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学习“三重法”

2020-12-07 19:56林坤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司马光文言文创设

◎林坤

文言文是传承中华经典文化的载体,是中国文化民族精神的宝库,更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源泉。文言文的篇幅较为简短精悍,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它语言凝练,却意义深远。学习文言文是学生对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学习与继承,但文言文距离学生的年代较为久远,它生涩难懂的字词,让学生对文言文望而生畏。

我以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司马光》为例,谈谈自己在文言文的情境教学中的“三重法”。《司马光》是学生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故事为学生所熟悉,文言理解的难度不大,目的就是想让学生能轻轻松松地进入学习文言文的门槛,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并且学习读懂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效果。所以,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是文言文教学的关键。

例如《司马光》这课教学伊始,我结合生活实际导入: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我姓林,你呢?待学生介绍自己的姓后,我就相机引导,在姓中只有一个字,像这样的姓叫单姓。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与众不同的姓氏,他就是——(生:司马光)谁来跟他打打招呼?他姓什么?除了司马这个复姓,你们还了解哪些复姓?

这样通过熟悉的姓氏导入,创设观察比较的情境,引出复姓,激发学习兴趣,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巧设情境,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是一个培养文化自信的生动过程,也为学习文言文奠定基础。

二、善用情境,读好古文

朱熹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文言文难读难懂,更应重视诵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

《司马光》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因此,对朗读我降低难度,先是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接着,采用教师范读,感受文言文朗读的特点,让学生注意文言文的重音和停顿;然后,创设情境,引导朗读等这样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孩子在各种形式的诵读中对内容理解不断深入,情感逐步升华。例如,在读悟第一句句意后,我便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司马光和小伙伴在院子里玩耍游戏,一定很开心吧?”“可是,一不小心,有个孩子掉进了口小肚大的陶器,这该怎么办呢?”分别指导学生读出前半句的喜悦以及后半句焦急紧迫的感觉。这样引导让孩子的朗读入情入境,加深情感体验。这样反复引读,让孩子逐步感受司马光冷静机智,获得精神成长。

三、妙用情境,理解古文

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当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励的情绪学习思考,并从中感觉自己的智慧力量创造的乐趣,那就处于学习最佳状态,学习效率自然理想。语文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让学生选择各自喜欢的角色,进行创造性演绎,便可达到如此境界。小学生表现欲强烈,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孩子表演角色,站在角色立场深入课文,体验角色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就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并很快地理解了课文,同时也感到学习轻松愉快。在《司马光》这课教学中,研读“光持石击破之”这句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司马光的沉着智慧,我相机采访:司马光的做法不一样,咱们班谁最聪明,谁最会想办法?我采访一下,看他的做法跟别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情景一:我看到你急匆匆地跑开了?你为什么跑呢?司马光,你为什么不跑?情景二:咦,我看到你到处在找东西,你在找什么啊?司马光,你为什么不找呢?情景三:我看到你在找大人,你为什么找大人?司马光,你为什么不找大人?情景四:来,小司马光,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当学生演绎后,我便进行小结:这个小小司马光,会在这么紧急的情况下,在没水的情况下,在众人皆弃去的情况下,他——持石,击瓮,破之谁来当当司马光,加上动作读读这句话?来,请你站到这里来(指名读)我们都是司马光,来,请起立。让我们一起来持石,击瓮,用力点,再用力点,最后,瓮破了。我们一起起立,加上动作读读吧。(生加动作齐读)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表演,走进司马光的心里,而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爱护同伴的品质就跃然纸上,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文言文的情境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点,紧扣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有条不紊地进行。除此之外,还需关注自身的特长和所教学生的学习基点,才能创设适合自己个性的教学情境,让孩子在其中收获知识,培养能力,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情境创设的目的。

猜你喜欢
司马光文言文创设
文言文阅读专练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当代人写文言文,就是一场尴尬的行为艺术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永不说假话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司马光说谎受责
司马光“警枕”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