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移云”推动下的会计发展与会计教育改革

2020-11-23 07:24仲怀公副教授陶思奇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商业会计 2020年18期
关键词:大智移云人工智能智能

仲怀公(副教授) 陶思奇(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江苏南京 21004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发展人工智能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19年5月16日,习总书记在向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的致贺信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态势,找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习近平强调,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聚焦人工智能发展前沿问题,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条件下教育发展创新的思路和举措,凝聚共识、深化合作、扩大共享,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①《人民日报》(2019年5月17日01 版)

新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强劲发展,不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会计实践领域和理论发展的源泉、动力,推动着会计理论和实践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在“大智移云”等技术革命给会计领域带来显著影响的大环境下,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与苏宁财务共享中心、九洲会计咨询有限公司、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无锡优级先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进行“大智移云”会计教学改革研讨,针对会计专业教育在新技术、新经济、国际化、新思维、新动向的局势下的变革之路展开深入探讨。本文中将从理论、实践和会计教学改革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和阐述。

一、“坐而论道”——理论奠基

在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会计理论如何紧随实践直至领先实践,如何迎接新技术带来的全新挑战和发展机遇,会计研究方法和思路如何进行调整?这些问题是当下会计研究领域的重点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需要了解“大智移云”以及其带来的影响。

“大智移云”包含了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其中人工智能技术依靠算法、算力和数据三项支柱支撑。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人类将迎来强人工智能阶段甚至是超级人工智能阶段。智能的发展速度并不呈现出线性发展态势,其发展速度和经济、社会、政治等息息相关,当发展过程中出现“奇点”即技术突破爆发点,智能发展速度将发生裂变,达到超级人工智能阶段的时间将大幅缩短。正是源于人工智能拥有的巨大能量,各国均展开人工智能布局,将其放在国家战略发展层级。在全球人工智能专业排名方面,美国斯坦福大学等占据榜单前列,我国清华大学位居第20位。人工智能技术初次应用于财会领域是1987年,迄今已有33年的发展历程,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领域分支之一,深度学习具有综合性特点,目前在财务领域有所应用,深度学习与会计深度融合将会产生质变。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大型央企,安永在业务和客户服务中使用了两千多个机器人,节省了超过210万小时。人工智能在处理数据、生成凭证、完成报表、出具简要分析报告方面已显示出替代财务会计人员的能力。

人工智能对会计领域有再造会计流程、减少会计失真、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推动会计职业架构转型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同时也存在成本费用高、技术发展不完善、后期维护困难、安全性存疑等问题。在会计理论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将会减少人工操作、降低经验判断和人为估计所带来的误差,减少会计失真。关于人为估计和判断的相关会计理论和准则也将会受到影响。

区块链技术具有提高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的特点,承载的信息稳定性高、储存时间长、后期无法修改、不易造假。数据记录可以按需设置,时间可以追溯,去中心化的特点保障了区块链网络的安全性。会计研究领域学者对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会计信息的确认、记量和报告予以很高的重视和期待。“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技术可以完成数据的维护,进行增、删、改、查。支持与Excel、PPT、Word、QQ等软件进行对接,可以完成重复强的、需要大量人力的工作,如财务对账、税务申报、客户服务、人力资源、风控内审等。各权威调查机构针对技术发展对会计岗位冲击的影响发表数据报告,得出会计人员需要向管理会计、人工智能线下管理者、职业经理人、投融资岗位等跨领域综合发展的结论。

在会计教育理论方面,“大智移云”技术在教育领域可以助力打破教学时空,可以为学生提供私人订制课程,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和教育个性化。会计教育体系中低阶课程比例会降低,而高阶课程则会增加。应遵循基本课程体系设置方案的基础上,增加大数据分析等新型会计+智能技术课程。会计人才培养方向也要完成向知识密集型转型,实现业财融合、跨界发展、跨学院课程互通、信息交互、产学研结合。在技术革命下,会计教育理念和体系会发生巨大变化。

二、“起而行之”——企业实践

在掌握技术理论的基础上,还需要对会计与技术的融合发展现状予以深入研究,切实体验企业现行智能会计的发展程度。目前,中小型企业财务基本实行外包,大型企业、政府财务建立财务、财政共享中心。本文选取九州会计咨询公司、苏宁数字共享服务中心、天职会计师事务所分析智能会计实践的发展现状。

九洲会计咨询有限公司业务涉及企业会计、政府会计、服务会计等诸多领域,拥有具有专业化流程化的智能财务共享中心FSSC,可以实现核算体系共享、财务组织共享、集中数据共享和资金集中管理。财务工作在大数据的加持下,在标准化程序中进行处理,注重大数据颗粒论,搭建出服务者真实需要的报表。企业流水账和电子发票导入税务机器人,可以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完成成本和税款计算,解放基础会计人员。财务报表与银行、纳税申报表与预警系统、国家税务局、财税分析报告与移动客户端均实现对接,电子化报销入账归档智能处理,流程准确高效。

智能技术发展会影响会计岗位和岗位需求,但不会让会计消失。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人需要从经营管理的角度出发,向智能管理会计转型。会计从业者要成为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员,需要具有经济管理的内在逻辑和大数据思维的管理智慧。在管理会计边界不断扩大以及动态发展的情况下,未来可以涉猎战略管理、预算管理、业务规划、经营管理、过程管理、绩效管理、激励管理等领域。

苏宁数字共享服务中心成立于2007年,至今历经5个发展阶段,支撑苏宁集团年收入额从300亿元迈向6 025亿元,人员规模从700人下降至500人。苏宁数字共享5.0阶段——“公司化运营和智慧共享阶段”拥有无人票据工厂、智能OCR、RPA机器人,创建无人开票生产线,实现智能派工、无人化作业。2 000个业务作业标准化管理,覆盖全业务、全岗位,实现标准化流程。作业质量差错率控制在0.15%以内,检验海量供应链发票可以在1天内完成。拥有前台、中台、后台一体化的信息化系统,电子影像系统、票据系统、共享作业平台、核算系统、档案系统协同作业。其中一些智能系统例如票据管理DCM与扫描系统、税务系统对接,可以实现精准分类、过程跟踪及实物管理。档案管理系统SAM可以完成多种档案全周期管理。在苏宁全面推广的电子发票平台可以完成从开票、交付、报销、记账、申报、归档的全业务闭环流程。无人票据工厂运作的第一步是收发模块,通过2个通道入口自动投递柜和包裹投递,实现24小时全天候无人化票据签收。通过600页/min的高速扫描,通过火眼机器人智能OCR审核,自动分拣至归档、暂存、退单通道。第二步进入分拣模块,可以通过“集约式分拣算法”实施分拣,将票据分拣到各个法人主体维度。第三步进入装订模块,使用工具装订。实施打印再分类和流转再分类归档。财务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销售、采购、费用报销、存货与成本、总账及报告、资产结算等工作领域。未来智能会计趋势是平台化、数字化、数据赋能。财务人员需要注重提升自身技能以及沟通和文化理解能力,以便能适应工作方式的转变。

天职会计师事务所在智能会计方面持续加大对财务机器人的投资,在出纳工作中使用的对账机器人可以完成百余银行账户的对接,例如省高速ETC项目,一个月的账目可以在3天内核对完成。票据识别可以实现多种样式票据的识别、自动登录平台、点击每条记录、获取单据发票编号等要素信息以及智能票据审核功能,避免重复报销情况,提高准确率。系统自动生成审核报告提供给管理者,可以查看相关记录的详细原因。对于工作量大、错误率高、异构数据多、工作效率低的工作内容,财务机器人可以圆满解决工作难题。

会计未来的发展道路应倾向于市场,危机只是针对于标准化的工作,会计不会消失,但是职能会发生转变,要转向创造价值、回归管理、实施桥梁、制定规则。正向积极的创造价值,不仅仅是节省费用,还应在于集合资金创造利润。智能化同样也带了巨大机遇,有利于减少财务造假,加强企业大脑,数据处理精确,有效减少出错,提升组织效率和加强组织管控。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实践的发展,第四张报表正在探索之中,开发业务型报表以适应各个行业的需求。会计还应掌握与其他部门和学科交流的语言,更好的实现信息交互。

三、会计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缺少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紧密融合的课程体系,部分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两张皮”情况,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未能与“大智移云”技术深度融合。面临智能时代下会计实践的快速变革,就业岗位需求的改变,会计教育改革应紧随实践,进行教学改革。会计教育改革、融合和重构迫在眉睫。

数据分析与IT等技术学科融合是未来会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会计教育改革首先要调整会计教学计划,要依照对接企业需求、立足本校实际情况、构建信息技术和会计课程的刚性连接,消除“两张皮”情况。从岗位、能力联合分析,加强对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调研,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与学生所需要具备的能力是否一致,探讨培养学生素养和能力的方向和侧重点,从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应遵循基本课程体系设置方案的基础上,在培养体系中增加有关“大智移云”+会计课程,例如智能会计软件、会计信息共享、会计信息化技能、会计信息智能化思维、人机交互设计以及会计智能系统等。在课程体系重新安排下应规划设计课程的具体构成内容,使其能够与人才培养方案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例如会计学有会计学基础、中高级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等8门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不能轻易打破。但是其他重叠性、可替代性的传统课程分量要缩减,新型课程、智能化课程、高阶课程要增加。课程可以合并、修改、增减,改造会计学课程体系的过程需要注意方式方法。

其次,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需要注意学科理论思维和数据思维之间的巨大区别,要打破信息孤岛,融合信息的产生、传递,在课程中教授学生学会用数据思维解读财务信息。课堂教授知识和培养学生可以采取双轨并行方式,重点培养学生掌握会计知识能力和技术实践能力。教师应开展关于新技术的研究,将会计与技术不断融合,突破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技术产生兴趣,可以熟练使用和利用技术提升学习效率,加强学生对于新技术方面的了解和适应。

例如,学校可以开设智能技术+会计的新型课程,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使用智能技术,增加智能技术在会计知识点教授中的应用和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智能技术充当助手或助教,对于学生学习情况实时反馈,自动统计学生的疑问以及作业易错点,回答学生问题作为教师课后辅导的补充。智能技术可以完成课程案例库内容的实时更新。针对学生学习表现、课堂发言,可以由智能技术参与评判和进行打分,作为教师打分的有效补充,过程记录更加详细与可靠,课程过程中的得分更加透明、公平、公开,降低最终成绩得分有失公允发生的概率。教师也可以利用智能技术实时了解学生学习和掌握程度的情况,在备课中设计智能技术参与的环节和参与程度,在知识点教授中,教授学生利用智能工具进行财务分析或会计业务处理,让“大智移云”技术增强学生学习的体验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成为教学和学习的最强辅助。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以及适应技术,掌握利用技术的方法,使之为自己服务,提高学生信息交互能力。教师亦可利用“大智移云”技术打破会计教学的时空限制,利用技术辅助完成因材施教,可以针对学生情况设置课堂教学和及时调整课程教授方法。

当“大智移云”技术成为未来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之时,高校的财会专业需要增加一门信息化技术的支撑课程,解决学生的基础能力和生存能力。改革的难点在于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与会计课程的融合应各自设置怎样的比例,二者在教学中怎样进行融合,在会计教学过程中要不要向技术倾斜,如果向技术倾斜应倾斜多少比例以及会计知识教授时间需不需要调整等。具体的解决方案需要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人才培养方向进行决策。会计与技术融合是会计教学的必然趋势,但是会计专业根基课程仍需放在主要地位,会计的知识仍然是会计专业学生的立身之本,技术的融合比例要根据学情、学生兴趣、就业需求等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研究后再进行决定。在技术的选择上,提倡在会计教学中使用“大智移云”技术激发学生在会计学习中的兴趣,提升会计学习效率以及对技术的适应程度。但是在会计学生学习和掌握技术的特设课程上,应强调技术培养的实用性,不能一味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最新、更高能和最时尚的智能技术。比如在基础性计算机课程方面,会计专业学生与计算机专业学生不同,会计专业学生应强调技术技能掌握的重要性和掌握程度,不在于是否掌握高难度编程、是否可以开发程序、是否深入熟知“大智移云”背后原理。从企业反馈可知,企业对于财会人员的需求不是需要掌握高难度的软件算法,而是熟练使用Excel表格完成大部分工作任务。所以在学校的技术选择和技术融合比例的设置中,需要认真了解企业需求和实际发展情况,可以教授学生掌握Excel表的全面功能,掌握此类基础信息技术的技能,强调掌握的程度与熟练使用程度,在掌握基础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才能谈其他高深技术是否教授与使用的问题。

在校企连接方面,目前企业和学校的对接并不接轨,企业在接收学生之后仍需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培训培养。高校应全方位培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深入业财融合、了解行业前沿。高校可以借助智能技术得到学生暑假实习、寒假实习、毕业实习的实时反馈,加强对学生实习和实践中能力培养和提升的监控力度,提高实践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在实践类课程改革上,企业与学校可以全程交流、共建实验室、共同开发课程、联合综合研究、申报课题,可以由高级工程师、管理人员进行课程交互,由企业财务资深人员授课,讲授实际企业工作任务与需求,企业财务共享中心与无人财务工厂运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教授学生掌握在企业真实财务数据下,利用智能技术完成会计工作的难点与重点。教师亦可前往企业进行授课、交流与学习,了解企业财务发展真实情况。高校和企业可以联合在实践类课程中设置不同等级的奖学金对学生进行激励,企业亦可设置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对学生予以激励,加强校企合作培养的广度和深度。

在教师培养方面,高校可以成立智能会计信息中心,培养一批面向“大智移云”技术+会计发展和研究的教师,形成专业化、新型化、智能化的教师队伍,加强对智能会计方向发展教师的培训力度,教授教师信息化技术的技能,派遣教师前往企业财务部门、信息化部门深入学习交流,确保教师可以掌握智能会计技能。后续再由教师选择在新型会计课程中选择何种智能技术作为教学融合手段。每年从新进教师中不断选拔和培养智能会计方向教师,形成智能方向教师队伍“传、帮、带”的正向循环。

在学生培养方面,在课堂培养中应注重加强课程思政,重点启发学生思考能力、思辨能力、团队能力、沟通能力等,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创新和发散性思维,能够在会计课程学习中举一反三,拥有更强的适应能力,以便能够适应未来工作环境中不断更新升级的“大智移云”技术。在会计课堂上的教学设计中,应注意培养学生会计智商、会计情商、会计灵商、会计逆商和人工智能商数。人工智能商数是智能时代下的产物,利用智能机器构建更真实更复杂的商业环境有利于提升学生体验的真实感,在日常培训和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隐形能力,可以完成针对性的指导,助力学生未来发展。

在教学硬件方面,高校会计专业应完善硬件设施,改善供给结构。目前我国会计人才培养呈现出基础人才多、中高级人才数量较少且高级人才年龄结构老龄化趋势,在人才数量中专业的智能会计人才非常稀缺。而培养高素质的智能会计人才需要在学校培养阶段注重对于硬件设施的完善与投资。学校应按照社会的需求规划人工智能会计方向培养的人才数量,适当减少财务会计人才培养数量。教学资源中添置人工智能会计场景教学、混合学习、信息化技能学习以及人机交互学习的实验室以及课程。对于学校楼层安排、空间规划方面按照人工智能会计要求进行重新布局。学习环境中增添人工智能交互设计的环境,加大在智能设施上的投入力度,确保智能设施可以起到新型会计课程教学的预期效果。

2020年初,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全国高校会计专业教学工作依靠网络课堂展开,这意味着一种全新的、与传统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改变既是对技术的要求与挑战,也是对会计教学方式的影响与挑战。当下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进行专业教学也许是授课教师的优势,未来10年、20年后,利用“大智移云”技术授课也许会成为教师的必备技能。疫情期间的授课受网络平台以及技术所限,教师并不能以视频图像的方式看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但是一旦技术将平台功能提升,教师与学生通过平台都可以看到彼此的实时互动、教学状态、学习反应,比如可以尝试采取全息投影方式将彼此身影映照在各自空间内,教师在教授会计知识时可以采取虚拟屏幕方式进行板书,人工智能作为助手辅助教学工作,完成实时统计,利用互联网和云端以及计算机技术完成期末检测,利用大数据完成对学生成绩的反馈与分析,届时将形成打破时空的会计教学模式。

会计以用为本,面对技术的不断升级进步,会计专业在教学改革中应向宏观靠拢、创新靠拢,高深难度的技术应用不应成为会计教育的重要基点,在教学改革中需要注意会计与技术的融合比例,利用创新思维发现关键点,解决主要矛盾。学校可以成立智能会计信息中心,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会计人才培养向智能化转型,实现业财融合、跨界发展、跨学院课程互通、信息交互、产学研结合,培养的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技术进步、会计转型,可以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

四、结语

新兴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大智移云”所带来的冲击浪潮正在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以及从业者的职业前景,也影响着会计教育、会计学科、会计理论、会计研究和会计实践的发展,会计将面临巨大挑战,但也存在巨大机遇。会计理论虽然目前暂时落后于实践的发展速度,但是追赶实践发展的过程应保持清醒与理智,不能一味追求技术,要善于利用新兴技术,革新会计理论,改革会计教学模式,重新让会计理论起到指导会计实践发展的作用,通过会计教学改革培养出综合型智能会计人才。本文对会计教育、实践产生的种种效应和影响展开分析,对会计教育改革提出了意见和看法,为全新技术发展时代下的高校会计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一些思路和方向。

猜你喜欢
大智移云人工智能智能
2019:人工智能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人工智能与就业
廊坊智慧城市建设思考
“大智移云”助力河北产业升级
数读人工智能
基于“大智移云”技术的C2C网络交易税收征管创新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