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维训练为视角,开展小学语文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2020-12-07 19:56梁会玲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素养思维语文

◎梁会玲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孔子的这句话也深刻阐释了学习过程中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做好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教育意义不仅仅在于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更在于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提供助力。然而,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来看,以往的思维训练教育大多以单一性的思维引导或思维训练为主。受个体思维发展情况所限,小学生常常出现思维脱节、思维困难等情况,给素质教育的落实制造诸多难题。而学习共同体(以下简称:学共体)这一创新性教育思想的出现给语文教学思维训练指明了发展方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有必要将思维训练和“学共体”构建进行有效联合,以此来保证思维训练实效,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保驾护航。

一、共同探讨,简化思维难度

对于学生来说,长时间的自主思考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很容易在思考问题时产生倦怠感和抵触感,这也给语文教学以及思维训练制造了诸多阻碍。与此同时,小学生在思维能力发展方面各有不同,有的学生思维能力较弱,常常出现学习思维脱节的情况。对此,教师不妨将视角放在“学共体”构建之上,结合相关的话题或者是问题来将学生牵引到“学共体”形式的思维练习中来,从而以集体之力来简化学生的思考难度,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例如,在讲授《王戎不取道旁李》时,教师可在把握学生思维能力、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在班内划分出多个4—6人的“学共体”小组,各组内部的优差生比例要趋于均衡,以此来推动学生思维的共同发展。然后,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提问:“尝、子、诸、然、信等字的意思分别是什么?”“课文向我们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阅读课文的同时,想一想其中的道理?”等,接着指引各个“学共体小组”成员一同探讨思考,找到答案。最后,教师可指引各个“学共体”小组依次阐述答案,结合他们回答的不足点和闪光点进行针对性地讲解,以此来简化学生的个体思维难度,让语文教学以及思维训练效果更上层楼。

二、共同实践,促进思维转化

我们常说,实践里面出真知。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这个道理同样适用。所以,在思维训练过程中,教师可积极创设一些实践性质的活动,通过引领“学共体”的合作实践,帮助学生将思维认知转化为能力素养,让素质教育能够在语文课堂中落地生根。例如,在讲授《灰雀》时,教师首先可与学生一同探讨出文章的中心情感,在此基础上,指引学生以“学共体”的方式来进行“故事续编”活动,如可让各个“学共体”小组围绕中心主旨,编一下“第三天”列宁和小男孩相遇之后的对话情景,然后在思考交流之后进行依次演示,从而在推动学生创新思维、合作思维发展的同时,为其综合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助力。又如,在讲授《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指引各个“学共体”小组分析一下如何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来讲述古诗,然后进行探讨和演示,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古诗的情感思想,助力其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发展。

三、共同评价,巩固思维训练

评价是语文教育当中的重要一环,与教学效果的保证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之间有着莫大关联。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语文课堂中的评价环节往往都是由教师来全程推进的,学生们很少有发表见解或者表达观点的机会,这显然会给学生思维的发展埋下负面隐患。对此,教师可将“学共体”教育思想引入到教学评价中来,引领学生放飞思维,进一步巩固思维训练效果。具体来说,教师可将自评或者互评等教评方式引入到“学共体”课堂当中,指引各个“学共体”小组进行全面性的内部点评和多维度的组间点评,实现他们认知和思维的交融,让思维训练有效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总之,在新时期,将“学共体”思想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是促进素质教育落实的良好举措。语文教师应当正视“学共体”思想的运用意义,在教学实践中,积极通过思维训练等方法来推进语文“学共体”的构建,从而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做好奠基工作。

猜你喜欢
素养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强化家庭教育 提升家长素养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