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

2020-11-28 07:51王峥嵘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动手劳动教育

王峥嵘

劳动教育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劳动观点,端正劳动态度,自觉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财富的源泉是劳动,人世间最美好的梦想也只有通过自觉的劳动才能实现。新课标提出,小学低年段要着重培养劳动意识,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劳动的乐趣,学习一些日常生活中简单的自理方法,意识到人人都要劳动,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中高年段侧重点在劳动习惯的培养上,让学生学会个人清洁的基本方法,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那么,教师要如何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呢?

一、寓劳动教育于语文教学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一)利用教材内容,形成劳动意识

在小學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和劳动教育密切相关,《幸福在哪里》这篇童话,主要讲了三个牧童通过自己的劳动把一口喷泉挖成泉井,最后得到智慧女儿的祝福的故事。10年后,他们各自通过劳动经历,找到了关于“幸福”一词的真正含义,阐释了“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这一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抓住时机,借助这篇范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发挥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积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出示图片、提问等活动,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设计目的是通过对文章人物及故事内容的理解,唤醒学生对于“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学生的劳动意识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从而理解“劳动”的真正含义。

(二)通过拓展阅读,领悟劳动意义

大量阅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金钥匙,在教学名人故事后,布置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多阅读名人传记,关注名人成功背后的故事。关注名人在劳动中如何坚守,如何突破自我,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对于学生来说,身边其实就有许许多多的榜样。比如在年初的突发疫情中,很多学生的亲人就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他们中有医护人员、警察和各行各业的“逆行者”们;武汉的劳动者用10天就建成了一座医院;经过科研工作者、医护人员和各方人员的努力,中国在短短的三个月迅速控制疫情,各行各业得以顺利复工复产……这些劳动者在自己的岗位上用生命捍卫生命,让我们为祖国的强大而骄傲。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抓住这个契机,将抗疫英雄的故事、报道利用多媒体平台及时分享给学生,鼓励学生在家学习之余,多关注这方面的报道,了解英雄背后的故事,利用这样的素材开展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成才观。

二、寓劳动教育于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一)在观察与发现中培养劳动热情

小学科学课无论是学科特点,还是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理想窗口。比如,在“种凤仙花”一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播种、发芽、养护、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方面了解凤仙花的一生。这时我就将课堂学习延伸到学校的种植园中,每名学生都要在自己班级的种植园里领养一种植物,观察并记录它们的成长情况,记录内容有日期、植物形态的变化(比如:身高、叶子、开花、结果等情况),学生采用文字、表格或者画图等形式记录。在日常的浇水、施肥、除草等劳动过程中,学生的劳动热情得到培养,劳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劳动兴趣

在科学课上有这样一个小任务,即要求学生以自己的分类标准对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分类的标准和分类方法。而学习这一内容必须借助劳动,让学生在动手中真正学会分类,从而渗透劳动教育。在四年级上册学习“我们的身体”这一单元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现有的资源进行模型制作,此举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有效利用废旧材料,培养学生良好的节约习惯,感受到自己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乐趣。

三、寓劳动教育于综合实践课程中,提高学生乐于动手的能力

(一)依托课程资源,培养劳动技能

国家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其生活能力,使他们成为21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综合实践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从“动手做”到“动脑做”,明确人的动手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培养和锻炼出来的。教育工作者应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活动环境,搭建实践平台。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学会劳动技能的同时,教师要积极探索出适合各年龄阶段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如:包饺子、包粽子、钉纽扣、拌麻辣拌、做沙拉等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尝试动手做一做,当遇到困难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感受这些劳动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在初次体验失败的基础上让学生发现做不好的原因,让学生针对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达到从“动手做”到“动脑做”。再次动手实践时,学会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掌握各种劳动技能,真正提高动手能力。我们提倡实践、探究、体验,多开展合作探究这样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

(二)依托实践活动,体验劳动乐趣

在学科教学中,有许多教学内容经常需要采用的教学方式就是手工制作。手工制作是孩子发挥聪明才智和动手实践的大好时机。在国家大力提倡生活垃圾分类的今天,“垃圾分类桶”一课以“低碳环保”为理念让同学们开展手工制作活动。学生从“动脑做” 到“动手做”的过程就是一个从积极思考、迸发智慧火花到体验体力劳动的过程,最终设计制作出各种各样的“垃圾分类桶”。这样的服务生活、服务社会的背景下开展的实践活动教学,不仅可以唤起学生自我服务、自我劳动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还传承了手工艺文化,放飞了梦想;更能让学生了解垃圾桶的重要性,懂得环境保护,人人有责,通过动手实践,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三)依托校本课程,提高劳动能力

利用学校的“快乐种植活动课”这一校本课程,学生积极参与农作物种植实践。通过蔬菜的种植,学生亲历播种、浇水、施肥和收获等种植的全过程。学生在观察与劳动中掌握了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锻炼,获得了生存技能,开阔了视野,体验了劳动带来的快乐,培养了责任意识和基本的劳动能力,体验到劳动人民辛勤劳作、期盼丰收的感情。教师借此契机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用知识创造幸福的生活,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丽的人生。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动手劳动教育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热爱劳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动手动脑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