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

2020-12-06 10:26李娟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自然段语句词语

李娟

教学目标:

1.认识“妙、奏”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呢”,会写“妙、演”等13个字,会写“美妙、音乐家”等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3.能找到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并填写在图表中,借助图表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4.能联系生活经验,借助分类的方法,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词语的生动性,掌握分类积累的方法。

教学重点:分类理解词语,体会词语形式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词语的生动性,掌握分类积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语页,明确单元目标

1.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七单元。关于这一单元,你有哪些了解?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导语页和目录。总结提炼关键词:大自然、生动、积累、想法,引导学生围绕这几个关键词说出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读准表示声音的词语

1.自由读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2.默读课文,圈出描写声音的词语。

3.学生认读下列词语:

美妙  呢喃细语  滴滴答答   淙淙  轻轻柔柔  雄伟的音乐  叽叽喳喳  潺潺

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热闹的音乐会 叮叮咚咚  唧哩哩唧哩哩  哗哗  充满力量

三、按描写对象分类,感受词语的丰富性

1.把词语自由分类。

同学们,大家把屏幕上的词语已经读准确了,仔细看看,这些词语你能分分类吗?

2.按照描写对象分类。

刚才大家的分类都有一定的道理,现在我们按照描写对象来分类,可以分成哪几类?(这些词语分别描写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

学生分类,课件通过变色的方式演示分类的结果。

3.学习全文中心句。

同学们,“美妙”这个词在文中很特别,它描写的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事物,而是对大自然声音的概括。(出示句子)请齐读这个句子。

4.抓住关键词,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1)学习描写风的段落。

同学们,我们已经读准了描写声音的词语,现在我们要通过词语读出声音的变化。(生练习读词语:轻轻柔柔、充满力量、呢喃细语、雄壮的乐曲。)

把这些词语放在句子中再读一读。

“呢喃细语”应该怎么读呢?我们先来理解一下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你有哪些发现?

这一段写的是风的声音,哪句话概括了这一段的内容?(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这句也就是这一段的关键语句。

(2)总结学法,自学描写水和动物的段落。

总结学法。我们抓住分类的词语学习了第二自然段,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第二自然段的?

预设:我们先读了表示风的声音的词语,读出了变化;接着利用这些词语的变化,读出句子的变化;最后找到关键语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自學第三、第四自然段

学生汇报过程中,学习重点句:当小雨滴汇聚起来,它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

你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读出声音的变化,也要读出这个句子的特别之处。

根据学生的汇报完成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学习。

(3)给关键句分类,理清文章脉络。

同学们,你能给下面四个关键句分类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关系图。

四、按照形式、内容分类,体会词语的生动性

1.按照词语的形式分类。

这些词语我们按照是不是重叠分成两类。谁来读一读重叠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有一种音乐的节奏美)这些重叠的词语按照字数的不同又能分成几类?

2.按照描写内容分类。

如果按照词语描写的内容来分成模拟声音和形容声音两类,你会怎样分呢?

“呢喃细语”到底是不是模拟声音的词语呢?“呢喃”是模拟燕子的叫声的,但是这个词语更偏重于形容声音细小,所以归类到形容声音的词语比较合适。

五、阅读链接,给文中描写声音的语句分类

1.大自然美妙的声音,在很多文章中都有精彩的描写。请同学们自由阅读《瀑布》,画出描写声音的词。

2.想一想,这篇文章的描写声音的语句可以归到哪一类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根据表格提示对“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这两个生动的语句进行分类。

3.分类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也是积累生动语句的好方法。书中交流平台中的同学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阅读中进行分类积累。

六、总结方法,结束全课

这节课,我们围绕大自然的声音,抓住描写声音的词语,先分类,再分类朗读、分类理解,最后分类积累。我们学会了分类的好方法,也感受到大自然声音的美妙,其实大自然的美妙的声音不止这些,生动的词语也不限于此,它们正等着你们去发现呢!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自然段语句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重点:语句衔接
美丽的秋天
一枚词语一门静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