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与服务研究

2020-11-25 08:16徐荣丽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数据库

徐荣丽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抚州 344000)

高校特色数据库指的是高校图书馆为了满足学校教学科研需求,在馆藏特色基础上专门收藏或建设的数据库,这类数据库一般以某一研究领域、特定内容等为主题,极具独特性。 中医药院校相比于综合性院校具有其特定的办学定位,其图书馆作为学校教学科研的支撑与服务机构,建设特色数据库对于中医药院校服务师生、强化优势学科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现状

为全面、深入了解我国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情况,笔者对包括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在内的25 所中医药院校图书馆逐一进行了网络调查,发现共有21 所中医药院校的图书馆可以正常访问,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等4 所院校的图书馆无法正常访问。

1.1 特色数据库的页面位置

将数据库导航或特色数据库页面放在图书馆网站首页或显著位置,可便于读者快速准确地进行筛选,找到馆内特色信息资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江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等图书馆直接将馆藏资源(包括特色数据库、常用资源、外文资源、试用资源等)显示于网站搜索引擎之下,一目了然。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福建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等则专门设置了特色数据库模块,以区别于其他综合性数据库。 特色数据库显著的页面位置间接反映了当前我国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对特色数据库的重视程度与投入力度。

1.2 特色数据库的数量

许慧、李宝琴等于2016 年6 月发表在《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的《国内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调查》一文,对我国中医药院校的特色数据库建设情况进行了统计,22 所中医药院校共建有160 个特色数据库[1]。 笔者在许慧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对当前我国中医药院校特色数据库数量进行了更新,发现部分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在特色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对原有数据库进行了整合,消除了以往特色数据库分散、重复的现象,现20 所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共建有139 个特色数据库。 但是,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各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数量差距较大,如: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建有23 个特色数据库,山东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仅建有一个古籍特色数据库。

1.3 特色数据库的类型

根据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内容,当前我国中医药院校图书馆中特色数据库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学科特色数据库。 学科特色数据库以“学科服务”为建设原则,是与中医药院校学科建设密切相关的、服务于学科建设、教育与科研工作的数据库,体现了学校的办学优势、特色与重点,如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特色数据库”。 二是学校资源特色数据库,具体表现为学校师生的著作、研究成果、发表论文、申报课题等,同时收录学生的学位论文等。 学校资源特色数据库能够充分体现学校师生的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如: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论文库”与“本校师生著作学术文库”、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师论文数据库”。 三是教学参考特色数据库。 与综合类院校不同,中医药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具有专业化、特殊化特征,以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化中医药人才为目标,在专业、学科设置上都具有针对性[2],为此,一些图书馆设置了服务于教学工作的教学参考数据库,以提供相关教学、教辅电子资源为主,南京中医药大学学知课堂就是教学参考特色数据库的典型代表。 四是馆藏特色数据库。 馆藏特色数据库以收入古籍为主,是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如:陕西中医药大学“自建古籍馆藏数字化平台”、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省中医药善本古籍多媒体数据库”等。 五是地方特色数据库。 地方特色数据库主要收录当地中医药人物、文化、民俗的地方性中医药知识,极具地方性特征,如南京大学“江苏特色医学流派专题资源数据库”。 目前,多数中医药院校正在积极构建随书光盘管理系统,努力推进特色信息资源获取的便利化。

根据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主体,当前我国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学校自建的特色数据库。 这类数据库是学校依据自身学科、学术等资源优势自主创建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数据库,自建特色数据库为校内师生获取信息资源提供了便利,如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就有“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等7 个自建数据库。 二是整合特色数据库。 这类数据库是学校通过资源平台将分散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的特色数据库,这类数据库一般呈现出虚拟化性质,如: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将新浪中医的相关资讯进行整合,创建了新浪中医新闻数据库。 三是联合特色数据库。 联合特色数据库是由中医药院校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公共图书馆等合作创建的特色数据库,这类数据库更具开放性与共享性特征。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海洋药物数据库”就是由广西海洋局、教育厅、科技厅与广西中医药大学联合创建的特色数据库。

2 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原则

2.1 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 中医药院校必须认识到本校在办学定位、创设宗旨、培养目标上的独特性,并结合学科设置、发展目标、社会职能、科研需求与信息资源建设优势,把握特色化主题,充分发掘读者需求,有针对性地建设真正能够体现学校特色的特色数据库。

2.2 共建共享原则

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具学科特色、院校特色、检索便利、一目了然的信息资源,避免信息资源的重复、冗杂、浪费。为此,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应遵循分散建立、馆际合作、共建共享的原则,通过联合创立特色数据库、馆际资源共享、创设特色数据库大平台等方式,积极推动校际特色数据库的共建共享,实现资源互通,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功能。

2.3 实用性原则

无论是学校自建特色数据库、整合特色数据库还是多部门联合创建的特色数据库,其建设都需要大量的人员、时间以及资金投入,在当前图书馆经费有限的大环境下,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既要有针对性、重点性的投入,同时还要进行合理规划,保障投入效果的最大化。 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在建设时应遵循实用性原则,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前提,保障重点信息资源的引入与收录,同时通过扩大宣传、主动推动等方式使读者了解、接触、使用这些文献资源,使特色数据库真正为读者所用。 此外,图书馆应完善特色数据库的反馈系统,及时了解读者需求与意见建议。

2.4 先进性原则

特色数据库作为数字化大背景下的产物,其建设需要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信息管理手段。在建库之时,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应做好技术考察准备工作,充分借鉴其他院校已有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成功经验,采用成熟的技术手段,建成的数据库应具备容量大、兼容性高、覆盖面广、功能齐全、内容完善、搜索便捷、速度快、高准确度等基本特征,并且能够与时俱进,及时收录相关文献资源,满足读者对文献搜索的基本需求。

3 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特色数据库网页不够明显

虽然多数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将“本馆资源”“数据库”“数字资源”“资源导航”等入口直接设置在网站首页或直接将所有数据库放在首页,便于用户快速检索。 但是,目前仅有部分院校如南京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的图书馆设置了特色数据库导航或模块,多数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模块仍然不够明显与便捷。 例如,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首页电子资源栏目下设中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等5 个数据库,用户点击进入后才显示特色数据库分栏,而天津中医药大学的特色数据库则需要在“中文数据库”逐一进行甄别,导致缺乏相关知识的用户很容易错失特色资源。

3.2 特色资源使用的限制性

在对各个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进行统计时,笔者发现一部分特色数据库特别是学校自建数据库为学校内部数据库,面向校内师生开放,校外用户只能通过网站看到特色数据库名称,却无权限进行访问,限制了特色资源功能的发挥。 以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该馆共建设了12 个特色数据库,仅有“中西医结合外科文献资源平台”等4 个特色书库可以进行校外访问,而“本校师生学术服务平台”“馆藏古籍全文数据库”等8 个特色数据库则无法正常访问。

3.3 特色数据库分布不均衡

在具体筛选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时,笔者发现受学校办学规模、综合实力、建设经费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分布十分不均匀,综合实力强的中医药院校在特色数据库的数量与质量上都要强于综合实力较弱的院校。 例如,上海中医药大学建有特色数据库8 个,这些数据库的网页建设较为完善;而综合实力较弱的甘肃中医药大学则仅有一个特色数据库且无详细介绍。 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巨大差异不仅会导致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发展的不平衡,也会影响到我国中医药院校的健康发展。

4 推进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建议

4.1 主页增设特色数据库栏目

图书馆网站是高校师生快速获取信息资源的有效平台,图书馆网页建设与布局影响到用户的直接体验与检索效率。 特色数据库在页面中的位置直接决定了读者能否快读定位、准确选择、检索到相关文献。 为此,中医药院校应借鉴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的建设经验,为特色数据库增设栏目专项并至于网页显著位置,既能方便读者,同时又能凸显学校特色、优势学科与馆藏资源[3]。

4.2 推动特色数据库资源开放

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专业化的文献资源,而当前多数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库仅针对学校内部人员开放,其访问限制性阻碍了其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与资源共享,中医药院校可以考虑对外开放特色数据库,同时可以制定相应使用规则,针对校外访客收取适当下载费用作为数据库建设基金。 此外,各院校之间应加强合作,积极探索特色数据库共建共享的新模式,为特色数据库建设注入新鲜力量。

4.3 加强特色数据库建设

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因受资金、人力、制度、技术、学科基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数量、质量、建设内容上出现差距与发展不均衡态势也是必然。 为改善这种态势,各院校应适当加大对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倾斜与支持,一方面要深入发掘学校特色资源,采用成熟的技术手段与管理手段;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实力较强学校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其先进建设经验,完善特色数据库建设。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数据库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民盟福建省委会向福建中医药大学捐赠《精正大医图》
Two Approaches of Literature Teaching:A Classroom-Based Study
小米
——最易得的助眠剂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