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骨质疏松近十年文献计量分析

2020-11-25 06:05孙晶王亮王天天徐静马远征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发文骨质资助

孙晶 王亮 王天天 徐静 马远征

(1.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图书馆,北京 100091;2.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骨科中心,北京 100091;3.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图书馆,西安 710061)

骨质疏松术语是在19 世纪基于组织学(疏松的骨)提出的,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点的全身性疾病;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将其定义为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1]。据预测,到2050年世界半数骨质疏松性骨折将发生在亚洲,且大部分将发生在我国,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在全球迈向老年化社会的今天,对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骨质疏松防治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对近十年内骨质疏松领域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文献计量初步分析,以期更多医学工作者关注骨质疏松疾病,做好科普宣传预防及学术研究工作。

文献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方法,研究文献情报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和定量管理,进而探讨科学技术某些结构、特征和规律的学科。它主要通过引文分析法、数据挖掘法、信息可视化法等方法进行相关运用。Web of Science(简称WoS)是美国科睿唯安公司开发的大型综合性、多学科与核心期刊引文数据库,因此本文运用WoS 数据库核心合集中的子库SCI-EXPANDED(SCIE)作为研究对象,统计2009 年至2018 年近十年以骨质疏松为主题的相关文献,从而初步探讨骨质疏松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

1 资料与方法

登录选择WoS数据库中的核心合集数据库的子库SCIE平台,以osteoporosis(骨质疏松)为主题词,时间限制为2009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检索这十年间发表的全球文献(检索时间2019年2月17日,数据库最新更新时间2019 年2 月15 日),点击分析检索结果,通过初步探究该数据库中收录骨质疏松研究文献状况,观察包括文献发表出版年、文献类型、来源出版物、国家地区、重要机构、作者分布、研究方向、基金资助机构、高被引论文等多项评价指标,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列表,初步了解骨质疏松发文文献的外部特征评价,从而关注近十年该领域相关论文科技产出的研究活动及其成就,捕捉该领域相关发展脉络和动态变化。

2 结果

2.1 文献量出版年分布

利用WoS 核心合集数据库的子库SCIE,进行以骨质疏松(osteoporosis)为主题检索近十年内文献共得出40436篇,检索出文献类型为论文(29138篇),会议论文(5152篇),综述(4429篇),社论材料(960篇),信函(573 篇),其他(184 篇)。其中开放获取全文(13667篇),该领域的研究论文和综述作为其中最重要文献类型发文量共占总发文文献83%。根据表1年发文量情况,可以看出2009 年全球共发文3384篇,2018年发文4545篇,说明骨质疏松疾病领域研究文献呈现稳步增长状态。从表1 还可以看出近十年内骨质疏松领域中论文发表时间越久远,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越高;十年间全球共发表40436篇论文总数中,值得重视研读的有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在ESI评价工具数据库中十年间骨质疏松领域发表热点论文7篇,高被引论文268 篇。ESI 是WoS 数据库的一种评价工具,它提供近十年高被引论文和近两年热点论文及作者、机构、国家、期刊等评价指标和排序;ESI 高被引论文是指过去近十年中发表,被引频次在该学科相同发表年的论文中排名前1%的论文。ESI热点论文是指过去2 年发表,近2 个月的被引频次排在该学科排名前0.1%的论文。ESI 高被引论文科学地反映了论文影响力,因此其数量也成为衡量学科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另外反映该领域研究主题方向的国际会议论文共有5152篇,因其发表时间新,文献信息的新颖性和先进性强值得关注。

2.2 文献发表国家地区分布

根据检索结果,十年间全球共有117个国家在骨质疏松领域发表了论文。其中美国发文量明显高于任何一个国家,发文量为10210篇;而中国(除港澳台外)近十年发文量5078篇,跃居全球第2位,说明中国在骨质疏松领域研究力度不断加大,进步非常快,成为快速发展和研发活跃的国家,但是篇均被引频次并不太高,说明总体研究水平还需加强;第3 名为英国2976篇,其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及h指数都非常高(h 指数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发表的论文至少有h 篇的被引频次不低于h次,能比较准确地反映该科研机构发文质量或学术成就;h指数越高,表明论文影响力越大或拥有较多高质量论文),说明英国在骨质疏松领域研究非常突出活跃,学术研究力很高;后面依次为日本、德国等国家。各个国家论文产出趋势也代表了对世界论文的贡献、学术影响力和相对世界平均水平位置。

2.3 作者分布

按照发文作者前10 名统计,英格兰南安普敦大学医学研究Cooper 中心[3]的Cooper C 发文量最多,超出其他作者100 余篇,但h 指数则位居第二;而来自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代谢骨疾病中心医学院的KanisJA 的h指数最高[4],成为该领域研究中最核心领军人物,h指数越高,说明其学术影响力越高;比利时鲁汶大学老年医学院的Boonen S 也与Cooper C 的h 指数相同,因此这3位学者学术成就都是核心领先。追踪前10 名核心作者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核心领军人物在该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对其研究成果进行跟踪分析研究。中国作者Zhang Y(203篇)由于作者缩写导致姓名交叉需要细分筛选,故此条数据不代表同一名中国作者进入前10名高产作者之列。

表1 骨质疏松领域2009~2018年发文数量逐年分布情况

表2 骨质疏松领域2009~2018年发文数量排名前10的国家地区

2.4 连续出版物分布

根据表4可以看出,作为动态关注学科研究进展和研究方向的期刊连续出版物,涉足骨质疏松领域共2946种期刊,十年内发表论文最多期刊为《国际骨质疏松杂志》(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4608篇,占总文献11.4%,被引频次也非常高,但篇均被引频次一般;第二名《骨与矿物研究杂志》(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1533 篇;第三名《骨骼》(Bone)1475篇,后两种期刊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均较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位居第八名的《临床内分泌代谢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Metabolism),其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均非常高,说明内分泌代谢也是国际上骨质疏松主要研究方向之一。这些来源出版物均代表着该领域重要核心发文期刊科技产出影响力,跟踪这些主流核心期刊,可帮助我国骨质疏松领域研究者追踪预测该学科前沿和发展方向,及时了解国际研究最新动态,为确定科研选题提供参考依据,提升我国在骨质疏松领域的研究水平。

2.5 研究方向分布

通过表5看出,近十年所有发文文献中内分泌代谢学科占研究方向首位[5],共12384 篇论文占总文献30.6%,说明骨质疏松与内分泌代谢有相当密切联系[6];普通内科3142篇论文占第二名,骨科学2922篇第三名。内分泌代谢、药理学药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被引频次较高,其中值得重视的内分泌代谢、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篇均被引频次和h指数也很高,内分泌代谢的高被引论文达到65 篇,说明在这三个研究领域拥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较多的高质量论文,如骨生物学最新进展为抗骨质疏松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未来,这些研究将转化为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新方向[7]。骨质疏松筛查、预防、诊断、指南、药物(维生素D、双膦酸盐、雌激素、糖皮质激素等)防治与疗效等也是研究方向中被引频次与使用次数出现较多的文献高频词。同时根据统计排名前10 的研究方向判断,这些医学学科都与骨质疏松存在学科交叉,也为我们寻找学科新的增长点,发现新的主题研究方向提供了一定观察视角,有利于及时掌握与了解骨质疏松在各学科领域的研究深度与广度,观察骨质疏松领域中各学科研究方向现状和发展趋势。

表4 骨质疏松领域2009~2018年排名前10的连续出版物

2.6 研究机构分布

根据表6 看出近十年全球发表论文最多机构是多伦多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大学,其研究实力也最强,学术研究团队机构表明学术影响力在国际上相对位置和成就水平,可以看出大学成为主要研究机构:其中美国4所,英国3所,加拿大2 所,澳大利亚1 所,排名前10 的大学论文总数相差并不明显,但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被引频次与篇均被引频次较高,与大学高知名度相关,h指数也最高。中国上海交通大学以机构排名首次进入第13 名,发表论文364 篇,占总文献0.8%,说明上海交通大学及相关医疗机构在骨质疏松研究领域取得较大进展突破。通过观察发现,该领域高产出机构有助于国内相关研究人员与以下大学联系进行深造学习和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访问。

2.7 基金资助机构

科研资助是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科研论文产出与科研资助关系。从表7看出,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占全球基金资助机构第一,但其发文量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不及以下基金资助机构高,说明国内发文为国际所引用认可的程度还有待提高,应不断重视加大论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增强骨质疏松科技研究内涵;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及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作为国家级科研资助部门,给予大量积极的项目基金资助并取得了高水平科研产出效果。另外基金资助机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各国国家科学基金研究机构作为支撑基金资助项目;另一类是全球500 强生物制药等大公司斥资基金资助项目,其中美国安进和瑞士诺华公司资助的科研项目发表了不少高质量论文,这从h 指数一项可以看出。

表5 骨质疏松领域2009~2018年排名前10的研究方向

表6 骨质疏松领域2009~2018年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

2.8 高被引论文

高被引论文是根据ESI数据库界定,指过去近十年中被引频次在该学科相同发表年的论文中排名前1%的论文,高水平论文在引导创新、重视科研成果影响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一国获得某领域前1%高被引论文世界份额越高,表明该国在该领域高水平科研成果越多,科研实力越强[8]。根据表8结果,排名前10 的高被引论文被引发文年限均较早,而来源出版物均为知名度很高的主流及顶尖期刊。

3 讨论

学术论文被WoS数据库收录或引用已成为评估一个国家、机构乃至个人学术水平及其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利用WoS数据库引文分析功能对2009 年至2018 年检索出的文献进行多角度分析,有助于了解骨质疏松领域研究热点、现状、最新成果,由此看到涉及骨质疏松领域发文量高达4万余篇,说明目前其也是医学界研究热点之一,对于发文从期刊、地域、高产作者、会议论文等角度分布可以看出,欧洲和美国依然是主要科学研究国家之一[9],但中国对骨质疏松关注和研究在近十年发展也非常迅猛,发文量跃居全球第二,十年间发文5078篇,占全球总论文12.6%,虽然美国是中国发文量2.01 倍,但中国却是超过英、日、德等国家发文量1.7倍多,但篇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却不及这些国家。论文的被引频次、篇被引频次和h指数等都是反映科研成果受关注程度和影响力的基本指标,说明中国在该领域研究的研究深度与高产作者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距离,需要不断深入加强。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健康老龄化成为世界各国医学共同关注焦点,骨质疏松症被定义为公共健康问题,构成社会经济负担威胁之一[7,10];也是老年慢性病常见病种之一[11,12],其骨量、强度和微结构的损伤,增加了脆弱性骨折,由此引起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及随后活动性和自主性丧失[13],如出现并发症(肺炎、血栓栓塞疾病等)而引起死亡[14](髋部和脊柱的骨质疏松性骨折12 个月的死亡率达20%[15,16])。自1990年以来,骨质疏松疾病流行率急剧上升,它是全球多种主要致残疾病原因之一[17,18]。作为整个亚洲老年人口的一半,世界老年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目前60岁以上骨质疏松患者达40%~50%,25%因骨质疏松发生骨折,70 岁以上骨折发生率达50%~80%。因此不断普及公众对骨质疏松疾病的正确认识与预防工作将任重而道远:积极成立或推进全国范围内多学科融合的骨内科学科的建立,创立医院-社区骨质疏松症一体化模式、成立骨质疏松俱乐部等多种创新管理模式[19]具有重大意义[20],从而面对日益增长人口老龄化的中国社会“健康骨骼”规划[20]需求[2017 年2 月,健康骨骼作为国家战略纳入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整体提高全民对骨质疏松症的健康预防意识,降低各类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群发生骨折的最低风险,保证与提升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

表7 骨质疏松领域2009~2018年排名前10的基金研究资助机构

表8 骨质疏松领域2009~2018年排名前10的高被引论文

猜你喜欢
发文骨质资助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骨康操”预防骨质疏松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