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坝到罗塘,路头长

2020-11-28 09:46宋客
红土地 2020年2期
关键词:寻乌武平老师

◎宋客

1930 年5 月毛泽东在洋洋七万言的《寻乌调查》中两处提到福建省武平县下坝乡:一是关于寻乌的道路交通,指出“另有几条小些的路:一条从澄江通安远挖补界之罗塘(三十里),再由罗塘南往下坝,北往门岭。”二是关于寻乌的货物集散,指出“石城、瑞金的米到门岭,大部分经罗塘、下坝(武平属,在三省交界)、新铺(蕉岭属,离梅县三十里)往梅县,每天有约三百担过。”

可见,江西罗塘、福建下坝早已深深烙印在毛泽东的脑海中。

孩提时,多少次听祖辈们说起,他们曾经挑担,把满担的食盐从下坝挑到罗塘,次日又从罗塘挑回满担的大米、大豆到下坝。

多少次在梦中我一路追寻,沿着祖辈的足迹,翻山越岭,爬坡过坎,来到罗塘,领略罗塘作为起运码头的万般风情。

这个愿望,终于在今年“五一”假期得以实现。

春光灿漫,苍翠满山。

一路桐花,落英缤纷。

我邀上好友,驾车穿行在闽赣交界的万山丛中,追寻罗塘逝去的风物和苦难的荣光。

在罗珊乡政府偶遇当日值班的年轻干部胡永峰,我们说明来意后,他介绍起来,“罗珊乡主要包括罗塘村、珊(山)背村,并各取其中前面的字合起来作为乡名。这里就是罗塘村。”

我说,罗塘应该有溪流啊?

“就在前面”,胡永峰手指一指。

于是,我们信步来到罗塘溪畔,急切地找寻我的祖辈当年曾经洒下泪水、血印的所在。

路过罗塘中学门口,我们主动与一位老师模样的年轻人打招呼。果然,他就是中学的数学老师。双方搭讪后,他很热情地把我们引进学校参观。他叫周锦星,罗塘本地人,对这里的一切熟悉着呢。明丽宽敞的校园,显得那么静谧,校园里的楹联、校规、校训特别醒目。

周老师真是热心人。他带着我们在罗塘溪畔转悠。

我说,我的家乡在福建武平下坝,你应该知道,当年罗塘码头的繁华一定程度上可是我们下坝人挑担挑成的!

周老师抬起头来,用疑惑的目光扫了我一眼,只一个劲地领着我们前往。“这就是罗塘溪,这里就是当年的罗塘码头。罗塘溪从珊背村发源,一直向北流去,成为赣江支流贡江的源头。”周老师说。

我们伫立在罗塘溪岸,但见茂密的水藻在水中游曳,溪水略显浑浊,河床浅显,根本没有了想象中的繁华景象,甚至一丝迹象也无从寻觅。

罗塘溪上有三座桥。我们跨上中间的一座。这座桥由五六个船形的桥墩架设而成,桥两侧竖有钢筋围栏。桥身古朴,青苔蔓络,应该就是罗塘历史上尘封的记忆。这座桥长约50米,宽约3.5 米,连接两岸。周老师说,罗塘码头的位置就在罗塘溪与对岸汇入的礤头溪交接处。以前这里的水量可大啦,所有从福建、广东来的盐都是经过木船水运至瑞金、安远和赣州的。历史上,在铜锣丘(地名)的村庄还有专门的造船厂呢。

我们来到溪岸,一丛丛竹子在雨中摇曳。恰逢一位刚从柿子地收工回来在河里洗濯的男子,他用纯正的客家话说,他姓曾,今年63岁了,家里种了30 多亩柿子;他的祖籍在上津村,搬到罗塘已是第三代了。寻乌人很注重过节的,五月节、七月半、八月半,这三个节最大,过得很隆重;至于九月节、十月朝,都很小,民间也比较随意。

我们正在对话,对岸一位正在浣衣的女子也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她说,我们的罗塘啊,以前热闹得很呢!小时候,孩子可以在河里游泳的。你们看,河中心有块大石头,人称“蟾蜍石”,“蟾蜍”你们知道吗?就是我们民间说的“鸡秋婆”,可以吃蚊子的那种。有人把这块石头的图片发到网上,说是“印象罗塘”,引来许多人点赞。

我对周老师说,我的家乡武平下坝境内有下坝河、中山河、中赤溪三条河。这三条河在河子口交汇,注入广东蕉岭,称石窟河,直通梅江;而产自潮汕的盐和海味就是通过木船由梅江而石窟河而下坝河运至下坝墟,再雇脚夫从下坝码头起岸,一路挑到罗塘的。罗塘旧时属筠门岭县,从下坝出发,翻越今武平县民主乡的岭下即为江西寻乌吴畲、山背,直抵罗塘,全程110华里,足足一天的行程。

“世上第一苦,锅头没米煮;世上第二苦,行担行长路。”为了生存,再苦再累,也要坚持。我的祖辈正是怀揣生存的梦想,挑着沉沉的盐担,起早贪黑,结伴同行,向罗塘进发。次日,再行走110 华里,挑回大米和大豆,挑到下坝。

然而,走进罗塘,好像历史的一切都已风干,一切繁华和苦难都已随风而去,寻不着任何蛛丝马迹。

我伫立良久,无奈地叹息一声。

周老师说,别看我们小小的罗塘,这里可是历史上著名的“罗塘谈判”之所在,这段历史还有遗迹。

顿时,我们眼睛放亮,去寻找“罗塘谈判”的遗址。“‘罗塘谈判’就在这幢小楼里举行的。”周老师说。

史料记载,1934 年9 月,面对国民党蒋介石围剿中央苏区的“铁桶”计划,长期深耕广东、有“南天王”之称的广东军阀陈济棠为保存实力,避免红军进入广东,主动提出与红军秘密谈判,“让道送客”。周恩来通过秘密渠道接到信后,迅即派何长工、潘汉年作为红军方面的全权代表。何长工时任粤赣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粤赣省委常委;潘汉年时任中共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他们乔装成商人,坐轿子进入罗塘,通过三天三夜的艰苦谈判,最后双方达成五项协议,即:“一、同盟停战,取消敌对局面。二、解除封锁,互相通商。三、互通情报,设有线电话(器材由陈济棠负责)。四、我军可以在粤北设后方医院。五、可以互相借道,各方战线后退二十华里。”这就是中央红军顺利突破敌人第一、二、三道封锁线的内在原因。

后人好奇的是,一项如此重大、如此隐秘的谈判为什么选在罗塘?答曰:罗塘经济条件好,交通便利,假有不测,利于疏散,右路可通广东平远,左路可通福建武平,这些后方都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啊!

下坝、罗塘,都是赤白交界的著名墟市,都是扎根于闽粤赣边的商贸古镇。这里的百姓祖祖辈辈都以盐米交易和挑担的行头作掩护,以最坚定的革命信念为党工作,探消息、送情报、传指示,用生命和鲜血抒写革命老区的诗行。尤为可贵的是,下坝、罗塘对自身的历史从不夸耀、从不喧哗,就像一位朴拙的老农,憨笑着,坚信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一份属于他们的荣光。

猜你喜欢
寻乌武平老师
Walking on Fire
All Is Well
纪念毛泽东寻乌调查90周年理论研讨会征文启事
Major Obstacles in English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for Chinese Senior High Students
江西省寻乌蜜橘荣膺“全国果菜百强地标品牌”
《海外文摘》在京召开“尹武平散文研讨会”
寻乌画卷
老师,节日快乐!
我们为什么要做《重返寻乌调查》节目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