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常驻”课堂中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应用

2020-12-07 09:26高媛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教学方式

◎高媛

道德是人成长过程当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美德,唯有具有相应的道德才可以变成社会所需的人才。而法治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避免学生走入歧途。以往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一般都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未关注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感受。生活化的教学就是道德与法治相关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结合并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素质及能力。

一、设置生活化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正确的开端是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而合理化的教学情境才是开展课堂教学的保障,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本中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大部分都来自于生活,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去了解并评价这些事情,进而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生活观。然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老师都发现学生对于其中某些事件并没有什么兴趣,这主要是因为这部分案例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一定距离,这样教学脱节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所以,老师需要给学生接近其生活的教学情境,调动起学生对其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进行“参与民主生活”这个知识的讲述时,就能够给学生设计一个主题是“民主选举”的教学情景,要学生去搜集日常所接触到的有关民主选举的事件或是人物,借助选举的过程与结果做相应的表示,强化学生自身所具有的民主意识,形象化的课堂模拟是一种全新的表现方式,学生在这其中不只可以不受约束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还可以体验到不同的课堂,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是非常有利的。

二、借助生活化内容的引入,培育学生认知兴趣

自开设道德与法治课以来,教学时都较为呆板与枯燥,老师依据课本内容灌输式教学,试着借助这样的教学方式来指引学生的认知,但这会影响到学生对课程的认知与学习兴趣。对此,老师需要主动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重视将接近学生生活或是其有兴趣的生活内容当作课程实施导入,唤醒学生潜在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指引来做更为科学化的分析和认知。例如,在讲述“法不可为”这部分知识时,老师应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使其对法律有简单的了解,然后在上课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型的自述会,主题是“我眼中的法律是什么样的?”为了可以更接近与教学内容,老师应为学生设计几个问题,在指引其发挥想象的同时,也应该抓住重点。如“大家觉得法律存在的意义”“违反法律是不是就一定是犯罪”等。在学生完成自述后,老师应让学生展开讨论,老师则在旁适时给出一些指导,让学生明确法律所存在的意义,有一定的法律意识。

三、重视教学资源的整合,主动创办实践活动

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当中,老师需要重视对教学资源的整合,主动进行实践式教学,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实际上,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内容上是比较丰富的,不只有课本中的内容,也包含着很多和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老师能够借助学校、家庭以及社区这些教育资源,进行社会调查、去敬老院、参观访问,这些实践活动将学习放到社会生活当中,帮助学生理清所需的知识。老师还能够依据教学内容,找寻教学内容和社会实践的结合点,更好地进行社会实践。在考查学生所取得的成果时,老师能够以汇报演讲或是辩论赛的形式开展,也可以优化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对其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坚持改革开放”这部分知识时,老师能够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改革开放前夕的视频资料,让其将影像的景象和当下的情况进行比较,看看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也了解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非常不易,进而努力学习,发愤图强,为国家的富强而奋斗。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中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有着很强的实践性与运用性,老师需要抛弃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进一步缩短学生日常生活和道德与法治知识所存在的距离,指引学生在实践当中提升自己的德育素养,完善自己的社会认知。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教学方式
PBL教学方式对普外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