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德育管理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2020-11-25 18:58杨永辉
名师在线 2020年2期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者

杨永辉

(甘肃省民勤县蔡旗镇教学辅导站,甘肃武威 733309)

引言

农村寄宿制学校是我国教育形式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形式,其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农村教育,使农村教育教学水平能够更加均衡。因此,我国大规模地将部分教学环境较差、资源不足的学校,与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比较丰富的学校合并为寄宿制学校,这也就形成了我国目前农村寄宿学生比走读学生多的现状。正因为如此,学生德育教育的重担就落在了学校身上。但是,农村学校的情况更加特殊,在开展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开展德育管理的意义

农村寄宿制学校在我国占有很大的比重,涉及的学生人数众多,其各方面教育直接影响着我国今后的发展和人才的吸收。为此,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育也成了我国教育系统中的重点。德育教育的开展应是有制度、有规则、有计划的过程。学校的德育管理体系会直接影响学校的德育教育成果,因为德育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学校德育教育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考核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管理机制,只有管理机制健全,才能确保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一所学校要想有效落实德育教育,就需要先制订学校的德育管理机制。

二、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了解德育管理的重要性

在农村学校,环境制约导致的最直接影响就是教职工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目前,在我国农村学校,大部分教师依旧重视考试成绩而忽视德育管理,应试教育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农村学校德育管理的发展更加缓慢。除以上问题,很多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标准,导致德育管理整个环节制度不标准,就算进行了德育管理也没有取得好的成效。最主要的是,我国仍有部分学校,日常的德育教育开展比较困难,教职人员没有时间与精力制订德育管理规章制度。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德育管理制度不符合学校实际

德育管理制度的制定应该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符,才能够达成更好的教学成果[1]。现在我国部分农村学校虽然制定了一定的德育管理制度,却是“依葫芦画瓢”,根据其他学校的制度进行制定的,根本没有考虑到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现实情况,因此执行起来不但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给教职人员和学生增加了负担。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德育管理制度过于死板,过度地依赖制度的规范进行管理。例如,“加分减分”制度就是其中的一种体现,学校规定学生做好事能给所在班级加分。这项制度原本意义在于让学生在生活中体现道德之美,但是因为没有好的教育引导,导致学生将“加分减分”当作制度目标,甚至有些学生为了给班级“加分”,将自己的学习用具和零用钱当作自己捡拾的物品上交给教师。出现这种情况与学校的德育管理制度息息相关。制度不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的教育引导不符合德育管理的制度只会导致学生的排斥。

(三)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德育时间过少

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德育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德育实践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身心健康发展。但是农村学校条件比较落后,学校德育实践的相关设施比较缺乏,甚至有些农村寄宿制学校连操场都没有,更不用说体育游戏等设施,这样的教学环境严重影响了农村学生的身心发育。且农村寄宿制学校一般将课程安排得比较满,早课、晚自习等是教育常态,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少之又少。此外,农村学校还存在一个特殊的问题,那就是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师资源比较紧张,甚至一位教师教授很多学科,导致教师很难腾出时间开展实践活动。再加上学生安全保障等问题的制约,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很难有效地开展。

三、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德育管理顺利开展的建议

(一)加强德育管理重要性的普及

对于农村寄宿制学校而言,对德育教育的忽视主要源自农村传播知识比较慢,相关知识比较匮乏,与现代社会联系比较少。因此,想要让农村学校重视德育管理,首先,要让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者接收且接受新的教育观念,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建设,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例如,可以组织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工作者与比较先进的学校德育教育管理者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吸取其先进经验,以便农村寄宿制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其次,应该加强农村信息的吸收途径,如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多媒体的应用,让农村教育工作者也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吸收我国教育的先进理念,从而使农村的各方面教育均得到有效提升。对于基本教育不能得到满足的学校更应该加强素质教育,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根据学校实际制订科学的德育管理方式

要想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者需要对学校本身的条件和学生的状况足够了解,从而制定一套适合当地实际的德育管理制度和实行方式。例如,在德育管理制度制定之前,学校应该了解学校走读生和寄宿生比例、留守儿童有多少、单亲家庭的孩子有多少等,学校应该评估本校是否具备开展实践活动的资源和能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以及师资力量等。农村寄宿制学校德育管理的顺利开展能够有效保障农村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村教育的重视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比较匮乏,师资比较紧张,导致学生的德育教育无法顺利开展。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学校的建设应该符合国家教育的基本要求,像图书馆、操场等学生丰富自身内在和提升外在的教学设施应该是每个学校必备的条件之一,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对所管理地区的学校情况加强了解,帮助学校进行改善,加强农村教育工作者的吸收,从而保障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也能得到更好的教育[2]。

结语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学生受到更好的教育,才能促使国家的未来更好地发展。对于农村寄宿制学校而言,情况比较特殊,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确实存在一定的不可抗力的因素。这也就意味着农村教育工作者要学会面对这些困难,通过不断的实践创新,改变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中可以改变的地方,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关注,明确德育管理的重要性,使农村学生也能受到更好的教育,成为祖国发展的中坚力量。

猜你喜欢
寄宿制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者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浅谈城镇寄宿制初中宿舍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
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