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0-11-25 16:46陈迟帆
读与写 2020年15期
关键词:理解能力教学内容内容

陈迟帆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鹤上仙街小学 福建 福州 350200)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及对语言的深入理解和感知能力,这一点对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整体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探究多样化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其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1.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意义

1.1 引领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阅读是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现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阅读功底的好坏往往代表着学生的语文学习程度,站在小学语文教材的角度上进行分析,阅读内容占据非常大的比例,而且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也通过每一篇课文的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一方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另外一方面也会促使学生们更加喜爱语文知识的学习,为学生今后投身于阅读学习中打下良好基础。

1.2 不断扩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在语文阅读篇目中往往包含了很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都是非常有益的,而且在小学阶段的阅读篇目除了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到更多的语文知识之外,还可以通过语文阅读内容的掌握,有效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促进学生的语文阅读思想与思想境界的提升。

1.3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往往是分不开的,也是学生语文知识学习中的两大重要板块,阅读对于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更多的内容,其篇目中所蕴含的写作方法对于学生的作文写作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学生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可能会需要大量的素材,这些素材除了学生自身的亲身经历之外,更多也是通过有效的阅读所获得的,学生们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将所阅读的素材应用其中,为学生的语文写作增添光彩,那么在这样的情景下,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都获得了有效的提升。

2.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2.1 结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兴趣。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录了古今中外优秀且题材广泛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兼具了语言的优美凝炼及思想的深邃,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拓展其知识视野及优化其思想内涵有着良好的教育作用。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学习需求,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以调动其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如,在《祖父的园子》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画出文中关于“我”在祖父面前所说的话、所表现出的行为动作、表情、语气等方面的描写的拟人与排比句,并大声诵读体会语言的韵律之美,同时悉心体会作者通过使用拟人与排比的修辞手法,在字里行间所体现出的童趣与童真。启发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与作者的表述形成共鸣,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随后,可为学生介绍作者萧红的生平及她所创作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这本书,以更深入地领会作者与祖父间的深厚感情,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结合教学内容强化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理解能力来自于长期、正确的阅读训练,并通过训练,促使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词汇,形成良好的语感,以准确体验、感知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及思想情感,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一课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师:本课题目是守株待兔,请同学们说一下种田人是如何守株待兔?生: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师:他在等什么呢?生: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师:他为什么要将锄头丢掉而不是放在一边呢?生:因为他想不劳而获,不愿意再拿起锄头劳动了。师:大家认为一个农民他应该怎么做?生:在农田中勤劳地播种收获。师:那种田人最后还能等到兔子吗?生:不能,因为生活不能靠碰运气,更不能想着不劳而获。通过这种教学导问的方式,使学生理解了种田人的内心活动及行为结果,并从寓言中获得深刻的启示。

2.3 结合教学内容丰富拓展阅读素材资源。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离不开大量、有效的阅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仅让学生的阅读范围局限于教材中的文本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教师做好对学生阅读素材资源及内容的丰富,通过网络搜集教学相关资源供学生阅读,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增进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通过长期的深度、广度阅读积累,为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增长见识,丰富体验,提高阅读技巧,为其深入、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创作主旨奠定扎实的基础。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由纸的发明,对教材内容进行丰富和拓展,以增进学生对教学文本的深刻认知。包括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查找中国古代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及对世界上所产生的影响力,认识到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同时,搜集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约62-121)的生平及简历,以及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对革新造纸工艺的重要贡献。以及在元兴元年汉和帝下令在民间推广他的造纸法等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对人类文化的传播以及促进世界文明的进步所产生的积极推动作用,增进学生对祖国灿烂文明的认知,使其受到了良好的德育教育。

2.4 开展语文阅读活动强化学生阅读能力。当语文教师在完成语文课堂阅读任务之后,还应当注重不断的创新语文阅读教学的形式,可以采取学生们比较喜欢的课外阅读活动的形式,将阅读内容融入其中,有利于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比如在《司马光》教学中,学生们不仅学习了课本中的司马光,还进行了课外知识的学习,那么教师可以在阅读课堂上开展阅读演讲活动,让学生们根据自己所阅读的篇目进行演讲。再比如,《海底世界》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还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开展以语文阅读《海底世界》为主题的交流会,将学生们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并将每个小组最近的阅读《海底世界》内容进行分享与交流,通过多样化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们对于语文阅读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有效强化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促使学生们在以后的语文阅读学习中,可以高效完成阅读任务。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培养,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及思考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创新教学模式,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并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理解能力教学内容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