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风向,摸准脉搏,遵循标准
——从三个重要文件看高考书面表达备考新策略

2020-11-20 08:35新疆特级教师
教学考试(高考英语) 2020年6期
关键词:书面评析试题

新疆 (特级教师)

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因其所占分值高、成绩可延展性强,及处于试卷中最后一题的位置,一直被视为高考英语试卷的压轴题。因而,书面表达也是从事高考英语研究及教学人员,特别是千万高考考生倍加关注的一道大题,全体备考者在这道题目上花费了很多的心思和努力,产生了很多积极的效应和成果,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但与此同时,每年高考前都会有很多“专家”“名师”及刊物进行“猜题”“押题”大比拼,而在高考后则是百般宣传“押中了高考英语XX 卷书面表达”“相似度达到XX%”……从备考的角度来看,这些行为也无可厚非。

那么,怎么能将书面表达测试的语用目的和备考的功利目的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考并存的良好效益呢?本文拟从三个重要文件《落实评价体系促进全面发展 考查关键能力彰显改革方向——2020 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试题评析》《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评价体系》)及《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相关论述,结合高考英语试题探讨这一问题。

从一句阐释看高考书面表达变化新风向

特殊背景下的2020 年高考早已落下帷幕,在各种评说中,大家应该都关注到了一个重磅文件,那就是教育部考试中心于每年高考结束后发布的对于当年试题的评析报告。

2020 年的高考英语试题评析报告题为《落实评价体系促进全面发展 考查关键能力彰显改革方向——2020 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试题评析》。(以下简称《试题评析》)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其中,在第二部分涵盖的“深化考试改革,防止试题形式固化”条目下,有这样一句话“防止试题形式固化,进一步创新试题呈现形式”。该报告对于这句话的阐释如下:

试卷改变应用文写作的固化形式,除信件以外,拓宽写作文体,创新试题呈现形式。全国Ⅰ卷和全国Ⅱ卷的书面表达试题改变近年来常用的撰写书信或邮件形式,以命题作文形式结合具体的语言活动情境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这句话及其阐释会对我们今后的备考工作有非常明确的导向作用,那么2020 年高考英语全国卷书面表达到底是怎么考查的呢?下面请看三套高考英语全国卷书面表达的概况。

表一:2020年高考英语全国卷书面表达概况

其中,上文提到的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的具体内容如下:

这个考核方向调整得突然吗?有心的备考研究者一定已经注意到了:

(一)2019 年高考,就在大家将“传统文化”炒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全国卷的书面表达只有全国卷Ⅰ涉及了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概念性”关联的内容——申请成为伦敦当地美术馆即将举办的“中国画展”的志愿者。其他两套试卷的书面表达均为应用文,但是和传统文化并没有直接关联。

(二)2018 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Ⅱ以写一则“书面通知”的形式结合具体的语言活动情境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突破了多年只考“书信(电子邮件)体”应用文的范畴,激荡起了不小的波澜。

由此可见,正如前文教育部考试中心报告所言,“防止试题形式固化,进一步创新试题呈现形式”是高考备考的一个重要的风向标。

那么,怎么样捕捉高考变化的新风向,又怎样做好相关的备考工作呢?下面笔者将对此进行进一步探讨。

从两段论述看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考核新脉搏

被誉之为通过解决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给出了答案的《评价体系》,以“一核”“四层”“四翼”涵盖了考查目的、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对于高考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堪称高考命题指南和高考备考复习指南。

在高考考查目的“一核”中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其中,在《评价体系》中对于“引导教学”论述如下(略有删节,作者注):

高考评价体系将“引导教学”纳入核心功能,有利于理顺教考关系,增强“以考促学”的主动意识。通过考试改革,……,着力扭转教育的功利化倾向,提升教育评价水平并发挥正向积极的导向作用;通过高考改革……,高度契合高中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和评价目标,从而达到理顺教考关系、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共同形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培养体系。

从本段论述,我们不难得出如下几点:一是明确认可高考这根指挥棒对于高考备考的作用与价值;二是从命题角度上看高考本身必须要体现“一核”的功能,要发挥在人才培养上的主动意识;三是高考改革必须是与高中课程改革相协调的,其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那么,具体到高考英语试卷中具有最高应用能力考查维度的书面表达,我们又能有哪些发现呢?在《评价体系》中“不仅是评价学生素质高低的基本维度,也是评价高考试题质量优劣的基本指标”的“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中,对于“应用性”做了如下论述:

应用性要求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为载体,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有机整合和运用作为考查目标,设计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对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迁移课堂所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水平的测量与评价。

由此可见,作为体现“应用性”的书面表达命题与备考,不论是从体裁、题材,还是试题的呈现形式上它一定会体现三个特点:一是以考生所熟悉的问题情境为载体;二是与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相关联;三是体现对考生实际水平的检测。下面对《评价体系》出台前后两年的高考英语试题进行简要归纳。

表二:近两年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题目简要归纳

同时,在《评价体系》的“四翼”部分也谈到了“创新性”,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防止试题形式固化,进一步创新试题呈现形式”的根源。另外,2020 年在三套全国卷的基础上,又以“海南卷”“山东卷”的名义进行了“新高考卷”的尝试。

从三个层级看高考书面表达备考新标准

如果说《试题评析》和《评价体系》两个文件分别说明了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考什么、怎么考,那么《课程标准》则以清晰的标准回答了怎么备考这个过程性问题。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写作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得体性。”并在此基础上将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以听说读写的不同要求划分成了三个水平层级,分别对应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现将和书面表达要求相关的三个层级标准整理如下。

表三: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表(书面表达部分)

依据《课程标准》,特别是此部分关于学业质量水平的具体标准要求,我们可以形成如下书面表达备考策略:

(一)从教学的过程上看,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尽管高考所指向的是第二层级水平,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教师的备考应该坚持从第一层级做起,以第二层级为主攻目标,将第三层级设立为发展目标,为那些确实学有余力且目标比较高远的学生提供帮助。

这个过程的实现,必须要坚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无论是对从高一开始的教学,还是对从高三开始的备考,都具有意义与价值。

(二)从备考的范围上看,要重构三大主题语境的内容。“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是贯穿整个英语学习过程的大范畴,针对书面表达的学业质量标准,我们要在深研“三大主题语境三十二个子主题”的基础上,建立以主题语境为框架的书面表达学习体系,形成资源储备库,培育能力发展点。

在备考范围的确定上,既要考虑到“热点重现”,也要注意“板块轮动”。比如,2020 年高考英语三套全国卷虽然没有在书面表达部分直接考查“传统文化”,但是全国卷Ⅱ的语法填空却涉及了中国春节时用植物进行装饰的习俗,而短文改错部分则提到了“中国功夫”。与其去追“热点”,不如“以不变应万变”,扎扎实实培养自己的基础能力,全面应对各种主题语境。

(三)从训练的标准上看,要坚持三项能力的协同。所谓三项能力,即《课程标准》所述“写作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写作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得体性”。要做好这一点,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深研各地高考书面表达评分标准,并将此标准作为长期训练的重要依据;二是强化语法、词汇知识的运用,背诵一定篇数的经典范文;三是熟悉英语的六种基本句型,写好英语简单句,并学会使用地道得体的高级表达方式来润色自己的文章。

综上所述,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的备考既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能漫无边际,要在积极关注高考动向、摸清命题脉搏的基础上,遵循相关标准,提出新的策略,这样才能让备考工作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书面评析试题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评析复数创新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Keys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抛开“阳性之笔”:《怕飞》身体叙事评析
《楚庄王》:感赋与评析
书面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