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性发展

2020-12-07 06:04段荣萍
新丝路(下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段荣萍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在社会主义現代化建设实践中的独创。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正确认识其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使之不断发展、完善,以促进我国更快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源于科学社会主义,并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吸收了以往人类思想的精华,并结合实际,创立的人类理想社会的理论,是人类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为世界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的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创新。但是现在还有一部分人没有能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把这两者并列或是对立起来,不承认两者之间的渊源。本文从制度维度分析,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和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性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并把这些经验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之成为促进我国更快更好发展的催化剂。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多年来,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并且,中国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既符合科学社会主义要求把其基本原则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鲜明特点,又使科学社会主义获得不断发展。

社会主义是人类对理想社会制度进行探索和追求的反映,占据了人类思想史上道义的制高点。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深刻批判旧世界的过程中有了新发现,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但是,他们却坚决反对不切实际地照搬照抄其理论。他们反对教条主义,要求在实际运用中结合实际,要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独特的文化传统,有自己的国情和历史命运,这就注定了中国必然要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新中国进入了新时代,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些制度是根据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来的。

从经济方面来说,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生产力落后,发展不平衡,需要花很长一段时期才能实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实现了的工业化和社会化。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是生产力还不发达,我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要求,现阶段我国还不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还需要多种经济成分作为补充,并允许、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并不违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随着生产力的社会化程度逐步提高,我们最终要消灭私有制。所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利用多种经济成分发展经济,为将来彻底消灭私有制创造物质条件。

为调动广大劳动者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我国从实际出发,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对剥削制度进行了根本否定。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这是对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创新,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基本现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按劳分配的基础上兼顾效率与公平,实现了公有制经济与其他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

从政治方面来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我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就是坚持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为了使国家获得更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不搞一党专政,而是实行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在中国显示出了独特的政治优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虽然新中国在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中,有过失误,有过曲折,但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要求出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深入把握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坚持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有了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同时,科学社会主义也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断,我们要全面领会、深刻把握。抛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就连社会主义也不是了,哪儿还有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相对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当计划经济失去其合理性之后,中国就必须要适应时代要求,实现从传统理想向现实转变,并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寻求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共生,开辟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从而体现出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在我党的历史上有一次真正重大的理論突破,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可以说是一种史无前例的体制,是在中外经济学经典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一个概念。

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商品交换与市场经济都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社会主义国家只要坚持公有制,就不能再搞市场经济。所以,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包括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理论,都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不能搞市场经济。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未来社会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之后,商品货币关系将不存在。他们认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

从一定意义上讲,商品经济是私有制的产物。而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从一开始,就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所以,不管是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都把市场经济与私有制经济划等号。因此,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以苏联为首(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于是,计划经济姓“社”,市场经济姓“资”,就成了天经地义的信条和不可冒犯的戒律。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大胆突破传统理论观点的束缚,在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伟大创举,极大地释放了社会活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相比,是理论与实践的伟大创新。同时,它实现了社会主义与民主法治、与中华文化的有机结合,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正确处理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突破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互对立的传统观念。在对社会主义理论和现实产生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为人们进一步认识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这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正是这次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伟大创举,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十一位。从2010年开始,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按照2010年的标准,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尚有7.7亿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高达97.5%。到2019年末,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仅为0.6%。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之快举世罕见。德国《时代》周报网站曾发文盛赞中国的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数亿中国农民摆脱了贫困,村庄变成现代化的城市,配备高科技的火车在大都市之间穿行,中国的经济繁荣有很多方面令人难以置信”。英国资深中国问题观察家休·佩曼对于中国40年的巨变,赞誉为“地球上最伟大的演出”。

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新的境界,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创造,形成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但其形成和发展脉络,又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演进规律分不开。社会主义的发展是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充满了坎坷曲折,从初步探索到不断深化发展,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到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的具体形态,始终顺应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并不断推动着世界和中国的发展。

在中国这样一个曾经落后的封建国家要成功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大的难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并没有做出系统的理论研究,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只提供了实践启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只能靠自己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形成和发展,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用新思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我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形成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中国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找到的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优势,使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有了可靠的政治保证。我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使马克思主义、使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今天,我党不断为世界贡献出中国智慧、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其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猜你喜欢
科学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区别探讨
政策与商法研究坚持依法治理建设法治社会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平凡的伟大的执着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两学一做”重在知行合一,贵在坚持
当代社会政治思潮对中国的影响
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