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木雕艺术在本土文化空间中的意境营造

2020-12-04 13:16杜科迪
大理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木雕营造艺术家

杜科迪

(泰国东方大学,春武里府班善城 20130)

当今中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本土文化在不同领域都受到来自欧美等周边国家的文化冲击,使得我们本土的民族文化特色、艺术特色也面临巨大的挑战。这样的情况让很多人忽略自己的本土文化,被外来文化所吸引,从而使得曾经璀璨的本土民族文化影响力慢慢衰退。所以,保护和继承源自于本土的民族民间艺术文化,成为当下急需重视的问题。同时,木雕艺术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更需要我们为其保护和传承探索良好发展的教育路径〔1〕。

木雕作为雕塑的一种形式,通常也会被称之为“民间艺术”,它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具有实用和装饰双重功能的一门极富地域特色的手工艺技术。不仅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泰国同样是一门重要的民间手工艺,并且创造出了辉煌的成就。尤其是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的2000 年,泰国借鉴和引入源自于日本的文化发展战略,结合自身的经验推出了“OTOP”(One Tambon One Product)的发展模式,在弘扬本土文化的同时,让民间工艺来带动当地乡村的发展,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泰国从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家,转型为东南亚国家中领先的文化创意强国。

而如今,木雕艺术已经从纯粹的民间艺术逐渐转变为具有民族性、地域性,能够表达本土文化的一个传播载体,在宗教文化深入人心的泰国亦是如此,位于泰国芭提雅海边的真理寺①泰语称为。(Sanctuary of Truth),始建于1981 年,是一座内外全木质结构的建筑(见封三图1)。中文译为“寺”但其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宗教寺庙,从功能性上来说它是一个集当地小乘佛教祭祀、旅游观光、节日庆典,文化展览为一体的文化空间。在这一文化空间中,木材不仅仅作为建筑材料来使用,木雕艺术的注入,起到了营造整个空间艺术和文化氛围的重要作用。

一、真理寺木雕艺术的审美特征

木雕是源自于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技能,是传统技艺和人民智慧的精华。例如木质建筑中的主体结构以及装饰构件,首先考虑的是它的实用性。在满足了材料便捷和功能使用的前提下,才会对它的装饰性和美观性去深入展开。从实用性上来说,又可以细分为建筑雕刻、家具雕刻、工艺品雕刻三大类。其最主要的就是把木雕运用到房屋建筑中,诸如皇家宫殿,皇家园林,佛教寺庙为代表的各类皇家或是民间的重要场所都可以看到木雕的大量运用,尤其在中国园林的建造中,由于木雕艺术的大力注入,中国园林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尤其是对于建筑装饰来说,窗格、门楣、栏杆、屏风这些实用装饰构件更是借助木雕工艺,展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大众的审美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提升,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就会去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也就加大了对于文化艺术的需求。在这一基础上把木雕艺术继续注入到我们的建筑或是建筑装饰中,恰恰起到了返璞归真的效果,提供了人们丰富艺术修养和陶冶情操的现实意义。

家具雕刻在木雕艺术里可谓是最直接地与普通消费者产生共鸣的产品,木制家具可以说是应用木雕艺术最广泛的一种实用性艺术品。同样有着悠久历史发展的木雕家具,涵盖了诸如桌、椅、凳、几、案、屏风等各种门类并且广泛地运用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而另一类木雕装饰艺术品则是以陈设形式的工艺品或是兼有实用性的木雕摆件、把玩件,更直接地参与到普通大众的生活中来,在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以趣味的方式给人以审美的感受,在木雕建筑中既丰富了整体的氛围营造,同时也是木雕艺术的审美体现。

从审美的角度出发,艺术家们对木雕的创作过程也可以称之为一种与木材不断对话交流的过程,在“交流”的同时,慢慢地加深对木雕艺术的认识,最终使得木雕艺术成为一种人文精神与大自然完美融合的产物。通过艺术家们的双手,把符合美学原理的造型、构图、材质肌理、内容表达,增加了表现力的同时,也使得观赏者能够从中体会到艺术家欲表达出的艺术思想。就一块天然的木材来说,其自身就已经是一种浑然天成的形态,给人造成“美”的视觉冲击的只是它的形状,艺术家改变了这一形状,使人产生了新的视觉刺激,个人情感和外界的感观相对接,于是产生了美的需求以及对艺术的感受。木雕是出自于木雕艺术家之手的,个体差异和文化背景差异的叠加,使得艺术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创造性、想象力包括艺术风格都是不一样的。正是由于这种差异性,恰恰也展现了木雕艺术的魅力所在。然而审美也是具有双重性的,木雕艺术创造过程中,对审美的需求同时包含了艺术家的审美和消费者的审美,从整个创作活动中构思、感知的思维中,产生了审美心理活动,去表达所要追求的价值以及对心理的补偿,整个过程正是一种文化理念的融合。

就泰国的真理寺来说,它对木质材料或是木雕技艺的使用,恰好是结合了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一个统一体,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已经成为一座静态的艺术品,它是审美情趣、美学理念追求的综合产物(见封三图2)。

真理寺整体使用木质材料构成,木材本身就体现着自然的气息和特有的生命活力,加之寺院的功能所在,使其成为既有精神性又具备物质性的空间建筑。真理寺的木雕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根植于当地特定的民族民间文化之中,作为一个能够表达当地本土文化的建筑空间,集合了宗教文化的内敛,表达出泰国艺术家和民族的审美。

二、造型装饰的艺术性

在真理寺的木雕艺术装饰图案中,其主题内容涵盖了多个种类,包括佛教传说故事、民间神话、历史人物、泰国皇家人物等等(见封三图3),装饰图案或造型的选择都是来自约定俗成的具象化表达,并且这样的造型是能够让本土的民众所接纳和认可的。如泰国佛教传经的故事,在众多的故事人物中,通过木雕艺人的解读,对故事片段和其中的人物进行了解构和重组,通过编排组合来传递出其中的文化内涵。这些民间的造型创作和设计,都是围绕手工艺人的自我想法,通过和现实生活中的具象结构和形象的结合,在审美上更符合本土大众的审美,这样更能让本土老百姓所接受。形式美的法则在整个真理寺的空间营造中从设计上就追求统一完整,多以对称均衡的形式来体现,把木雕艺术造型、材质美感和建筑空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体现了当地老百姓对生活愿望的表达,同时又把地域本土的文化、信仰、宗教结合在了一起,从美的形式感上,凸显了装饰性。

真理寺大量流畅的曲线运用,准确地表达出艺术家的审美,精妙比例的掌控以及精湛的雕刻技艺贯穿其中,在体现了人文精神的融合以外,还可以看到艺术家对于构成、肌理、粗细、均衡等鲜明的审美要素的展现。除此之外,对于形式的大胆突破,将传统木雕技法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在整个空间中进行精心营造,进一步增强了整个建筑的艺术表现力。

一块木雕原材料在通过艺术家的巧妙创作之后,产生了新的视觉感受,给予原本毫无具象特征的普通原材料新的生命,雕刻艺术家在遵循自我审美认知的同时挖掘出材料的最大潜能,将熟练的雕刻技艺和审美理念融于其中。整个创作过程看似是随性、自由的,其实却早已融合了艺术家深度的思考和前期对木材的认识研究。也正是对于每一个细节的雕琢和对整体空间营造的把握,最终促成雕刻艺术家把木雕的意蕴,注入到这个能够代表本土文化的空间中来,将个体的表达最终变为整体空间意蕴的展现,不仅体现了造型装饰的艺术性,同时艺术家的创造力使整个空间获得了新的生命。

三、本土文化在建筑空间中的表达

本土文化是指在明确的地域范围之内,环境与文化的结合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的民俗、历史、人文风情等文化形式的一个综合体。其中特定的地域是本土文化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也正是因为这些限定的条件,才在很大程度上让本土的文化有了各自的特征和特点,形成鲜明的风格,涵盖了包括民俗民风、建筑风格在内的诸多本土文化载体。

本土文化在建筑空间中的表现,需要通过不同媒介来体现,具体在建筑空间中也有诸如文字、图片、壁画、雕塑等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注入。从类型上来总结,分为平面和立体、抽象和具象两个主要的主题。而直接表达、抽象表达、隐喻表达、象征表达则是具体在实施过程中,最常用的方式。一个建筑空间独有的意境是整个设计过程中的主旋律,也可以称之为空间的灵魂,具体包含了空间的布局、色彩选择、材质选择、造型陈设等诸多方面,只有吸取和转换本土文化中美学特征之后,才能营造出吻合本土文化的意境。

木雕艺术是空间设计与本土文化连接的特有形式。“无论是哪种风格的设计,都有着特定的文化和精神心理结构,是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展开和完成的,因而反映着不同的价值和审美观念,体现出当时的社会风貌”〔2〕。木雕艺术作为一种可以同时包含平面和立体的载体,在建筑空间中去营造本土文化的意境,无疑是一种最有效的表达方式。而在真理寺营造出的整个空间意境上来说,木雕这个媒介已经突破了建筑材料和装饰艺术之间的界限,通过木雕艺术把建筑空间结构和装饰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从整个空间中的作品来看,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木雕艺术家对于佛教教义的崇敬,通过一些准确且不浮夸的手法去展现佛教造像慈悲与温润的内心,用木材来对佛学进行解读和阐述,使其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与传统单纯的木雕佛教造像对比,真理寺整体雕刻的大空间,远远超越了立体的范畴,已经成为复杂的多维空间,它既需要细致的刻划,还需把佛教的主题思想和当今人们的审美观念结合在一起,抽象与具象皆贯穿其中。

然而由于复杂的空间,并不能只是由一个或是多个木雕造型就能完成对整个空间的营造,在除去主题的表现以外,对于连接各个主题之间的木雕装饰创作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些连接各个主题之间的木雕装饰,并不是简单起到一个连接的作用,它们其实是对主题表达的一种衬托和延续,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最终共同营造出整个空间的意蕴,也正是由于这种复杂的产生,使得本土文化在注入空间去表达的时候便拥有了多种手法和多种方式,使得整体和局部的对立与统一,彰显出情感诉求和精神追求,最终木雕技艺融于原木的自然情感,使其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泰国建筑艺术与其本土的文化元素在真理寺设计中所呈现的多样性,通过丰富多彩的宗教、民间、皇家文化特征的植入,在传承着地域本土文化的同时,凸显了极具泰国代表性的文化魅力。

建筑艺术与文化元素通过木雕艺术来表现,涵盖了地域造型元素、纹样图形元素等,将这些元素较好地应用在建筑空间意境的营造中,通过意境的营造来表达与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向世界传递泰国建筑艺术与文化的内涵,以及那些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向世界成功展示当地建筑独有的魅力。

四、木雕艺术对空间意境的营造

意境的营造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个空间环境给人带来的感觉和印象,例如时尚、活泼、庄严、高雅等。“意境是一种人在特定的空间环境中,所能产生的联想和自我的心理暗示。同时意境也是设计师通过空间环境所要表达的某种思想和主题”〔3〕。

木雕艺术在真理寺中所体现的寓意是和整个真理寺的佛教主题分不开的,意境的产生,源自于思想和情感的共融。木雕成为一种艺术语言去表达艺术家对于美、对于生命的感悟,其核心就是让人们能够通过作品来感知或是体会艺术家欲表达的情感诉求,产生来自于情感上的共鸣。在真理寺的建筑中,这样的情感交流也是通过木雕艺术作品和观者对话完成的。虽然整个建筑都是以木雕的形式来展现,但是在雕刻过程中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需要去雕刻,那些看似随意的空白之处其实就是禅意的重要表现,这种留白的手法营造出了一种空灵的意境,而这种“空”简单来说就是留出给人呼吸的空间、心灵升华的空间。虚实结合,既对立又统一,在表达审美情趣的同时也把真理寺的文化、宗教思想融为一体,让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升华到对生命的感悟,最终使得营造的意境得到表达。

“木雕艺术作为体现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重要元素,通过适当的形式与现代的空间融为一体,使空间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思想得以表达,同时也使人们能通过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与‘历史’与‘空间’进行对话”〔4〕。在真理寺中涵盖整个空间内部和外部的木雕艺术,赋予了整个空间新的精神价值,营造出了饱含本土文化的意境,给建筑空间注入了灵魂。

在一般情况下,墙面、地面和顶面形成的一次空间我们是很难去改变它的结构和布局的,但是通过木雕艺术与木构架建筑的融合,可以把死板的一次空间向二次空间进行转化,丰富空间层次感的同时,也丰富了整个空间中的艺术形式展现。使得空间的功能性不局限为实用功能,更有精神层次的展现〔5〕。真理寺应该是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让每个人在这个独立营造的空间中都能有不同的感悟,拉近了观者和大自然之间的距离,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6〕。用木雕这一艺术方式去表达这一思想,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真理寺所要营造的天人合一,万物始于自然终归回自然的空间意境之中〔7〕。

真理寺空间营造表达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追求与自然的距离,这一意境的营造从建筑本身对材料的选择就开始了。有着丰富肌理的各类木材的应用象征着大自然的丰富多样,通过木雕艺术家的设计和雕刻,完美地结合了自然之美和空间之美,真正达到了万物合一的境界,同时展现了真理寺与自然和谐的空间设计理念,除此之外,对于内部空间的规划设计也摒弃了传统的用墙和隔断来分割的做法,巧妙地运用木雕艺术表达不同的主题,通过不同主题的艺术表现形式对空间进行分割,并且通过对于“简”与“繁”的处理以及对于光线的运用在分割空间的同时营造出不同的小空间,使得人在走进建筑之后能够很快与之融为一体,而不是进入了一个密闭的空间,被迫去感受空间带来的压力。所有精选的木材经过木雕艺术家们的精雕细凿,在充分保留其本色和原本肌理的前提下,去展现出事物的自然之美〔8〕。真理寺建筑空间中,不同区域的连接空间,需要通过木雕艺术的注入来进行营造,艺术家们在设计建筑整体的时候就已经把从外部环境进入到建筑内部之间的过渡空间考虑在其中〔9〕。在这一过渡空间中,巧妙地运用木雕人物形象与作为空间结构的柱子、台阶融合到一起,虚实结合的手法让整个空间流动起来,淡化了内部空间和外界自然的界限,这种空间感的营造也正是真理寺最初想要给大众营造出的视觉感受。

五、体现本土文化艺术风格,反映地域文化内涵

本土文化的传播其实是一种文化扩散的过程,主要是指本土文化的文化背景、认知观、价值观,本土人群的行为模式包括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扩散。而在这过程中,木雕艺术可以起到的作用就是将抽象事物具象化,普通事物艺术化,它可以形成一套独立的传播系统,并且是以视觉符号为主导的传播系统,是更直观地去表达本土文化的内涵,易于人民接受和理解〔10〕。本土文化需要进行传播就需要媒介,而在真理寺这个空间中,木雕就是传播媒介。木雕艺术的人物造像、动植物纹样,都是本土木雕艺术家结合当地本土文化,经过长期锤炼而形成的具象表达,这些视觉形象是当地艺术家从自然和生活中掌握的规律或是约定俗成,都表达了当地人民的审美倾向,抒发了他们的民族情感(见封三图4)。这种具象的约定俗成的语言是最容易让大众去认知的一种方式,决定着本土文化传播的成功与否。

木雕这种艺术形式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设计语言,作为一种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段,它也受到一个地域或是地区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等之间差别的影响〔11〕。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同的文化冲击,使得木雕艺术的形式和内容变化多样,并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不同地域、不同空间形式的意境,从而成为本土文化艺术在建筑空间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段。

通过对真理寺木雕艺术在本土文化空间中的意境营造的研究,发掘它们在本土文化空间设计上的新价值,为全球化语境下“保持设计中的传统与地域特色”提供理论,探索本土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思想的指导下,让本土文化空间设计与传统文化更加完美地结合,并得到提高和升华,在空间中创造出一种能与本土文化精神结合的意境,形成一种既满足当地国情又贴合本土人民审美心理的设计风格,增强文化空间的氛围营造,使其更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各地域本土文化的研究和空间设计理论的发展。与此同时,此研究也有利于新中式、新古典风格空间设计的发展,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对于丰富我国当代文化空间设计的语言,弘扬和传承传播本土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木雕营造艺术家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木雕鱼
木雕创作随想
自然形木雕
东阳木雕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