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消费产品国产化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

2020-11-25 05:52肖海越副教授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生存型国产化升级

肖海越 刘 英 副教授

(1、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 广东顺德 528300;2、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引言

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性红包、“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消费品进入中国。随着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及消费意识的觉醒,多元化、高品质及健康化成为中国消费者选购进口消费品的三大标准。根据2019年5月商务部发布的《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20.40%的个人消费者未购买过进口消费品,79.60%的个人消费者购买过进口消费品,其中,41.70%的个人消费者购买进口消费品占同类消费品比重超过10%。显而易见,进口消费满足我国商品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及细分化,提高了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占比及结构,促进了消费升级。那么,进口消费对国产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进口消费产品国产化对消费升级又存在着什么样的影响。

文献综述

新时期下,我国居民对消费质量和品质需求明显上升,居民消费方式及消费结构呈现出新特征,社会居民整体消费升级趋势日益凸显。消费升级表现为消费结构的变化,体现在不同消费内容间的支出转移,即消费支出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的转移(李珊珊和穆怀中,2015);我国居民消费支出正在由生活必需品向非生活必需品转移。以国际精品品牌产品消费的高端消费是非必需品消费乃至发展型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回流趋势促进了消费升级(张梦霞等,2020);城镇居民当期收入和持久收入对消费升级存在差异化影响,当期收入有利于维持居民消费结构,持久收入有利于推动居民消费升级(魏勇,2017)。

伴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进口商品和国内商品存在显著的互补性特征。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价格水平的波动主要源于国内生产价格的走势,外部因素的影响力有限。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要契机,推进生产要素市场改革,减轻国际市场对本国市场的冲击,一定程度上预防国内因素导致的通胀风险(孙飞等,2017);基于Armington替代弹性概念,将进口商品价格传导效应引入动态研究中,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长期来说,我国汽车产品、空气调节器及电话机等进口替代性较强,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基本可以相互替代(吴崇宇等,2014);电子信息工业呈现出口导向型工业战略特征,医药工业和汽车工业发展呈现出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特征。而跨国公司“以技术换市场”的动机和行为促进了产业内资企业的发展。内资企业在竞争中学习,在“干中学”效应中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与水平(邹昭晞,2014)。

进口消费发展现状

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成为全球消费市场增长的新动能,而多元化、高品质及健康化成为中国消费者选购进口消费品的三大标准。我国进口消费市场发展现状如下:

2015-2016年期间的进口总额曾呈现下降趋势,但近十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8年的进口总额为2.14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4.09万亿元,同比增长16.30%。据表1所示,2009-2014年期间,进口总额呈现上升趋势,但在2015年及2016年期间,进口总额呈现下降趋势,并在2016年呈现拐点,随后在2016年至2018年又呈现增长趋势。因此,近十年的进口总额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波折上升趋势。

从进口消费分类来看,工业制成品进口额占比远高于初级产品进口,机械及运输设备位居进口额首位。以2018年进口总额分类数据为例(见表2),初级产品进口额7017.44亿元,占总进口额的32.86%,工业制成品进口额14339.90亿元,占总进口额的67.14%。因此,工业制成品进口额占比远高于初级产品进口占比;根据项目细分来看,机械及运输设备进口额居首位,主要包括机器、机械器具、电气设备、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和重放设备等及其零件,车辆、航空器、船舶等及有关运输设备,其次是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化学品及有关产品。由此可见,逐步实现进口消费产品国产化,提升工业制造实力尤为重要。

跨境电商模式兴起,数字化赋能消费形态发展迅速,且跨境电商消费主体趋向年轻化。根据阿里研究院、德勤及中国国际商会共同发布的《中国进口消费市场报告》,中国跨境电商发展迅速,数字化赋能的进口消费形态日趋丰富,消费覆盖范围越来越广,逐渐下沉至三线至五线中小城市、县域地区等。此外,跨境电商消费主体趋向年轻化,80后及90后是跨境电商进口消费的主要群体。

消费者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特征,进口消费品种呈现丰富性。国内消费者对进口产品消费需求从功能性刚需转变为全品类需求,从补充性消费转变为日常性消费。根据《中国进口消费市场报告》,进口消费市场品类涉及母婴、美妆、衣服、运动户外、数码、食品等。国内进口消费品种趋于丰富性,其中,母婴类的奶粉及日化品是促进跨境电商进口消费增长的主要品种。

表1 2009-2018年进口总额及增长率(单位:亿美元/%)

表2 2018年进口总额分类数据(单位:亿美元)

进口消费的多元化、高品质及健康化给国内市场带来强劲的竞争对手,促使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化,短期内影响国产化商品的生存及发展。长期来看,进口消费产生进口商品的技术溢出性,增强国产化产品企业的自主创新性,提升国产化产品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可带动产业转型及结构升级。

进口消费产品国产化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

(一)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最终环节,是生产过程以外满足人们生产生活所需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行为及过程。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消费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2018年支出法下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消费50.61万亿元,比2017年同期增加4.96亿元,同比增长10.87%。根据图1所示,2009-2018年最终消费支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9-2018年的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处于波动上升趋势。

2018年的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为65.90%,远高于资本形成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41.50%及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7.40%(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因此,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二)进口消费产品国产化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

尽管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问题较为突出,但我国进口消费产品国产化之路从未停歇过。那么,如果国内企业同样可以生产同等进口消费品质的产品,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是进口消费产品国产化推动消费结构的优化,消费内容逐渐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转变,从而助推消费升级。消费升级主要为消费结构的变化,体现为不同消费内容的转移,即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转移的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消费分类标准,将国内消费分成生存型消费支出、发展型消费支出及其他消费支出,其中生存型消费支出包括食品烟酒消费支出、衣着消费支出及居住消费支出,发展型消费支出包括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支出及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其他消费支出包括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

据图2所示,2018年人均发展型消费支出7809元,同比增长9.11%;2013年人均生存型消费支出占比61.67%,人均发展型消费支出占比35.88%,而2018年人均生存型消费支出占比58.26%,人均发展型消费支出占比39.33%。虽然2013-2018年的生存型消费支出规模及发展型消费支出规模处于不断增长趋势,但是,2013-2018年的生存型消费支出占比处于不断下降趋势,2013-2018年的发展型消费支出占比处于不断上升趋势。

随着我国进口消费产品国产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居民消费支出正处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转移中,由基本的吃、穿、住消费支出转移至文教娱乐、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中。我国整体消费升级趋势日益凸显,不仅体现在消费支出结构中发展型消费占比的扩大,还体现在社会居民对高端、高品质、高层消费项目的消费需求。

二是进口消费产品国产化扩大了优质商品供给,满足更多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回流,从而助推消费升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消费已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转移,由生活必需品向非生活必需品转移。社会居民消费品质不断提升,由追求低价及数量型消费转向追求高质量型消费,由物质性生理消费转向精神性服务消费。目前而言,从我国消费品质供给和需求结构来看,普遍存在着低端质量供给过剩、中高端质量供给不足且价高的结构性矛盾。

进口消费产品国产化提供了健康、安全、高质量的同品质产品,扩大了优质商品供给,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消费需求,根本上解决消费产品品质供给和需求结构性矛盾。一方面,进口消费产品国产化促进相关行业规模化发展,以无关税的更低价格提供相同的质量,或提供更为优质的产品,使得原本无能力消费进口产品的人群可以消费,推动该部分人群的消费结构优化,促进该部分人群消费升级;另一方面,进口消费产品国产化扩大优质商品供给,满足了多样化及高品质的需求,促使原本进口消费人群的消费回流,增加中产阶层的消费数量,改善该群体的消费结构,推动该人群的消费升级。因此,进口消费产品国产化扩大优质商品的供给,满足我国居民多元化、高品质及健康化的消费需求,优化国内居民的消费结构,从而助推我国居民消费升级。

三是进口消费产品国产化促进相关行业发展,推动国内经济发展,提高社会居民持久性收入,从而助推消费升级。伴随着我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相关制造业发展扶持政策加速出台,不断推动着我国进口消费产品国产化的进程。毫无疑问,进口消费产品国产化通过对进口商品的技术溢出性的模仿及创新,促进相关进口消费行业发展,增加相关产业就业人数,增加了社会居民持续性收入,推动国内经济发展进口消费,从而助推我国居民消费升级。

以近十年的典型耐用消费品进口及国产电话机、进口及国产轿车为例(见图3),2008-2015年期间,电话机(含手机)国产/进口比例呈现“缓慢上升——再下降”趋势,2015-2018年期间,电话机国产/进口比例呈现快速上升态势。国产电话机/进口电话机比例的快速增长态势说明,近几年我国国产电话机行业发展迅速,电话机进口消费产品国产化进程较快。

进口消费产品国产化带来了国产手机行业的发展,如华为、小米、VIVO及OPPO等手机不断发展新零售业务,国内消费市场份额日趋庞大。电话机国产化对进口电话机消费起了相应的替代作用,以更低的价格提供相同手机功能,如4G、拍照、通讯等功能,满足了国内消费者对手机的众多消费功能需求,从而助推我国居民消费升级。

图1 2009-2018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及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

图2 2013-2018年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及其他消费及占比趋势

图3 2008-2018年电话机(含手机)及轿车国产/进口比例

图4 近十年高技术产品进口额、出口额及比重

相对于近十年电话机国产/进口比例发展趋势,汽车国产/进口比例发展趋势相对平稳,说明汽车进口消费产品国产化进程较慢。主要由于我国汽车消费仍以进口为主,尤其是价格高昂的汽车基本全是进口消费型。相对于日本、德国及美国等汽车制造业,我国汽车制造业存在一定的技术差距。

四是进口消费产品国产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进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长期来看,助推消费升级。进口消费产品国产化不是一蹴而成的,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尽管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等诸多问题,但我国进口消费产品国产化之路从未停歇过。进口消费产品国产化通过对进口商品技术的学习,或者通过引入行业先进技术及高新技术人才,增强自身行业的创新能力及研发能力,逐渐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及资源密集型产业向资金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从而助推技术创新下的消费升级。

以近十年高技术产品进口额及比重、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及比重为例(见图4),近十年的高技术产品进口额及出口额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但高技术产品进口比重呈现“下降——上升——下降”趋势,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呈现“缓慢下降——缓慢上升”趋势。尤其自2005年起,高技术产品出口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机器、电气设备、机械器具等及其零附件出口的增加。尽管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幅度较小,但说明我国高技术制造产业处于不断发展中。

结论与建议

进口消费产品国产化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及结构改革,满足更多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回流,优化消费结构,从而助推消费升级,反之,消费升级亦是进口消费产品国产化的驱动力及来源。为了不断推动消费升级,从根本上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消费需求与供给间的结构性矛盾,制造业的质量振兴发展尤为重要。

一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动,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为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推进传统制造业升级改造及供应侧结构性改革,将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转型为低投入、低污染、低消耗、高产出、高质量及高效益,由粗放型发展转变为集约型发展,需提升消费产品质量和质检标准,加快淘汰落后的制造行业,不断加强质量技术攻关,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二是发挥“干中学”的后发优势,发展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有着高于一般制造业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通过大量借鉴和采用发达国家相关行业技术、先进设备和管理技能,发挥“干中学”的后发优势,增强国内企业的创新性及积极性,发展现代通信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技术、现代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及机器智能技术等涉及国家安全、关乎民生的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从而实现新型工业化路径。

三是推动跨领域行业协同创新,推进中国制造智能化的发展。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及区块链技术为导向,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形成不断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化体系,推动跨领域行业协同创新发展,将人工智能语言识别技术、图形识别技术、数字及语言处理技术应用与制造业的产品设计、开发、生产、仓储、运输、销售及服务等环节相融合,推进中国制造智能化发展,提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智能制造新型生态制造体系,推进制造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之路。

猜你喜欢
生存型国产化升级
特大型桥梁供电系统国产化改造探讨
元器件国产化推进工作实践探索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ASM-600油站换热器的国产化改进
垂直财政不平衡约束下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一个“生存型”政府的解释*
我国社会保障模式转型研究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基于国产化ITCS的卫星导航仿真研究
回暖与升级
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转化的机制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