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霞
(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重庆 400054)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越来越被临床、社会所重视。临床有研究文献[1]明确指出,80%的糖尿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症状,这种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几率、死亡的几率比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糖尿病患者发生血脂异常后,其动脉内皮功能直接受损,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因此,有研究学者[2]认为,在常规对症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应辅以调脂治疗。本研究基于此,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辅以调脂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糖尿病患者110例,按照奇偶数法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55 例。甲组男女性别比是31:24;年龄39 ~61 岁,平均(50.41±8.32)岁;患病时间1~9 年,平均(5.34±2.11)年。乙组男女性别比是30:25;年龄39 ~62 岁,平均(50.68±8.40)岁;患病时间1 ~10 年,平均(5.57±2.20)年。两组数据比较无显著差异,可进行比较(P>0.05)。
纳入标准:(1)两组患者均满足糖尿病诊断标准[3];(2)两组患者参与研究前未使用降糖药物、调脂药物治疗;(3)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患者;(2)合并认知障碍、精神异常患者;(3)合并肝肾功能严重异常患者;(4)药物过敏患者。
两组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甲组联合调脂治疗(阿托伐他汀钙),阿托伐他汀钙口服,一天一次,一次一片。治疗期间,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尽可能食用低胆固醇食物,增加不饱和酸摄入量,严格控制体内饱和脂肪酸含量,鼓励患者适当运动,减少体内脂肪含量,合理控制体重。同时,指导患者治疗期间戒烟戒酒,从而达到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减少糖尿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两组治疗后的血脂指标水平;(2)两组治疗后1 年的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血脂等计量指标采用t检验,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甲组治疗后的血脂指标(TG、TC、HDL-C、LDL-C)优于乙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脂指标水平比较(mmol/L,±s)
表1 两组血脂指标水平比较(mmol/L,±s)
组别 例数 TG TC HDL-C LDL-C甲组 55 3.07±1.15 4.40±1.21 4.70±1.34 2.99±1.07乙组 55 3.49±1.19 6.11±1.43 4.15±1.30 4.12±1.11 t 值 - 5.298 7.224 6.448 8.221 P 值 - <0.05 <0.05 <0.05 <0.05
甲组治疗后1 年患者的糖尿病心血管事件(急性心肌梗死、脑血栓、急性脑出血)发生率低于乙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1 年患者的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n,%)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疾病,也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全球各国、各地广泛流行。我国是糖尿病高发国家,我国卫健委最新统计资料[4]显示,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6%,现今我国有1.14 亿以上糖尿病患者,且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率偏低,只有25.8%,因此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前瞻性研究[5]明确指出,强化糖尿病的降糖治疗,虽然可降低视网膜病变等微血管病的发生率,但无法有效降低大血管病变的发生率。血脂异常是多数糖尿病患者存在的一项症状,而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会增加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脑卒中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因此,临床不能将糖尿病当成单一的疾病,治疗过程中不仅要给予有效的降糖治疗,还需根据患者的血脂、血压水平,给予相应的降血脂、降血压治疗。
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异常后,主要表现为三酰甘油、低密度胆固醇水平升高,动脉内皮功能直接受损,高密度胆固醇水平下降,患者有较大几率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几率。阿托伐他汀钙属于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具有抗争性、选择性特点,可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HMG-CoA 还原酶合成,从而达到降低人体血浆中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且药物还可增加机体细胞,进而增强肝脏的低密度胆固醇的摄取、代谢,可有效调节患者的血脂水平[6]。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辅以调脂治疗,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可降低患者的糖尿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甲组9.1% VS 乙组29.1%)。
由上可知,调脂治疗可降低糖尿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