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困境中的一束光
——评话剧《刘真来啦》

2020-11-24 06:58
新世纪剧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李铭文静保姆

剧作家李铭编剧的话剧《刘真来啦》经过激烈的角逐,从139个应征剧本当中脱颖而出,最后成功在国家话剧院青年剧场闪亮登场。演出时台下的观众反响热烈,演出完毕主创和演员照例和观众进行互动,这是北京剧场的特色,既表达了制作方对艺术的诚意,也显示了首都观众对艺术的热忱。作为现场观众之一,为剧作李铭的作品鼓掌的同时,我的心情也非常激动,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

无解的老年困境

无论是主流媒体小心翼翼地讨论老年化的问题,亦或是自媒体半遮半掩地议论养老难的现象,无可回避的是中国社会正在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如同中国生育率一年比一年下降一样,养老难已是不争的事实。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首当其冲地摆在普罗大众面前。从改革开放奔小康,到民生工程建设,再到近三年的扶贫攻坚等等,人们热衷于构建自己的幸福生活,奔在通向幸福的康庄大道上,突然之间一声尖锐而刺耳的刹车声,老年问题突然猝不及防地提上日程,让人措手不及,甚至毫无准备。

剧作家李铭的话剧《刘真来啦》响应社会热点,以敏锐的视角,冷静的笔触写出这样一出戏。退休干部杜老太太需要一个保姆来照顾日常起居,在女儿杜文静眼里自个儿的妈特能“作”,特闹腾。找了一个团的保姆,都被老太太“作”跑了。最后还是在居委会胡主任的介绍下,来自乡村的劳动妇女刘真登场了,作为老太太的保姆正式介入杜老太太的晚年生活。而杜老太太一如既往地折腾,一主一仆的二人世界注定一开场即是一地鸡毛。

话剧《刘真来啦》剧照 王雨晨/摄影

杜老太太嫌弃劳动妇女刘真不讲究、没文化、不爱卫生、说话粗糙,而刘真嫌弃城里人矫情、瞎讲究、太过于讲究卫生,还特没人情味。一主一仆的世界里发生了一场场“拉锯战”,却又谁也离不开谁——刘真需要一份工作来补贴家用,杜老太太需要保姆来照顾日益衰老的老年,二人在一场场相互较量里慢慢学会了妥协和包容,也逐渐产生了情感,剧情发展到最后,二人名为主仆,实则情同母女。而后生活又发生了猝不及防的锐变,刘真家里出现变故,爱人遭遇车祸,要回到乡下照顾家人。为了给未出生的孩子一个加拿大国籍,杜老太太最体贴的而又逐渐疏离的女儿杜文静要去加拿大生子。生活里关系最亲密的人一个个离去,仿佛只剩下行动日益不便、日益衰老的杜老太太独自去面临无法逆反、无法摆脱,却又无处可逃的最后一段旅程。当刘真归来,杜老太太已离开人间。剧情也随之戛然而止,留给观众无尽的思绪。

李铭的作品擅长于工笔细描,这一点有点像上海作家王安忆。在他的一笔一划的精雕细刻里,生活的原貌抽丝剥茧一般毫无保留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甚至不带一丝掩饰,让观众看见人生最不堪的老年光景。在普通人的日常中,杜老太太的晚景并不凄凉,她养大了两儿一女,儿女们都非常有出息,有体面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杜老太太自己也有退休金,但经济上宽裕并不能遮盖精神上的凄凉。两个儿子从不来看老太太,只负责出钱,他们的名字只作为“哥哥”出现在刘真的口中,而从未作为“儿子”出现在老太太的晚年生活里。女儿杜文静对老太太的态度也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她尽孝,无条件满足母亲的所有需求,但另一个方面她又非常嫌弃老母亲的“作”,母女之间逐渐疏离,除了讨论保姆的工作,似乎没有更多的交流。以至于杜文静离婚、再婚、再孕,杜老太太始终是个局外人,她想以母亲的身份对杜文静的二度婚姻提出一些建议和抗议,但始终得不到女儿的回应。

无形之中杜老太太沦为不再被需要的人,这让老年的母亲更加孤独。杜老太太的日常交流对象只有刘真,二人之间的交流更多时候是鸡同鸭讲,杜老太太一点一点地在老年的困境里沉沦,直到尽头。对于所有人共同面对的养老困境,李铭以极其冷静的笔触展示了一个剧作家的观察和思考,富裕的杜老太太尚且遭遇老年的困境,而绝大数贫穷的普罗大众的晚年更是让人不敢深思。

乡土文化与都市文明的交织和博弈

如果不是无法避免、无处可逃的晚年来临,养尊处优的杜老太太晚年的人生不会和一个普通的乡下劳动妇女刘真有交集,两个平行世界里的陌生人因为需要和被需要而走到一起。两个人代表了两个世界和两种文化,即乡土文化和都市文明,两种文化和文明的碰撞交织和博弈,浓浓的戏剧性便发生了,这也是剧作家的匠心之所在。

乡土文化和都市文明交织的初始时刻一地鸡毛,刘真的贸然进门,自我介绍“我是你们家请来的保姆刘真”,然后开始系着围兜干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抄起家伙满屋子追打杜老太太的猫。说话也毫不客气,“老太太,以后你就归我管了,啥也不用操心,我咋说你咋办就成。”乡下劳动妇女的粗野和唐突让自诩文明的城里老太太无法接受。

二人之间一番针尖对麦芒的对撕,杜老太太立即要辞退刘真,“听见没有?我们家不要你这种素质低的保姆。你是我见过的历史上素质最低的保姆。”而刘真反应是“为了一群猫,撵我回家?回家我咋跟乡亲们说?再说了,老太太,你凭啥说我素质低,你还没看见我干活的身手呢。我在我们屯子能上天摘月亮,下河逮王八,谁想到一个照面就叫我吃瘪……”一主一仆的这场对白在观众看来,非常魔幻,可对照二人的性格,却又非常真实。这两个演员也特别入戏,脸上的表情和身体语言都带着节奏,观众被很好地引导着跟着演员的节奏走。

话剧《刘真来啦》剧照 王雨晨/摄影

城乡文明的一番较量和冲突,第一回合打了平局。杜老太太似乎重新找到了生活的重心和精神的寄托,每天给刘真挑刺成了她日常所需,“作”得更加来劲了。她首先给刘真立规矩,随时提醒刘真是个劳动妇女、是保姆,说话做事都要守着保姆的分寸,多做事少说话。“你这个妇女同志,怎么老也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你是保姆,怎么我一说话你就跟我意见分歧呢?”这几乎成了杜老太太的口头禅,她还从一个城里人的视角对刘真各种嫌弃和鄙夷。嫌弃刘真做事磨磨蹭蹭的,可是一吃饭又吃饱饱撑撑的,嫌弃刘真不讲卫生,睡觉还打呼噜,经常性地召开家庭会议,摆出领导的派头。居委会主任和杜文静似乎早就失去了耐心,杜文静身上孝道和嫌弃交织着的复杂情绪更加浓烈,杜老太太似乎也知道这些,可对陷入老年里的种种无奈,她似乎只有通过“作”来对抗。

话剧《刘真来啦》剧照 王雨晨/摄影

相处一个屋檐下经过大半年的相处,杜老太太终于出现一丝松动。学习着去反省自己,去接受她看不起的刘真。尝试着和刘真谈论国际形势,探讨共同话题,问刘真是“亲俄还是亲乌”?可在刘真的话语体系里根本没有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概念,这种“高大上”式的“亲俄还是亲乌”国际问题探索被刘真拉低成为“和大白鹅亲嘴还是乌龟亲嘴”。剧情再次彰显浓浓的戏剧性,城市文明和乡土文化再次碰撞,两种文明的碎片落了一地,却给杜老太太带来意想不到的快乐,半夜里回味白天的对话,自己把自己笑醒了。这也表达了城乡两种文化没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在其交融和博弈的过程中,却能带给观众许多思考,给本剧带来了留白和回味。

人生绝境中的光芒

一般而言,为了照顾中国观众观剧习惯,舞台剧作品的剧情里一定要有坏人和好人,好与坏的尖锐对立和博弈,剧情环环紧扣,碾压得观众透不过气来。《刘真来啦》这部作品在创作上破了窠臼,几乎没有坏人,也没有好人,杜老太太满口的干部语气,满身的优越感,时时给人不差钱的印象,但性格里依旧有自私而阴暗的角落,嫌弃刘真做得少、吃得多,看不得刘真闲着,总想最大限度地实现刘真作为保姆的价值。而刘真虽然实心实意地照顾老太太,可也从不亏欠自己,该吃的吃,该喝的喝,替老太太当家做主,自顾自地刷老太太的银行卡买回一台电视机。因此杜老太太、刘真、杜文静、胡主任加上推销保健品的推销员,都是你我一样的芸芸众生。该剧没有“好人”与“坏人”的尖锐对立,它的矛盾冲突在于把普通人的老年绝境展示在观众面前。这种人生绝境不是缺吃少穿,也不是缺少子女的呵护,而是一个正常老人在一天天变老,一天天失去对生活的掌控,一天天在陷入孤独,直到老病相催,彻底失去自由,生活起居完全仰仗他人。

杜老太太失控的晚年就这样被搬上舞台,一点点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观众在观剧之时恍惚看见了每个人的晚年是怎样从窘境滑落到绝境的。剧情一开始,杜老太太还元气满满地挑剔刘真,指导刘真做家务,三天两天开一场家庭会议,宣示自己牢牢的主动权。可是突然一场感冒瞬间夺去了她的健康,住院的日子只有刘真陪伴在身边。杜文静远走加拿大,两个儿子从未出现在老太太的晚年里,疾病甚至夺走了老太太最后的体面和自尊,生活和身体完全不能自理。无意之间,保姆刘真成了杜老太太最亲密的人,成了老人生命的最后岁月里一束光。

刘真拿出劳动妇女所有的质朴和善良,像照顾母亲一样照顾老人。主仆关系从雇佣关系变成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系,二人在老太太最无助的日子里开始交心,谈起各自的生命里隐藏得最深的秘密。刘真也从保姆的位置升到老太太保护者的位置,杜老太太甚至找到了和刘真相依为命的感觉。可命运依旧没放过她,一场车祸夺走了老太太最后的依靠,刘真要回老家照顾受伤的丈夫。随着刘真的离去,这束光彻底从老太太的生活里消失,她最后的岁月陷入黑暗之中。

当这束光芒再度出现之时,杜老太太已去了天堂,她把自己的房产留给了刘真,和刘真进行了一场灵魂对话。“我的儿女,物质上什么都不缺。他们缺的是像你一样的傻气......觉得人老了,活在世上是个累赘,可是每次都没死成。死,我一点都不害怕。直到遇到你以后,我才明白,死,该有多么疼,多么的不舍……”

这部戏看到这里,饰演杜老太太和刘真的演员已完全入戏,观众在台下看见的是角色的展示而不是演员的表演,角色的眼睛里闪烁着泪光,观众也被感动得擦起了眼泪。

最后我想表达一下对剧作家李铭的敬意。他的作品目光向下,写小人物的悲欢,小人物在命运的惊涛骇浪中认真地活着,却又无力对抗命运,被命运摆布的荒凉而凄清的底色里却总又有温暖和光芒。正是这温暖和光芒让小人物的人生不至于太过灰暗,让他们的命运不至于太过凄凉,这也是剧作者的悲悯情怀的写照。正如他在剧作谈里所言“爱这个字,在惯常而琐碎的生活面前,变得多么的奢侈。”

爱,就是投射在无助命运里的一束光。

猜你喜欢
李铭文静保姆
合作社成了『粮保姆』每公顷地减损500斤
奇怪的保洁
不等吹哨主动干 当好保姆服务周
呵护
在保姆家午睡
An analysis of Speech Act Theory in Horton Hears a Who
拉钩
梅婷 从『保姆』到『公主』
寒门学子抢银行,14年后浴火重生折桂名校
Lexical Approach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