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民居门饰的地域性审美文化解读

2020-12-05 06:54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高台维吾尔族民居

门饰;审美文化;建筑装饰;高台民居

高台民居是目前中国现存最大的少数民族建筑民居集群,是传统维吾尔族民居建筑文化的重要集聚地。通过对其进行考察发现,高台民居建筑中门饰具有独特的审美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1)门饰在造型上各不相同。(2)门饰的图案多样。(3)门饰蕴含着深刻的地域性审美文化趣味。门饰在造型和图案上汇聚了多元的文化元素,在文化表达上又包含着多元的审美文化特征,以至于高台民居建筑中的门饰打破了公众对传统门饰的视觉审美印象。

1.高台民居建筑的地域特色

喀什高台民居具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中的典型代表,蕴含了丰富的地域文化。早在2000多年前,新疆地区就是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传播的重地。这里多元文化荟萃、多种文化并存。[1]虽然喀什高台民居只有数百年的历史,但是建筑装饰非常丰富。今天喀什地区能够见到的传统民居建筑样式,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宗教建筑风格的影响。高台民居建筑在风格上部分有宗教建筑艺术的风格特征。

门作为建筑装饰的一部分,同样也受到了宗教建筑装饰风格的影响。伊斯兰教在公元前10世纪传入喀什地区,在喀喇汗王朝的影响下,喀什地区大部分居民信宗教,接着又开始对地方文化进行宗教化。先前的佛教、景教、祆教、摩尼教等在喀喇汗王朝统治时期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压,有些宗教遭到了灭顶之灾。在高台民居建筑中,可以见到许多造型各异的外来风格的装饰,不同形式的拱券、多样的植物纹饰、丰富的几何图案构成等。但高台民居建筑的艺术风格有别于国外的建筑装饰艺术风格,因为少数民族对其进行了本土化和民族化。从本质上来看,少数民族工匠传承了中华文化多元的特性,传承了本民族艺术中的形式美感,除了受到宗教文化禁忌的图案(人物和动物)不表现之外,对其他民族的图案艺术也进行了吸收和借鉴,进而作为高台民居建筑装饰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维吾尔族人还结合地域特色进行了新的艺术创造,他们把富有地域文化特征的装饰图案融合到民居建筑之中,丰富了民居建筑的格调。

高台民居建筑地域性突显的特征说明,我国对于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采用“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2]的理念对新疆进行有效的管理。喀什地区高台民居能够得以保存下来并延续这种地域风格,说明高台民居建筑是维吾尔族文化历史的见证。对民居建筑进行合理的开发和保护,能够使我们对维吾尔族民居建筑有一个直观上的认识和感受。门作为建筑中的重要构件,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高台民居通过门饰,向公众展示着一段辉煌而曲折的民族文化历史。它不仅是喀什地区民居建筑文化的历史,而且也是少数民族的民居建筑历史。喀什高台民居建筑的门饰之所以让观者有新鲜感,主要是因为它承载着喀什地区的厚重的文化历史,也蕴含着深刻的地域审美文化特性。

2.高台民居门的装饰特征

高台民居中门的装饰较为丰富,无论是图案的选择、色彩的搭配还是装饰的部位都极为考究,从中可以看出喀什艺人的匠心独运。细小的雕花、严密的线条、丰富的色彩,能够给观众带来新的视觉和文化上的新鲜感。较之内地民居建筑的门饰,高台民居的门在装饰设计上更为丰富。究其原因是高台民居处在古丝绸之路上,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形成了多元的审美文化。维吾尔族人浸润在东西方文化的氛围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本民族的审美文化特色。因此,高台民居门的装饰是历史审美文化的积淀和反应。

按照维吾尔族的习俗“对于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和物品,都要进行精心的装饰”[3],门在高台民居建筑中具有突出的地位。门不仅作为居住者进出的通道,而且还是居住者身份地位的象征。通过对门进行精心的装饰,不仅可以实现民居建筑美观的视觉效果,而且还可以显示出居住者的审美能力。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高台民居中门有多种风格和样式。维吾尔族人对门的装饰习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门洞。门洞一般呈拱形,门洞周围的墙壁是装饰的重点部位,上面有拼砖雕饰或者刻纹(线)。二是门板上的雕饰。雕饰以花卉图案、几何纹样为主。三是门的装饰色彩。门的装饰色彩一般是以单色作为主色调,红色是最常见的一种颜色。或者以木料的原色为主,再配以其他的颜色作为局部的点饰。门在整体上显得古朴或华丽,主要与居住者或者族群的审美喜好有关。

对高台民居进行调查发现,高台民居早期的门主要是木门。制造木门的材料是当地的杨木、杏木等,这些木料较为结实、耐用,有的木门用了几十年还在使用。高台民居有些木门保持了木料的原色,也有些木门为了防腐蚀会在木门表面涂上油脂或者油漆。在木门的上面,用雕刻进行装饰,装饰图案多来自民族传统图案或者外来风格的图案。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文明生活的进步,高台民居内的门悄然发生变化。在门的材质上,主要是用金属材料制作。因为金属材料制作的门在价格上比传统的木门更具有优势,所以有些居民就把先前破旧的木门置换成了金属材料的门。虽然金属门在高台民居内经常可以见到,但是在门的装饰风格上并没有多少改变,仍然以具有维吾尔民族特色的门为主。

高台民居的门在造型方面,门洞一般做成拱形。有弓形拱券、平拱券、圆拱券、尖顶拱券、三心拱券等。一般是以弓形拱券的门洞为主,尖顶拱券的门洞偏少。在门框的四周位置一般用雕刻进行填充,或者在靠近门洞墙面上饰以拼砖花饰。拼砖有定型烧制和现场凿、磨制成。砖饰图样极为丰富,有矩形、方形、圆面、菱形、四边形等。拼花有八瓣菱形、八角形、四角棱形等。匠人们根据建筑的需要进行营建,给人在视觉上形成一种凸凹不平、错落有序的感觉。在门的装饰纹样方面,主要有植物纹饰和几何纹饰。植物纹主要有缠枝纹、草叶纹、石榴纹等。几何纹主要有回形纹、方格纹、圆形纹、棱形纹等。门的装饰手法则强调对称。纹饰图案主要位于门的上半部和下半部。装饰纹样在用色方面,以黑色、绿色、红色为主,兼以蓝、黄作为点缀色。

从高台民居门的装饰来看,其在造型、纹样、色彩等方面都有着地域性的文化审美特征。对于不懂喀什地区文化和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观众,对高台民居门饰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只能够被门饰的视觉效果所吸引,很少能够懂得其中的文化审美内涵。因此,高台民居门饰会给观众以怎样的文化审美体验,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3.高台民居门装饰的地域审美文化表现

审美文化是人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是人工的而非自然的。高台民居门的装饰是地域审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喀什地区维吾尔族长期社会生活实践的结果。其在民居建筑构件上的差异,说明少数民族在传统民族文化方面具有多元性的特征,是中华文化体系的审美集体意识的自我构建和体现。门作为民居建筑的一部分,对其进行独特的装饰,才能称它为艺术,同时也彰显了地域审美文化特色。

喀什高台民居中的门洞装饰有的较为丰富,有的又显得极为简略。它在总体上遵循了一个原则,即门洞一般采用弓形拱券、圆拱券或者平拱券的形式来构建。拱券技术最早来源于罗马,后来广泛运用于建筑传播到世界不同的地区。喀什高台民居的门洞采用不同拱券形式,说明少数民族在审美上的个体差异性。然而高台民居普遍采用拱券作为门洞的装饰,这并不是民居文化中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而是与维吾尔民族的信仰有很大的关系。过去少数民族普遍信奉宗教,受宗教因素的影响,他们将宗教风格的建筑融入了民居建筑之中,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宗教建筑文化。拱券建筑并非伊斯兰建筑的原创,但是宗教文化却赋予了拱券特殊的意义,对拱券有着非同寻常的理解。“穆罕默德曾说要用精神之圣水去滋润每个教徒的心田,使得他们精神得到永恒。他的思想和教义在建筑的形式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在所有清真寺门形都是以水滴的上半部分形态来仿制的。”[4]从这个方面来理解,在高台民居中有些民居的门洞做成尖拱券就不难理解。维吾尔族在门洞上运用拱券,不仅是为了体现民居建筑的美观,而且是为了展现维吾尔族的文化观念。但是随着现代文明的推进,这种传统的装饰方式也在悄然地发生着改变。

门洞的墙面周围一般都饰以拼砖花。砖花以黄褐色为主,有着不同类型的图案,匠人们根据不同的花型对拼砖进行处理,然后拼接成不同的图案和形状,再用墨与水泥混合勾缝,形成了强烈的视觉效果。远处观看有凸凹不平的视觉效果,近处观看细部的纹饰精美无比。在视觉上整体感觉有一种错而不乱的秩序美。高台民居的砖花有着自身独特的元素,在建筑拼砖花砖饰的表现上有着独特的创造,在主体思想上保持了维吾尔族装饰艺术的特征,在砖饰的形式上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把高台民居的建筑与西亚的伊斯兰民居建筑进行比较,高台民居在砖花设计上有着浓郁的维吾尔族传统的文化特色,体现出一种世俗性的文化审美特征。西亚的伊斯兰民居建筑就没有这样的装饰特点。西亚民居在门的装饰上较为繁密,在表现手法上也不尽相同。虽然两地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但是在民居的表现形式上有着较大的差异。

维吾尔族匠人在门上雕刻的花纹具有地域性的审美特色。从对高台民居的门进行调查发现,在门上使用雕刻尤为常见。雕刻一般都是浅浮雕,主要是花卉纹饰和几何纹样。这些花卉纹饰部分是喀什地区土生土长的花卉。雕刻的花卉纹饰图案一般都经过了匠人们的二次加工处理,花卉纹饰的造型并不是非常的突出,而是融合在整个门饰当中。除了花卉图案之外,有些居民的面饰有伊斯兰艺术风格的图案,诸如伊斯兰教建筑中运用的尖顶或者其他带有宗教吉祥寓意的图案。这种做法与中原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在门饰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因为中原地区在门饰方面呈现出简洁大方的特点,一般很少用浮雕或其他的图案作门饰。

受到日照时间的影响,高台民居中的居民喜欢亮丽的颜色。在阳光的照射下,高台民居的建筑被阳光所笼罩,形成了较为和谐统一的暖色调。在统一的暖色调之中,高台民居的维吾尔族人为了调节对于建筑色彩的需求,就对建筑部件的色彩稍加改造形成新的色彩关系。门作为高台民居建筑装饰的一部分,也是重要的装饰区域,从中可以体现出地域民族审美文化的特征。从门涂绘的色彩来看,观众会被古朴厚重的颜色所吸引。门的颜色以红色和黄色(主要是木料的原色)为主。红色是一种热烈的色彩,在维吾尔族器物中运用得较为广泛,例如衣服、花帽以及其他生活用品上都有使用,它象征着幸福吉祥。把门用红漆进行涂绘与内地一些民居建筑的门饰有相似之处。有些大门不用红漆涂绘,而是直接保持木料的原色,有一种庄重素雅的感觉。但是现代高台民居中的门饰也出现了新的色彩观念。从高台民居建筑装饰的传统来看,门饰的色彩较为单一。然而伴随着喀什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少数民族对现代文化审美的向往,使得维吾尔族人在门饰颜色的认识上产生了很大的改变,开始出现了绿色或蓝色的大门。这种门一般是由金属材料制成,与传统的民居门饰有着不同的视觉审美感受。但是外地的观众很难分辨出维吾尔族人的现代民居门饰与传统的民居门饰在色彩上的差异,因为有些色彩在传统的门饰中是不存在的,比如蓝色的或者绿色的大门。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传统的门饰色彩已经不能够满足维吾尔族人对现代审美文化的追求。面对现代审美文化的冲击,维吾尔族人也在不断地审视传统的审美文化,以至于有一些维吾尔族青年在认识传统民族审美文化上变得模糊,甚至讲不清楚其中的缘由。

4.结语

对高台民居中门的纹饰进行了仔细的探考,不能够把高台民居中的门饰归功于宗教文化。一方面,大部分纹饰来源于少数民族的传统,另一方面,喀什地区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文化的交汇点,多元文化是维吾尔族丰富民族文化成长的基础。当然伊斯兰艺术我们也不能把它都归功于伊斯兰教文化,因为伊斯兰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也借鉴了其他的文化形式(拜占庭文化、罗马文化以及中国古代文化等)。高台民居中门饰在整体装饰风格上较为突出,在地域特色上尤为明显。原因是历史上多种文化传播到喀什地区,高台民居中的维吾尔族人在审美文化上有了更多选择的可能。由于地处西域,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环境中并没有多少颜色能够来调节人们对于色彩的现实需求。门饰给人一种新的视觉享受,也给整个庭院带来了生机。从人居环境的视角来看,这种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门饰,既丰富了居民生活,又增加了生活中的美感。

注释:

[1]《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http://www.scio.gov.cn/zfbps/32832/Document/1659930/1659930.htm,2019年7月21日。

[2]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155页。

[3]《维吾尔族花毡技艺》,http://www.tlf.gov.cn/xwysym.jsp?urltype=news.NewsContentUrl&wbnewsid=25425&wbtree id=280,2009年10月26日。

[4]金剑平:《数理·仿生造形设计方法》,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32页。

猜你喜欢
高台维吾尔族民居
新疆乌鲁木齐维吾尔族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情况调查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浅析新疆维吾尔族舞蹈表演
危如累卵
通海高台
维吾尔族老人长寿三要诀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