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诗趣 扬诗情 润诗心——小学古诗诵读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2020-11-25 18:58陈秀珍
名师在线 2020年2期
关键词:古诗古诗词想象

陈秀珍

(福建省长乐区漳港中心小学,福建福州 350209)

引言

国学经典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自立之基。小学教材中所选文章在韵律、用字和意境、情思上皆为上乘之作,对培养小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敏感性、提高他们对母语的综合感知能力、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至关重要。教学古诗最重要的是唤起学生对古诗情趣的热爱,如何让学生爱上古诗词、爱上传统文化,是教师不断探索的难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试着从三方面谈谈自己粗略的看法。

一、多样形式,激发诗趣

(一)追根溯源

习近平曾指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是文化软实力,最根本的是增加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产生认同感。在教学古诗中,可以将民俗文化资源以故事、传说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古诗诵读教学中,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例如,在教学《清明》时,可以向学生讲述重耳和介子推“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故事。听完故事,学生发出伤心、难过的心声。在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后,趁机让学生了解清明节踏青、放风筝、扫墓等习俗,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感悟古诗背后的意蕴。

(二)快乐吟唱

“三分古诗七分吟。”古人作诗大多和而歌之,通过唱歌的形式记忆古诗,学生自然有兴趣。现在很多古诗被编成歌曲,如《春晓》《游子吟》《静夜思》等,把古诗换种方式唱给学生听,随着音乐响起,学生被动感的音乐感染,在优美的旋律中提升了诵读的兴趣。

(三)诗画结合

学生对色彩斑斓的插图兴趣浓厚,并能从画中得到直观的审美体验。古诗语言精练,教师要充分使用古诗插图,使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趣味性,培养诗趣[1]。例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诗画结合的诗词精品,在教学中,教师先出示书上的插图,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诗中去领略莲叶的清新碧绿、荷花的娇艳妩媚,并鼓励学生把心中所呈现的具体画面画出来,加深对诗的意境感悟。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感受到古诗的意境美,诗趣在绘画的过程中诞生。

(四)亲子共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充分发挥家长的力量,通过召开家长会、微信等形式与家长沟通,努力取得家长的配合,构建家校学习共同体。许多家长购买了关于古诗的书籍、磁带等,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学习,父母与孩子愉快地诵读,可使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二、情感共鸣,飞扬诗情

(一)放飞想象,以“象”悟情

爱因斯坦说得好:“没有想象的灵魂,就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诵读古诗重在激发学生的想象。情感要靠学生的想象才能入境悟情,古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放飞想象,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诗人的内心情感,走进诗人的内心。在讲到《独坐敬亭山》的“相看两不厌,独坐敬亭山”时,可引导学生想象:“此刻的敬亭山像谁?”有的会说像诗人的母亲。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将山水拟人化,继续引导学生展开换位想象:“这位母亲会与诗人说些什么呢?”“孩子,别怕,有娘在!”“孩子别灰心,拿出铁杵磨成针的勇气。”有的学生说像诗人的朋友,会说:“朋友,有我这个朋友在,与你同行。大胆往前走。”让学生在想象中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

例如,在教学《夜书所见》的后半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时,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当诗人看到篱笆深处那盏勾起他童年回忆的灯火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两个孩子在草丛中捉蟋蟀,蟋蟀没捉到,自己却摔个四脚朝天,弄得满身泥土。但是开心极了!”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诗人和儿时的伙伴在池塘里打水仗,把全身都弄湿了,充满了欢声笑语。”从丰富的想象中,学生体会到诗人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当想象成为诗歌的助燃剂,当想象唤醒学生的情感,学生就能身临其境,想诗人所想,叹诗人所叹,悲诗人所悲,喜诗人所喜。于是,诗句背后的意蕴,自然地深入学生心中。

(二)反复诵读,以“读”唤情

诗是有韵味的文学,没有熟读成诵,又怎能体会其中的精髓呢?让古诗词教学弥漫醉人的芬芳,教学中就必须引导学生投入感情朗读。反复诵读是学习古诗的主要方法,也是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情感的途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学生反复诵读最后两句,感受情感的熏陶,悟出诗意。例如,帆船渐渐远逝,已成帆影。李白没有离去,他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涌起……帆船越来越远,只剩下天际处的一个白点,李白不肯离去,他望啊望啊,心中默念……帆船消失了,只剩下滚滚东流的长江水,想起昨日种种,他踮起脚来,望啊望啊,心中再次默念……

学生一遍一遍地诵读,重复的是文字,带来的却是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学生的情感在反复诵读中得到了抒发,诗意在诵读中悠悠流淌。

三、厚积薄发,浸润诗心

“诗心”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基础,是写诗、读诗、体会诗意的内心,当学生面对四时节气、人情世故时,就会用诵读过的、积累过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如风遇水,自然成波,脱口而出。

教学叶圣陶的《荷花》后,学生被书中的美景所吸引,陶醉其中。笔者趁势追击,问:“你们知道有赞美荷花的诗句吗?”有的学生回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有的学生回答:“荷花欲娇语,愁杀荡舟人。”……在学生的回答中,一朵朵美丽的荷花显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心中有诗,诗中有花,从诗中撷取诗情画意的无限乐趣。

前段时间,学校举行了篮球联谊赛,笔者班级五连败。对于这样的战果,学生灰心丧气,整日愁眉不展。于是,笔者向学生讲述了刘禹锡和杜甫在相同的人生境遇下不同的生活态度。杜甫被贬后,一生颠沛流离,笔者让学生鉴赏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写的《春望》《三吏》《三别》,感悟杜甫老病孤愁的悲哀,郁郁不得志。之后我再向学生介绍刘禹锡在打压中不断反击的一生,他虽然不断地被排挤、被打压、被流放,但从没低头认输,反而越挫越勇。从《玄都观桃花》到《陋室铭》再到《再游玄都观》,他以百折不挠、永不屈服的斗士情怀最终以正三品的虚职退居洛阳养老,名满天下。之后,笔者问学生:面对比赛的失利,我们可以怎么鼓励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句句励志的诗句从他们的口中脱口而出,他们从诗中汲取了正确的人生态度。学生顿时豁然开朗,由此看出,诗歌能够激励人前进。

结语

让学生爱上古诗词,爱上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师要重视古诗词的教学,采取科学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地读,大胆地想,让学生在诗趣、诗情、诗心汇成的大海里遨游,带领学生走进经典,咏诵经典。

猜你喜欢
古诗古诗词想象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快乐的想象
一生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