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建龟殷铁路

2020-12-06 10:34章义方
党史纵览 2020年9期
关键词:敌机志愿军部队

章义方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虽然战场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情景却永久地留在我的记忆里,至今仍历历在目。

姐夫牺牲 主动请战

1933年10月5日,我出生在安徽省青阳县庙前街西古港坂,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1951年4月,我的父亲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庙前区干部扩大会议上,替我和我的姐夫报名参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次月,未满18周岁的我和结婚才一年多的姐夫陈光泽同一天入伍,离开家乡。到县城后,姐夫被华东新兵训练第四十五团接到宣城水东镇训练了一个月,即匆匆开到朝鲜战场去了,不久遭遇敌机轰炸牺牲。我被留在青阳县独立营二连当见习文书,后来华东新兵训练营第四十六团来青阳接新兵,名单上本来没有我的名字,但我主动要求跟其他新兵一起走,像姐夫一样奔赴前线,报效祖国,他们欣然同意。我随他们到南陵县训练,被安排到连部当第二文书。由于姐夫是烈士,连部对我特别照顾,不让我参加班排训练。后来,因朝鲜战争开始和平谈判,不需要这批新兵入朝了,上级指示:全部“回乡待命”。他们把我一个人留下交给皖南警备第五团(驻南陵县),不久部队被整编为安徽农业建设第五师第十五团,我被分配在团司令部军务股当见习统计员。

紧急动员 奔赴前线

1952年11月美国大选,杜鲁门下台,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这位曾在二战中指挥过诺曼底登陆的军人总统,在朝鲜战争中,采取一面拖延谈判、一面秘密筹划在我侧后进行冒险登陆的策略,打算在朝鲜战场搞第二个“诺曼底”。可是,他这次找错了对象。毛主席极其英明,洞察其奸,于1952年12月20日及时发出命令:“准备一切必要条件,坚决粉碎敌人登陆冒险。”党中央随即决定扩充志愿军铁道部队,在朝鲜北部新建一条龟城至殷山东西走向、长129公里的新铁路,将3条纵贯南北的老铁路干线串联起来,以确保人员物资及时灵活运送。中央军委决定,调安徽农业建设第五师入朝。命令规定:所有临时单位人员、住校学员、住院伤病员,一律回归原单位,全师按编制满员入朝。部队接到命令后火速动员整装。我团采取边开进边动员的方法,从安徽铜陵市普济圩农场夹山分场出发,在枞阳县老洲头码头乘登陆艇到南京浦口,经过换装,乘火车到鸭绿江北岸附近休整了几天,做好入朝的准备工作。

入朝前,上级正式宣布,安徽农业建设第五师整编为志愿军铁道工程第十一师,下辖3个团,即志愿军铁路工程第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团,部队入朝后的任务是抢建新铁路,并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必须抢在敌人登陆之前即1953年4月底之前修通龟殷铁路,任务极其紧迫、艰巨。为了帮助指导部队修铁路,中央还急调了一批工程师、技术员和铁路老职工参加。同时,部队还宣布了严格的出国作战纪律:中国是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名义入朝参战的,面对的是以美国为首的以联合国名义参战的16个国家的军队,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清理一切有关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标志,所有档案、文件、资料和胸章、帽徽等全部留在国内,每人只佩带“中国人民志愿军”符号。每人验血,将血型记在胸章背面和帽子衬里上,以便负伤时抢救输血。为了尽量减少人员流动,避免遭敌机轰炸伤亡,上下级联系主要是通过电台、电话,使用密码和暗语,部队各单位领导人和重点工程均编代号,要求做好保密工作。朝鲜成年男性基本上都当兵上前线去了,留守的女性特别多,对志愿军特别热情,我部队官兵应尊重民风民俗,凡奸污妇女的,发现一个枪毙一个,决不姑息。单位、个人一律轻装,便于入朝后步行军。

1953年元月某日傍晚,我部队通过鸭绿江进入朝鲜,连夜步行军后又连续行军到三所里一带我团施工区域。三所里既不是城镇,也没有大村庄,但在朝鲜战争中特别出名。据说我三十八军“万岁军”的美名,就是在三所里战斗后获得的。我团行军途中,可见大路两侧废弃的坦克等装备比比皆是。我们团部驻在旁边山沟里,大部分住帐篷,我们军务股住在一户老百姓家,与他们同住一个炕。这里只有几户人家,对志愿军都很热情。当时我也学会了几句朝鲜语,如阿巴基(老大爷)、阿妈尼(老妈妈)、阿基妈尼(大嫂),这样称呼让他们感到更亲切。

战胜重重困难 出色完成任务

入朝后,我的第一个任务是随陈喜股长参与接收祖国分配来的铁路职工,给每个连队分配1名领工员或者领工长,还有几名技术工人,具体指导部队施工。此后我们三十三团随军职工的工作安排,一直由我具体兼管。

抢修龟殷铁路是中央临时决定的,一切需要从零开始。毛主席要求鐵道部队:“一月入朝,二月开工,四月完成。”任务如此急迫,只能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全线几十个团的部队,一字形摆开,尽量避开大山等难啃的骨头。我团承担1段便线和2个较小便桥建设的任务。部队在开进的同时,各级领导利用一切机会,运用各种形式,反复动员鼓励,干部战士个个士气高昂,特别是在三十八军英雄事迹的鼓舞下,大家纷纷表决心,争当英雄连、英雄排、英雄班,人人争当英雄,不当狗熊。

入朝后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敌机几乎天天来袭扰。借鉴兄弟部队经验,我们很快学会了一套对付敌机的办法:听到警报枪响,每人把从国内带来的一块白布盖在身上就地卧倒,与大地白雪融为一体,敌机不易发现,而且当时的敌机中敌侦察机居多,渐渐地,官兵们也不在乎了。施工中最大的困难是:当时朝鲜北部气温只有零下二三十摄氏度,地冻三尺,一镐挖下去只出现一个白迹,战士们的手被震麻震裂出血,地面却坚硬如常,根本挖不动。面对这个共性问题,干部战士都在苦苦摸索,这时,兄弟单位传授了经验:用炸药炸。各个单位都开始采用炸药炸冻土,炸出裂缝,再撬开冻土。我团二营八连连长张维阔同志,要求各班组成突击队,摸索出打洞、装炸药、堵洞门的窍门,避免放冲天炮浪费炸药,总结出了一套节药增效的经验。兄弟单位也不断传来挖拐子洞等办法。八连及时要求各班组学习应用,效果确实很好,一炮能炸出几十方冻土。后来又在堵炮门上下功夫,堵得越紧实,爆破的效果越好,有的一炮能炸一两百方冻土。此后,八连还发明了一拐二拐,各班同时放连环炮,一次炸三四千方,大片大片冻土被震裂震酥震飞,施工进度大大加快。此时八连运土工具不够,就发动战士上山采藤编筐,砍伐树木,锯大木段子夯土……团党委迅速总结推广八连的经验,全团施工又进一步加快。这时团党委又反复强调,在抓进度的同时,一定要确保质量。强调冻土不能做填土,填土必须反复夯实……便线便桥也不能马虎,要保证火车安全通过。

我团便线建设任务完成较快,但三连、十一连负责的2座小桥建造吃了很大苦头。小桥两端各建一个桥墩,是用枕木垛搭成的,建设较为顺利,但因目标较大,多次被敌机炸坏炸毁。因枕木垛是指挥部已提前预制的,运来就可以搭建,高低可用木头垫调整,敌机炸坏后,很快就可以修复。不过,因不是重点工程,没有高炮掩护,在遭敌机几次轰炸时,伤亡了不少战友。

我团工程施工进度快,完成早,八连经验的引领作用功不可没。工程任务完成后,八连文书吕桂文和文化教员赵树华二人自编自演小节目,其中有歌颂连长的,如:八连连长张维阔,他的事迹唱不完……此节目在团部演出后,给人印象特别深刻,我至今不忘。

因我团任务完成较早,师部决定从我团抽调3个连队支援三十一团苏民洞大填方工程建设,主要是帮助挖土、运土。这个大填方是龟殷铁路全线重点工程之一,建成后,朝鲜首相金日成在志愿军领导陪同下,来工地视察并慰问了部队官兵。

整个龟殷铁路工程建设,在中央正确领导下,在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密切合作下,经过全线各部队日夜奋战,顽强拼搏,于1953年3月30日胜利完工,仅用60天时间就完成了原定90天的任务。这是抗美援朝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提前1个月建成129公里龟殷新铁路的消息在中朝两国报纸同时公布后,汉城美军电台惊呼:共军火车天外飞来,中共志愿军是什么奇迹都能创造出来……美军见二次登陆扩大战争无望,谈判桌上又占不到便宜,便老老实实于1953年7月27日签署了停战协议。

1954年4月,我因表现突出,在朝鲜战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我十一师部队回国,整编为铁道兵第十一师(现为中铁十六局),我团为五十四团,然后立即奔赴南方,相继修建鹰厦、襄渝等多条重点铁路,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1981年12月,我从铁道兵部队转业到安徽日报社纪委工作,直到1993年退休。

60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每当回忆起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我总是倍感自豪,更为我们安徽农业建设第五师和铁道兵部队而感到骄傲!我们虽然出国晚、时间短,但在关键时刻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此时此刻,我也更加怀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亲人和战友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责任编辑:章雨舟)

猜你喜欢
敌机志愿军部队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敌机不可怕 让民工吃饱更重要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抗美援朝,美军阵亡人数为何比志愿军的低
云山战役中志愿军的作战要览
灾难现场,这支华侨华人的“志愿军”令人动容!
单兵扛导弹
敌机不支,腾空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