传统中,很多人利用其“图像保持长久,又恰似摄影胜于摄影”的特点,将这一艺术当作纪念先人遗像不二的选择;利用影雕再现书法家手迹制作的屏风装饰,也成为当地书法爱好者的喜爱。可以说,影雕艺术在民间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如果能降低成本肯定能走进平凡百姓家。

2.影雕艺术在表现重大历史题材方面独特的作用

与摄影作品相比,影雕艺术在记录瞬间的历史大题材时更简洁、更生动、更耐风化。可以说,影雕艺术是摄影作品的再创作、再加工、再巩固、再提高效用。记得2013年底,笔者参加了南宁市博物馆举办的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后,深深被“南宁的女儿”邓颖超的传奇人生震撼,于是着手创作了《邓颖超像》。当时手头的照片因为设备和技术及保存的时间久远等因素,脸部的暗面已辨不出轮廓,但笔者凭着美术专业过硬的本领,经过精雕细琢,终于再现了邓颖超慈祥和蔼的形象,并被馈赠给南宁市博物馆收藏。

3. 推动和普及影雕艺术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影雕艺术介于实用与创作之间,群众喜闻乐见,但由于材料和创作工具的使用难度、技巧及细致、耗时等各方面原因,大大地限制了群众的创作参与度。因此,如何推动和普及影雕艺术是影雕艺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文化部门要认同影雕在艺术门类中的地位。在过去的典藏辞书里,有关“影雕”的词条十分有限,但近年来,特别是大家熟悉的百度里,对影雕已经有了比较详尽的解释和记载,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作为新一代的影雕人,我为影雕鼓与呼!

猜你喜欢
摄影创作艺术
《一墙之隔》创作谈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创作随笔
爆笑街头艺术
WZW—bewell摄影月赛
创作心得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