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战旗美如画

2020-12-06 10:34欧阳青
党史纵览 2020年9期
关键词:纵队军团敌人

欧阳青

第三面战旗 牺牲决胜团

授旗时间:1933年10月

授旗时战斗序列: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

批准领导机关:江西省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牺牲决胜团”战旗以南部战区陆军某集团军排头兵的英姿亮相,猎猎飘扬在第二列第二辆猛士敞篷越野汽车上。这面战旗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鲜红的旗面正中“牺牲决胜团”5个遒劲有力的繁体魏碑大字,辉煌醒目,气势如虹,与中部战区陆军某集团军的排头兵“铁军”戰旗左右呼应,非常抢眼;二是旗面上款题写着“授予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一师一团”这15个规范端庄的繁体宋体字,震撼人心。当人们看到“牺牲决胜”4个字时,不禁会对这种壮怀激越、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英雄气概发出由衷的赞叹;无不为这种绝地反击、最终制胜的英雄壮举而欢呼喝彩。而当“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一师一团”这一排字印入人们的眼帘时,又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击力,因为这是军内绝无仅有的“四红一”番号。

红一团因其骄人的战绩和辉煌的革命历史,后来常被人们夸赞为“大红一团”,而该团“四红一”的响亮番号历来更是为广大军迷所推崇和研究。

回溯军史,红一团的“四红一”番号最初始于1933年6月7日,即红一军团在江西省永丰县藤田镇所进行的整编。当时,红军改小师小团为大师大团,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七师被整编为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于是,中国工农红军史上唯一的“四红一”正式番号横空出世。根据统计,一直到1937年8月25日,红一团被缩编改称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团第一营为止,在4年又2个月的时间里,“四红一”番号断断续续一共被使用了1年8个月,即1933年6月至12月、1935年8月至9月、1936年1月至12月。其余时间则为“三红一”番号,即第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或第一纵队第一师第一大队或第一方面军第一军第一团。

能够使用“四红一”或“三红一”一贯到底的番号,至少证明这支部队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排头兵的性质,其次是革命历史深长,第三是战斗力很强,第四是战绩不俗,第五是综合素质高。

仅从革命历史深长这一点来看,红一团及其前身部队都够这个资格。1927年11月,中共赣西特委组织领导吉安、兴国、分宜、安福、永丰等县部分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即著名的赣西起义。12月,赣西起义武装分别被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七、第九纵队,这就是红一团最早的具有游击队性质的前身。1928年9月,第七、第九纵队被合编为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在中共赣西特委的领导下,该团于吉安、永丰、兴国三县之交的崇山峻岭中建立了东固革命根据地,有力地配合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被当地群众誉为“上有井冈山,下有东固山”。

不过,由于东固山根据地的部队游击性质较重,较之井冈山根据地的红四、红五军得到的正规训练和实际战斗要少,所以直到一年半之后的1930年1月,才由江西红军独立第二、三、四、五团为基础组建红六军。这样,红六军就出现了资历虽老,却是新军,战斗力也稍欠的情况。但是,红六军在首任军长黄公略的率领下,克服不足,发扬优长,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迅速追赶,部队进步很快。1930年4月,中共江西省委特派员在巡视报告中指出:在短短时间内,由独立第二团和独立第三团组成的红六军第一纵队“在吉安北部共作战七八次,只打了一次败仗,且系安全退却,其余都是胜仗。峡江之役,第二团共获敌枪70余支;三曲滩,第二团获枪20余支;袁州(今宜春)之役,第三团获枪20余支”。不久,一直在红四军前委工作的红六军政治委员陈毅回到部队,与黄公略一起狠抓部队素质,严明军纪,部队战斗力又提高一截。

1930年7月,红六军被改编为红三军,并与红四军、红十二军一起合编为红一军团。这样,这支朝气蓬勃的“小老虎”便与两支王牌部队并驾齐驱,并且一亮相红三军就排在第一位,当上了排头兵。这既是老大哥部队的谦虚,也是对新部队的鼓励。毛泽东在《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一词中,用“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的词句,对黄公略及其率领的红三军给予很高的赞誉。很快,陈毅调任新成立的红二十二军军长,这也是上级对他在红三军工作的肯定。

8月,奇袭文家市时,黄公略指挥红三军第一、三纵队首先从文家市后山发起进攻,迅速占领了高升岭、棺材岭等制高点。但在第一纵队向下猛冲时,遭敌顽抗,未能突破。不久,黄公略亲率第一、三纵队再次发起冲锋,终于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一举歼敌3个团又1个营,取得了红一军团成立后的第一次大捷。此后,在战醴陵、攻吉安期间,红三军都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一支强有力的战斗部队。因此,黄公略在当时与朱德、毛泽东、彭德怀并列,被称为“朱、毛、彭、黄”。

1930年12月,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反“围剿”。红军主力遵照毛泽东、朱德提出的“撒开两手,诱敌深入”方针,于12月29日转移到江西宁都黄陂镇西面君埠及其以北一带隐蔽集结。奉命担任正面攻击任务的红三军,以主力红七师(由红三军第一纵队改编而来)为先锋,于30日拂晓进占黄竹岭前方的木坑以北地区和亭子岭主要阵地,居高临下迎击国民党军张辉瓒第十八师。等到日出雾散,张辉瓒的先头部队正爬山时,红七师立即开火,接连打退敌军的几次进攻。战至中午,敌展开2个团的兵力,向红七师猛攻。由于红军总部抽不出增援部队,红七师一时陷入苦战。下午3时许,敌张辉瓒师4个团完全展开,多路攻击,红七师仍咬牙坚守阵地。就在此时,红十二军主力向敌侧后突袭,红四军和红三军团部队也从龙冈北面的高山冲下,敌军顿时全线崩溃,一片混乱。红七师和兄弟部队一起直捣张辉瓒师部,取得全胜。龙冈战斗,红军全歼敌第十八师师部和2个旅,俘虏敌师师长张辉瓒以下官兵9000余人。龙冈战斗的胜利,吓得敌谭道源第五十师仓皇向东韶逃窜。1931年1月3日,红军分3路追击敌谭道源师至东韶,红七师和兄弟部队从东韶以南的山中冲出,与敌激战至下午4时,谭道源带领残部向宜黄东南逃去。此役,红军歼敌谭道源师过半。

1931年4月初,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反“围剿”。红军主力仍然遵照毛泽东、朱德倡导的诱敌深入方针反击敌人。红七师先是单独执行任务,牵制西南面的敌军蒋光鼐第十九路军,然后从兴国县江背洞、龙冈头快速向东固集中。5月中旬,红七师和兄弟部队走小路到白云山区,在中洞南侧山林中隐蔽,居高临下,监视敌人动向。等敌公秉藩第二十八师经过中洞时,红七师立即从山上以战斗队形横压下来,势不可当。同时,红九师也在敌后像铁钳一样紧紧咬住敌人。在前后夹击下,敌人溃不成军。红军一直打到桥头冈敌司令部,俘虏敌师长公秉藩(后逃跑)在内的全体官兵。5月18日,红七师乘胜追击敌上官云相第四十七师和郭华宗第四十三师一部于水南。敌军背水而战,所架便桥被当地群众拆毁,终被红军击溃。第二天,红军围攻白沙,截住逃敌,歼灭第四十三师一部、第四十七师第一旅残部,接着又在沙溪镇攻打敌郝梦龄第五十四师。5月22日,红军乘胜向东横扫,攻击中村之敌高树勋第二十七师。红七师起初担任总预备队,把守濠源一带,防止敌人逃跑。由于敌第二十七师八十一旅盘踞在中村附近的高虎脑险峰负隅顽抗,战斗陷入僵局。于是,红七师被调上前线,担任右翼攻击任务,与兄弟部队一起进攻南团村,经过9次冲锋不克,与敌相持。这时,朱德、毛泽东亲临前线指挥,调红四军第十二师迂回到中村右翼,攻敌侧后,配合红七师等部队再次发起冲锋。经两昼夜激战,敌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只好败退突围,往北面的招携村逃去。中村战斗胜利结束。5月25日,红军兵分3路向广昌进军,红七师随红三军进至广昌甘竹阻击敌人。战斗开始后,红七师作为主力向南丰方向追击国民党军第六路军朱绍良部毛炳文第八师和许克祥第二十四师,截断了广昌守敌的退路,从而保证了红四军夺取广昌,击毙朱部第五师师长胡祖钰,全歼守敌。5月31日,红三军团和红十二军奔袭建宁,红七师在侧翼掩护,保证了红军主力取得歼灭刘和鼎第五十六师逾3个团的胜利。

1931年7月初,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反“围剿”。红七师先是让出通向瑞金、于都和兴国的大路,诱敌南进,接着转移到兴国老营盘一带集结。8月初,红军在三面受敌的情况下乘夜东进,從敌人间隙中向莲塘方向转移。8月7日,红七师攻占莲塘,歼敌上官云相第四十七师逾1个旅,接着又在良村歼敌郝梦龄第五十四师大部。8月11日,红三军向龙冈佯动,保证了主力在黄陂歼敌毛炳文第八师逾4个团。红军三战三捷,缴枪万余支。

1932年12月开始,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反“围剿”。红七师隐蔽集结于金竹、大坪地区,担负左纵队右翼的主要突击任务。待敌李明第五十二师进入蛟湖、桥头一线时,红七师以一部突然发起攻击,将敌第五十二师第一五四旅行军纵队在蛟湖拦腰截断。接着,红七师主力和红九师向进至大龙坪的敌第五十二师师部猛烈攻击。经3小时激战,红军歼敌第五十二师大部,敌师长李明被击毙。在草台冈战斗中,红七师作为突击力量之一参加了制胜的黄柏山之战,与兄弟部队从南北两个方向向国民党军后纵队发起攻击,占领了黄柏山、徐庄、徐家段等要点,为歼灭敌第十一师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此战,国民党军第十一师师长萧乾及其参谋长和第三十二旅旅长均被红军打成重伤,第三十一旅旅长黄维坐着担架逃跑,敌前纵队闻讯后仓皇向南丰退却。至此,国民党发动的第四次“围剿”被打破。

在笔者记叙模范红五团战绩的一文中,曾经讲过时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周恩来热烈赞扬红五团是红一军团中“三个铁拳之一”,也是红一军团的“三虎之一”,而另外两个“铁拳”和“老虎”,便是红四团和红一团。之所以夸赞这几支部队为“铁拳”和“老虎”,是因为他们有着超强的战斗力、勇猛的战斗作风和傲人的战绩。这种说法不仅在指战员之间口口相传,更是经过实战考验和组织检验的。上级首长经过归纳提炼,在适当的场合予以公开表扬,就代表了组织的认定。

如果说英勇冲锋第四团是“大虎”,模范工作第五团是“二虎”,那么,牺牲决胜第一团就是“三虎”了。“三虎”虽然是小老弟,但有时甚至更加生猛铁血,一路陷阵突击、决战取胜。

红七师被改编为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后,指战员们的荣誉感和干劲倍增。从1933年9月起,历时一年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了,红一团经历系列苦战,接受了严峻的考验。最初,党内“左”倾冒险主义者积极推行“御敌于国门之外”“短促突击”“分离作战”等一系列错误的战略战术,红一团随主力部队冒险进攻,全线出击,付出了不少代价;后来依托堡垒,实施短促突击,又打了不少硬仗、苦仗、恶仗。尤其是1934年2月下旬在赣中黎川县三岬嶂战斗中,红一团表现勇猛,战绩突出。当时,国民党军李树森第九十四师,在傅仲芳第六十七师和霍揆彰第十四师配合下,向三岬嶂展开了攻击。红一军团首长命令红一师必须迅速占领三岬嶂要地,并且坚决守住。受领任务后,红一师师长李聚奎立即命令红一团团长杨得志率部抢占三岬嶂,从正面顶住进攻之敌,坚守住阵地,不让国民党军前进一步;命令红三团从侧后佯攻,红二团从右翼打击敌人。三岬嶂约500米高,山底周围是一马平川;山峰突兀陡峭,山坡坑洼不平,长满了杂草和树木,易守难攻。杨得志指挥先头连急行军赶到三岬嶂以后,观察了地形,把团指挥所设在深坑里。随后,红一团主力到达,迅速在三岬嶂占据有利地形,抢修工事,挖卧沟、跪沟,从山腰到山顶修了好几层。战斗打响后,国民党军在多架飞机轰炸扫射的掩护下,疯狂地向三岬嶂进攻。由于红二团从侧翼攻击的力量不足,敌人一下子冲到红一团阵地前沿,情况万分火急。激战从拂晓一直打到傍晚,红一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中陈正湘指挥的第二营只剩下不到100人。但红一团全体指战员拼尽全力顶住敌人,咬牙坚持到了红四团增援的到来。此后,由红一师首长统一指挥红二、红四团从侧翼向敌人狠狠攻击,红一团从正面压下,红三团从侧后攻击。一声令下,4个团的红军向敌人猛烈攻击,把敌人的阵脚一下子打乱了,迫使敌第九十四师慌忙撤退。红一团乘胜追击了好几里地,守住了三岬嶂。战斗结束后,红一团受到上级的表彰,团长杨得志、营长陈正湘、连长刘应梅、排长宋玉琳等荣获三等红星奖章。红一军团在全军团倡导学习红一团敢打敢拼的战斗精神,总政治部的《红星报》上刊登了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撰写的题为《把第一团顽强抗战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起来》的社论文章。文章中写道:“虽然敌人的飞机和炮弹轰炸之声震动了山谷,但丝毫不能震撼我红色战士的心胆,敌人以数倍的兵力,分几路向我冲锋,亦被我英勇沉着的战士,以顽强的反冲锋打坍下去!并且协同突击部队,将敌整师兵力全线击溃,这应当写在我们的战史上,成为我第一团三甲(岬)嶂上光荣战斗的一页!”

1934年9月,红一团作为红一师主力,在兴国县西北的高兴圩、狮子岭坚守一个月左右,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没有丢失一寸土地,打完了第五次反“围剿”的最后一仗。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主力踏上了战略转移的长征之路。长征途中,红一团担负左路红一师右纵队的先遣任务,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时,夺新田、穿汝城、战潇水,血战湘江守卫脚山铺;二渡乌江时,一渡天险回龙场,二闯天险梯子岩;四渡赤水,助攻遵义城;主攻强渡大渡河,策应协夺泸定桥;翻越梦笔山,穿过松潘大草地;北上白龙江,安抵哈达铺,继续创造着辉煌壮烈的英雄战绩。

红一团以“甘于奉献,不怕牺牲;能打仗,打胜仗;勇于决战,最终决胜”的精神闻名全军。溯源该团93年的光荣历史,记录了牺牲决胜的辉煌。在发展壮大的历程中,这支英雄的部队又先后聚合交融了3支红色血脉,即源于秋收起义武装的红十五军第三十一师第九十三团、源于红军少共国际师的红十五师一部,以及由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三营一部演化发展而来的第一师第三团第三营。这些部队的编入,进一步增强了红一团的战斗力和综合素质。此后,在中国革命的炮火硝烟中,这支勇于牺牲决胜的部队,始终是一支所向披靡的无敌劲旅。强渡大渡河、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五壮士血战狼牙山……这些光辉的战例战绩闪耀于红一团的战史中。1985年7月,在全军精简整编中,该部队几经演变,被改编为陆军第四十二集团军第一六三师第四八七团,现编制序列为南部战区陆军某集团军合成第一六三旅。

(责任编辑:徐嘉)

猜你喜欢
纵队军团敌人
动画IP《海底小纵队》推出大电影
中国军团东京奥运38金全记录
珠江纵队在中山成立
《粤中纵队之歌》情景歌舞剧牵动阳春观众心
“绿豆军团”成长记
稀奇古怪的敌人
稀奇古怪的敌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为什么企鹅以一列纵队行走?
候鸟越过深白色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