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的断裂
——关于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的浅析

2020-12-08 01:11
山西青年 2020年7期
关键词:阿尔都塞费尔巴哈认识论

杨 爽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一、“认识论断裂”的思想渊源

(一)“认识论断裂”的提出

关于理性与自由的思想是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受到费希特和康德等人的人本主义思想,并在后期深受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潜移默化的熏陶,进而接受了这种思想。但伴随着马克思本人的思想的不断丰富和理论实践的不断深化,马克思逐渐意识到问题所在。在意识形态变化的历史背景下,他放弃了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哲学并提出了新的总问题。因此,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一个转折点,称之为“认识论断裂”,这个断裂点将马克思的思想划分为两个阶段——断裂前的意识形态阶段以及断裂后的科学阶段。

所以在阿尔都塞看来马克思是具有敏锐洞察力和批判能力的,通过实践求知,拥有实事求是品质的人。正因为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时间是十九世纪的德国,因而最起初的思想势必受到当时意识形态和思潮的影响。但是不难在马克思的著作以及思想变化中发现他是一位具有问题意识的思想家,善于提出问题并且通过实践探索和解决。断裂点确确实实存在,但是最终通过长期实践和思想意识的不断发展突破所在的时代和领域思想束缚,他提出新的总问题,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

(二)“认识论断裂”的理论来源

首先为何有“认识论断裂”这一说法呢?此理论来源于精神分析学的说法,当然还有阿尔都塞在书中指出的关于结构主义的影响。精神分析学为马克思的思想研究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擅于研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乐于探究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当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开始引入精神分析学去探究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后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时,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就已经将精神分析学的探究方法运用其中了,并且最有借鉴意义的便是“下意识”这种理论。“下意识”主要作为一个理论对于大脑起着调节的作用。

二、“认识论断裂”的断裂点

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思想中认识论断裂点是在1845年,并且可划分为断裂前的意识形态阶段以及断裂后的科学阶段,并对这一断裂点为何在1845 年展开进一步的论证。他说到:“为了检验这个声明,就必须有一种理论和方法——必须把据以思考一般的现实理论形态(哲学意识形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概念运用于马克思本身。”阿尔都塞在此基础上借用雅克·马丁总问题的概念和加斯东·巴歇拉尔的概念,分析论证并得出了结论:“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确确实实有一个认识论断裂,据马克思自己说这个断裂的位置,就在他生前没有发表过的、用于批判他过去的哲学(意识形态)信仰的那部分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

把马克思断裂前的哲学称为意识形态,也就是马克思思想的不成熟阶段并明确指出,青年时期马克思在思想是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思想影响的。正是由于断裂点之后,“马克思同自己以往的意识形态信仰相决裂,并创立了一种新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阿尔都塞指出,这时马克思的思想就进入了成熟阶段,逐步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开始运用“理论”这一词汇,因而将断裂后成熟的马克思思想称之为“理论”,真正的从意识形态阶段转变为科学阶段。

三、从意识形态阶段转变为科学阶段

(一)青年时期的意识形态阶段

阿尔都塞将马克思青年时期的著作称为“意识形态的著作”。他将这一阶段中马克思思想出现的问题归为三个方面:

1.政治问题方面

关于政治问题方面,提出关于马克思青年时期的著作,之所以会成为大众辩论的关注点,是在《资本论》中的青年马克思思想还是一种伦理学的理论,他指出:“他们要马克思回到马克思的本源,要他承认成年马克思不过是化装了的青年马克思……为了历史而牺牲人。”这句话说明一些马克思研究者正试图回到青年时期的马克思,使得成年马克思思想遭到质疑,所以在政治问题中阿尔都塞开门见山的提出。“这首先是一场政治辩论”而后才说这不单单是一场政治辩论。“在目前的防御中,他们的临时应付、笨拙、混乱乃至缺乏自信心,也都说明他们还措手不及,这是马克思主义者在自己的战场上,即在马克思这一战场上,受到了一次突然袭击。”这段表达足以说明在这场政治攻击中,马克思主义者的准备是不充分的。

2.在理论问题方面

阿尔都塞指出,青年马克思与成年马克思思想之间前后是有矛盾之处的。“每种思想都是一个真实的整体并由其自己的总问题从内部统一起来,因而只要从中抽出一个成分,整体就不能不改变其意义”指出理论不可以被随意的拆分,这会使理论丧失整体性。

虽然青年马克思也受到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思想的影响,即已受到了影响,而他又是整个理论体系的一部分,不能与之分离,人们不能指望从成分本身取得问题的答案。看问题需要从整体的方面去把握。提出:“我们把以上的看法概括一下,为了认识一种思想的发展,必须在思想上同时了解这一思想产生和发展时所处的意识形态环境,必须揭示出这一思想的内在整体,即思想的总问题。再一次补充说明了需要看整体性的问题。阿尔都塞进一步指出,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受到费尔巴哈影响,但是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等人时,逐步形成了全新的认识,转向一种全新的理论,这时马克思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二)从历史角度

主要在真正历史的具体中去了解马克思理论的成长历程,阿尔都塞在这里运用了一个“历史现象学的还原”,用这种方法分别还原了真实的历史和历史中具体的人,也就是去除杂质让我们看到历史最本来的样子,对于历史中具体的人,阿尔都塞认为“这项研究将不仅使我们懂得马克思的心理,而且使我们了解真实的历史,了解马克思本人对真实历史的直接认识”。

经过马克思多年的努力学习与实践,终于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框架和能够为无产阶级服务的理论武器。主要集中在马克思各个时期的著作中。1857 年后,马克思主义逐步走向了成熟时期,在众多著作中阿尔都塞最为欣赏的是《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和《哥达纲领批判》,在他看来这两本著作详尽的论述了理论的科学性。此处提出的科学性是指认识论断裂后的时期,马克思所提出的一些概念和理论。当我们把立足点放在意识形态基础上,不难发现意识形态正是阿尔都塞力求保卫的重点。他想证明的是在最起初马克思所在的思想阶段是受到当时社会历史思想文化思潮影响的,是受到人本主义所影响的非科学阶段。相反成熟时期的马克思是通过实践和开创建立的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的科学理论。

科学应该是探索未知领域的事实,通过实践实事求是,不脱离现实的思维,而形态脱离现实的假想,以观念为第一出发点,这是科学与意识形态的本质不同。此外,科学的理论是与任何阶级的利益无关的,没有任何阶级利益的烙印。总而言之,科学的理论应该是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的,符合事物的客观必然性。而意识形态是脱离客观现实的,因此从意识形态到科学的发展是需要哲学家不断在发展的过程中努力和探索的,从而为人类的解放和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猜你喜欢
阿尔都塞费尔巴哈认识论
论阿尔都塞“症候阅读法”的来源
“走出阿尔都塞”还是“回到阿尔都塞”:学术史效应和思想史研究的辩证
论阿尔都塞对权力问题的反思——从生命政治学的视角考察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阐释的认识论困境及其终结
他者的批判与实践思维方式的创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重新解读
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哲学理论价值
浅析阿尔都塞对《资本论》的哲学阅读
基于信息技术哲学的当代认识论研究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主旋律”:一种当代中国电影观念的认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