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校主导作用 推进家校合作——农村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的解决途径探索

2020-11-25 18:58杨雪荣
名师在线 2020年2期
关键词:家教家校农村

杨雪荣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朱集镇中心学校,湖北襄阳 441000)

引言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立德树人的第一个环节。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的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无论何时,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把家长引导、培育成立德树人的一支有生力量。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乡村教师,笔者深知农村家庭教育缺失情况令人担忧。

农村家长文化水平较低,父母外出打工或父母离异,导致大量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出现。这些儿童只能由爷爷奶奶照顾。而爷爷奶奶还要做农活,有的还要打短工,把孩子的生活照顾好就已经很辛苦了,根本顾不上孩子的教育。农村家庭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分析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观念滞后,家庭教育意识淡薄,重养轻教

不少农村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把孩子交到学校,教育孩子是学校的责任,家长只要满足孩子在学习、物质方面的要求就行了。有些家长虽然也关心孩子的学习,但不懂方法,不懂家校合作,不主动跟学校和教师沟通,不积极支持、配合教师对孩子的教育,更不重视家庭教育,意识不到孩子要想健康成长,家长是第一责任人。

二、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意识不到家庭、家教、家风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或者犯错,家长轻则痛斥,重则打骂,不会很好地与孩子沟通。久而久之,孩子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会尽量瞒着交母,不与父母沟通,慢慢地与父母之间形成心灵隔阂。日常生活中,有些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不重视言传身教,行为鲁莽、言语粗俗,不能给孩子提供好的学习环境,更别说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了。

三、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成长中父母长期缺位

父母为了生活在外奔波,把幼小的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溺爱孩子,包办孩子生活的一切事情,担心孩子父母不在出差错,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这就容易使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的性格。另外,孩子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关心、照顾,感情需要得不到满足,容易形成孤僻、倔强、任性的心理,且很难矫正。父母外出打工挣钱,失去了对孩子的最佳教育时机。

四、解决农村家庭教育缺失的措施

家庭伴随孩子的成长,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而家庭教育的缺失也必然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如何扭转这种局面,也成了社会关注的问题。家庭、学校、社会是未成年人教育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导,社会教育是补充和延伸,三者相互配合、和谐发展,方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1]。家校协调配合,发挥整体合力,有利于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在家校共育方面起着主导作用,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农村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

第一,组建家委会,构建家校沟通机制。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校之间是平等协商对话关系,家委会可以实现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家委会由学校领导、家长代表、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班主任、学科教师代表等组成,每学期由学校邀请家长代表召开一到两次会议,实现家校沟通协商,推动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目前,不少农村学校尚未建立家委会,村民对学校教育有意见也不知道如何处理。无奈之下,有能力的家长只好给子女转学了事,没能力的只有听之任之。比较大的镇直中、小学可以成立以村社为单位的家委会,因为同住一个村或者一个社区,彼此比较熟悉,以村社为单位的家委会能够做到对村社中每个孩子的家庭现实状况较为了解,学校提出的教育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由于家长之间也相互熟悉,便于向家委会反映真实的想法和看法,做到有效沟通。

第二,利用电话、微信、请家长到校、家访、家长会等方式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教师与家长之间保持随时沟通,及时向家长反映班级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请家长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农村家长没有家校合作意识,也不善于与教师沟通,有时处理问题时还会出现矛盾。教师要重视研究与家长的沟通方式,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现在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的较多,教师家访可能见不到父母,开家长会也大多是爷爷奶奶参加,所以教师要开辟多种渠道与学生父母沟通,请家长配合支持自己的工作,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形成合力。

第三,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家庭教育专业性强,需要科学系统的指导。目前很多农村学校的家长学校没有落到实处,学校要加强监督,建立健全组织和机构,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针对各个年级的学生特点和家庭教育需要,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2]。学校可以利用学校领导、专家、优秀教师开办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家长传递教育的技能和方法;同时,可以采取家长现身说法的形式,互相交流谈论,改进教育方法。现在网络发达,中青年家长都有智能手机,在每学期开学初,班主任建立班级微信群,广邀家长和任课老师加入,在这里,除通报班级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分享关于家教的好文章。家长们也可以自由交流家教心得、家教经验、自己的家教故事。学校要营造协调的家校共育的教育环境,教育内容丰富多样,注重实效,让家长也乐于参与学校教育。

第四,设立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对学校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参与学校管理。在家长开放日,家长走进学校,参观食堂等场所,了解孩子的伙食情况;走进教室陪伴孩子上课,观察自己孩子的课堂表现,了解教师的讲课水平;参与课间操等展示活动。活动日结束后,请家长提出反馈意见。家长开放日活动增强了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家校之间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对孩子的教育,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五,为家长创造条件开展亲子活动。农村很多家长在外打工,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而在家的家长往往忙于工作和其他事情,忽略了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导致孩子缺少安全感、幸福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亲子活动有利于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加家长之间和家长、教师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针对孩子父母外出打工长期没有父母陪伴的情况,开展“和爸爸妈妈说悄悄话”活动,利用网络平台,在适合的时间如父亲节、母亲节等,让孩子和父母聊聊一天的见闻,说说自己的学习、说说心里话。为了避免让孩子失望,微信聊天前,教师要和孩子父母提前沟通好。在“六一”儿童节开办亲子游戏,如两人三足、顶气球、找妈妈、你说我猜等,增进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对于有条件的家长,鼓励亲子阅读等。最高级的陪伴就是与孩子共同成长,学校每学期要评选优秀家长,颁发“最佳陪伴奖”。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学校家校合作存在较多问题,学校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开辟多种途径,及时补位,推进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猜你喜欢
家教家校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家校合作,共育新苗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