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ICC课程性质观察维度下的高中地理课例

2020-11-30 10:51丁华娟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大气教学资源教学内容

丁华娟

地理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笔者在本文针对高中地理教学的独特性,结合LICC课程性质观察方式,对大气的受热过程进行简单分析,希望能为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一、加强基础教学,分析教学内涵

LICC课堂观察教学是基于学生、教师、课程和教学内容等多个教学维度,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方式。LICC观察教学要从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过程、评价、教学资源等多个方面展开。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创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内涵,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教师可以确定教学目标。1.根据对温度的了解,借助教学案例中泰州2016年的气温和日出日落表,让学生了解大气圈和天气、气候,并让学生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其热量来源。2.结合地理知识,分析地球和月球的受热图,并解释日出时和正午的温差。3.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其了解大气受热原理,养成地理思维和科学思维。

二、创新时代教学,丰富教学资源

在保证有好的教学资源的前提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环境,因材施教,让学生借助地理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让学生熟悉周期性的日变化和气温变化,自主研究温度变化与日出日落的关系,实现教学目标。

三、选择科学内容,实践科学教学

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应当承担起教学监督管理和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任务。对此,教师也应当根据课程标准,选择性地开发教学资源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任务要求,帮助学生掌握更为科学化和实践化的内容。在本课中,教材明确介绍了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关系,但没有提及大气辐射的内容。对此,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特点,创新性地改变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底层大气层热量来源和温度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最高气温没有出现在正午,而午夜没有最低气温。适当情况下,还可以借助一些古诗词,如“霜叶红于二月花”“山明水净夜来霜”等,帮助学生理解霜的形成和天气之间的关联性,加深学生对大气受热原理的理解。

四、开拓探究渠道,实践针对教学

实际上,死记硬背、“填鸭式”教学并不是当代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术探究,提升自我动手能力,加强小组合作和交流沟通,才是拓展学生学习途径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安排具有创造性和探究性的教学任务,这有利于引导学生提升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乐观学习的态度。

针对教学内容而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有创意的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自主绘图且实现探究性教学任务。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化的场景,结合一些卡通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地理教学也可以和历史、语文教学相结合。结合语文学科中的《两小儿辩日》内容,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场景,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去描绘各个场景,且能够借助一些画面解释地理问题。针对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好奇心,教师可以让学生绘制当地气温、气候变化图,并分析气温变化和气候差异的原因。

五、优化教学评价,完成多元教学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升教学质量,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各项能力进行综合化分析。多元化教学评价也是LICC观察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之一。

实际上,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包括评价学生资料收集、分析、处理和内化的能力等。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对多元化教学评价进行分析。

教師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时,建议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各项教学任务完成进度、质量进行综合考评,不仅要评价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更需要加强对其语言组织、地理思维的分析。结合大气受热和维度关系,教师应当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理解程度,绘制大气受热削弱差异图,以此来评价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LICC课程观察结合了教师、学生学习、课程质量和课程文化等多个内容。笔者结合LICC关注重点,对高中地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实施、评价和教学资源等多个教学角度进行了观察,并结合大气受热过程,进行了教学分析,希望能够帮助高中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目标,培养更优秀的地理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大气教学资源教学内容
大气的呵护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大气古朴挥洒自如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