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中历史课堂唯物史观教学策略

2020-12-03 16:11云南省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殷昆立
青年心理 2020年22期
关键词:奴隶主学派奴隶

云南省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 殷昆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教育也朝着纵深方向不断发展。各个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以往相比都发生较大改变。历史学科作为高中教育重要组成,在教学目标方面也倾向于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核心之一,如果想要实现历史学科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五大素养,就必须强化唯物史观教学,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以及正确把握历史规律,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趋势的现代化接班人。

一、创设活动情境,增强学生真实体验

唯物史观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并将此史学观点作为历史教学根本性理论和史观。随着世界发展朝着多元化和开放化方面不断延伸,高中历史教师在新形势下也不可避免会面临较多问题,例如该如何引领学生明确问题导向或把握价值观,上述两方面属于较为特殊的问题,因而需要教师细细揣摩。高中生受环境、年龄等多种因素影响,单凭自身分析和理解不同时代人的活动过程有一定难度,因而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理解和感悟历史事件与人物,打破时空距离,为精准了解唯物史观涵盖的原理知识做好铺垫。

以《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一课为例,教师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A小组扮演春秋奴隶主,B、C、D 小组则扮演春秋时期奴隶。之后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一张思维导图,其中图片中间核心词汇为公田,左右两边和上下均为私田。

教师:“图中的公田国家为奴隶主分配的,不能私自买卖。通过公田获得的农产品要上缴一部分。私田则是奴隶主私自开发的田地让奴隶主们开垦,从中获取的农作物则占为己有。请问各位“奴隶主,会选择哪种田地耕种呢?”

奴隶主:“必然会开垦更多的私田,也要更多地耕种私田。”

教师:“奴隶们面对这种情况,你们的生活是哪种情况呢?”

奴隶:“因为要耕作公田和大量私田,甚至还要不断地为奴隶主开垦全新的田地,生活自然更加悲惨。”

教师:“奴隶们面对这种情况该如何应对呢?”

奴隶:“想办法逃离!”随即教师讲道,奴隶们在春秋时期会做出上述选择,再加上频繁战争导致很多奴隶借机逃跑,还有努力消极怠工或毁坏农耕工具,请问奴隶主们看到这种情况有何想法呢?

奴隶主们:“奴隶们的行为无法保证私田正常耕作,导致收入减少。为了保障收入,应想法提升奴隶们生产积极性。”

教师:“那你们相互协商看如何解决。”

奴隶:“我们急需耕作,但要求我们耕作的农田有一部分属于自己,获得收成也可为奴隶主们上交一部分,当看到自己的辛苦有所回报时才会更有动力。”奴隶主们欣然接受奴隶主提议。

教师归纳总结道:“上述情境还原春秋时期奴隶主和奴隶间的关系,其中奴隶以租种土地为生并获取人身自由。奴隶主则将自身拥有的土地租给奴隶,借此获取大量租费。从中就可看到奴隶主的身份转变为地主,奴隶转变为农民,全新的封建剥削关系因此形成,也实现社会转型。”历史教师通过设置活动情境让学生走进历史事件和人物内心,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中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充分理解所学历史概念的同时其思维也从感性过渡到理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唯物史观

高中历史教师在唯物史观教学中应紧密结合该理论知识,采取多种方式落实唯物史观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历史上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有深刻的意义和影响,积极和负面并存。在判断和评价重大历史事件相关问题时需要从事件危害、局限性、历史意义、胜败原因、性质、经验教训等方面着手。由此一来才能站在整体和客观角度分析历史事件,提高教学质量。历史在渗透唯物史观时更是如此,打破以往灌输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以《百家争鸣》教学为例,学生在学习该章节知识之前已有所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等社会背景基础知识,历史思维也相对活跃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理性思维,因而在唯物史观引导下能站在辩证和客观角度分析百家争鸣局面以及相关影响与意义。

首先新课导入。教师先概述春秋战国时期环境,为学生播放《中国通史》视频片段,借此引入新知,也让学生从整体角度了解春秋战国,唤醒已有知识经验。其次新课讲授;教师采取提问方式让学生阅读教材寻找答案,再归纳总结知识点。教师:“我们在学习中经常会听到‘诸子百家’或‘百家争鸣’,这里所说的‘百家’真的是100 家吗?”学生带着问题开始自主阅读并从教材中提取关键信息,有效增强史料阅读素养。教师在学生找出答案后总结:从时间角度分析,诸子百家从先秦-汉代初不同学派总称。从数量角度分析,百家可看作虚指,事实上只有十家学派,其中小说家在当时影响力较小且尚未形成专属于自身的思想体系,因而前九种学派则有“九流”之称。教师:“大家知道该时期中哪几个学派影响力最为深厚吗?”“各个学派在争什么?”“争鸣说明该时代有什么样的文化氛围?”待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讲道:所谓争鸣则是一种相互争辩的社会风气。不同学派代表在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社会局势发表的见解和看法。有的学派采取周游列国的方式宣扬观点,有的学派则广收门徒,目的都在于传播本学派思想主张。但不同学派在争辩的同时也相互吸纳对方可取的思想,因而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第三探究活动:教师设置探究主题:“请问你如何理解百家争鸣?究竟何为百家争鸣?如果让你穿越到那个学术争鸣的时代,你愿意成为哪个学派的弟子?”通过设置探究活动让学生回顾该章节提到的诸子百家观点并阐述自身理解。

教师听完学生的阐述后总结:诸子百家可谓各有千秋。如果你是道家学派弟子,那么你可以运用各种措施调动人民积极性,快速恢复社会经济。如果你是儒家学派弟子,身处太平盛世,你可以调节人与人关系维护社会和谐与安宁。如果你是法家学派弟子,那么在那个战争频繁爆发,社会动荡的时代,可以借助法治维护社会秩序,保证国家安定的同时推动社会走向统一。如果你是墨家学派弟子,则代表对美好社会最为理想的寄托,人与人之间可享受没有差别的爱,国家安稳,社会秩序安定,人民勤俭节约。通过引导学生梳理诸子百家思想能让其深化对古代传统文化理解,增强历史解释能力,最重要学生能充分感悟到当时学术思想和人才济济的繁荣时代。

三、规范概念教学,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曾有学者指出,解释唯物史观要从物质实践角度着手,换言之研究不同时代人群生活过程和活动,基于不同时代人的物质实践活动理解历史。尤其历史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个体理解和掌握历史发展的过程,在对事物感性认知上获取对相同事物本质和共同属性认识。对于历史教学而言,概念是该学科的细胞,更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历史智慧的主要途径。与此同时正确理解历史概念更是阅读历史教材和理解、掌握历史史实的前提条件。在实际教学中应以一般性解释历史教材中无明显标注的概念,但很多概念都可贯穿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材理解。教师在唯物史观基础上为学生明确讲解历史概念能帮助学生获取正确和清晰的历史认知,深化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理解。

例如:在讲解政治史相关知识时,由于政治史涉及较多的如“资产阶级代议制” “礼乐制”“君主立宪制”等概念,如果学生无法理解概念知识,必然会影响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解读与评价。如在讲述鸦片战争知识时,教师应在此之前先为学生讲述中国如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此一来才能帮助学生把握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特征和脉络。 再例如讲解“势力范围”概念时,该词汇指19 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强行在中国划定殖民统治区域。虽然历史教材中没有上述概括,然而有彰显画龙点睛含义的“帝国主义直接进行殖民统治”这句话。部分历史并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明,例如“门户开放”政策,该政策直接目的为美国想要分享其他国侵略后占据的权益,因而向六国提出“利益均沾”和“机会均等”等,代表美国开始对中国的新一轮侵略,同时也形成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所以历史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完整地将内容、目的、结果以及影响等相结合,促使学生形成全新的历史概念。此外部分历史概念不能基于表面解释,例如大部分学生会认为辛亥年发生在1919 年,那么该年份的标志即辛亥革命。上述对历史概念的认识缺乏内涵,因而无法形成具有真实性历史影响和意义的概念,只有全部讲解完辛亥革命知识才能归纳概括,也借此形成全新的历史概念。

总之,现代教育十分强调学生主体作用,传统以教师为主体为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是已脱离时代发展趋势。尤其高中历史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开展唯物史观教学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感悟真实历史事件以及产生的各种问题,由此一来才能站在客观和辩证角度分析历史问题。所以教师应结合学生学情开展唯物史观教学,实现核心素养目标。

猜你喜欢
奴隶主学派奴隶
伯明翰学派“黑色大西洋”表征政治研究
美流媒体巨头被批“奴隶主”
蚂蚁奴隶的反抗
My First Sea Journey
具有创新价值的伯明翰学派文化阐释
对“京都学派”元杂剧曲词评点的诠释
手机奴隶
扇子的发展史
美国南北战争前的自由黑人的形成
Today’s Highlight in History(On Jan.1)历史上的今天(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