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织理论视角下丹寨苗族民俗文化传承研究*

2020-12-08 03:49薛芊芊翁金莉龙正飞龙艳美
山西青年 2020年2期
关键词:丹寨县丹寨银饰

薛芊芊 翁金莉 龙正飞 龙艳美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民俗文化传承是当今国家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因时代的发展,诸多民族地区的民俗文化传承都受到一定挑战。目前,丹寨苗族民俗文化传承同样也受到时代发展的影响,传承无法形成连续性状态,部分传统文化技术面临后继无人的状态。本文将以自组织理论为视角,从开放性角度看丹寨苗族传承地区的发展,以求从地区非平衡态以及非线性方面发现丹寨苗族民俗文化传承影响原因。本文将从要素和系统之间的关系研究出发,具体论述丹寨苗族民俗文化中特色技艺制造方面的现状,包括苗族银饰、服饰、蜡染三个主要部分,并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的传承阻碍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一、丹寨苗族银饰传承现象

丹寨县的苗族银饰目前保留情况还比较乐观,丹寨县的一切文化都是在自组织的结构体系下存在的,没有外部力量的干涉或者加持,丹寨文化一直处于自己组织,然后井井有条的状态,自组织维持了丹寨县苗族文化发展中的动态平衡。丹寨县会打制银饰的传承人不少,访谈中我们得知在丹寨县湖南街卖银饰的很多人都来自周边村落,他们的手艺是从小学到大的,村里的每一个几乎都会制作银饰,他们的村子被称为“银匠村”。还有几户比较特殊的是他们的手艺是从外地学回来的,丈夫在湖南从事与银饰打制相关的工作,学会之后就回来教给自己的妻子,妻子和母亲就在湖南街上开了一个银饰店。丹寨县城里还有一个万达小镇,万达小镇集齐了周边村落的所有文化艺术品,苗族的蜡染、银饰等产品都得到了很好的宣传,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虽然可能会出现文化商品化,越来越失真的情况,但是目前来看是乐观的,苗族的银饰、蜡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能就借此流传了。

二、丹寨县苗族服饰传承现状

根据本次调研了解到丹寨县湖南街是苗族服饰的主要交易市场,苗族服饰较为齐全,丹寨县各支系的苗族服饰都能在这里买到。根据我们对各商贩的访问,了解到湖南街市场的苗族服饰几乎都为机械制作,纯手工制作的商品在市场里并不多见。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老一辈的苗族服饰技艺都是由母亲传授或者自学,目前还会手工技艺的大多都是中年以上的妇女,中年以下的女性会苗族手工技艺的只有极少一部分人。主要还是受经济的发展水平的影响,青年男女都选择外出打工,这也是造成丹寨县苗族民俗文化渐渐流失的情况。从自组织理论的角度来看,丹寨苗族服饰的在传承过程也体现出了当地经济、产业发展以及传承方式等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受其地理位置的影响,这也加剧了丹寨苗族民俗文化传承的不平衡。

不过我们此次调查还去了万达小镇,万达小镇是万达集团在丹寨县的旅游帮扶项目,小镇内有丹寨县各苗族支系的服装收藏馆和丹寨县当地特色的手工制作体验馆,搜集了各类苗族工艺传承人等,在贵阳省级博物馆以及其他私人建立的民俗博物馆也收藏了大量的苗族服饰。还有丹寨县内也成立了专门的蜡染公司,这无疑对苗族服饰的保护以及对苗族服饰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从中不难看出,政府以及企业都已参与到苗族民俗文化的传承过程当中,这也体现出了丹寨苗族服饰技艺传承呈现的开放性的局面。

三、丹寨县苗族蜡染文化的现状

这次我们调查地点选的是丹寨县的万达小镇,主要采用观察法。这里搜罗了许多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就有苗族蜡染,其中包括传承人杨芳的店铺,店铺内不仅有展示各种优秀的展品,即非卖品,以供游客观赏,还有游客体验地,游客可以自己设计图案,体验蜡染技术的魅力,并且店铺可以将游客自己设计的物品在完成蜡染后邮寄到客人手中。且大部分蜡染店的服饰,包包,饰品等都没有严格的遵循以往单一的风格,而是大胆的采取蜡染与现代服饰相结合的方式,染出一批新形式的染品,体现了古法蜡染手艺和潮流艺术的结合。我们还观察到,蜡染店铺基本是现染现卖,游客可以观赏蜡染工艺的制作过程,会有一个良好的购物体验。并观察到蜡染店铺的主人又年轻的也有老一辈的,但都为女性。那些店内风格独特,综合性较强的店铺经营者多为年轻一辈的,但也有一部分年轻人是帮别人打理店铺,比如杨芳的店铺。观察得到一个结论,新一代的传承人更多的懂得蜡染与时代潮流结合,吸引消费者,而老一辈的传承者则更朴实,坚守以往的制作工艺,但不乏许多蜡染品销售者并不了解蜡染文化,主要为了盈利,而非文化传承。总的来说,丹寨苗族蜡染虽实现了传统衣饰到现代工艺品的转变,乡村手工艺人在适应市场的过程中也创新了一些装饰及家具饰品等新的蜡染种类,但从产业发展阶段看,丹寨苗族蜡染目前正处于产业化的成长阶段,市场主体发展能力弱、价值链各个环节联系不够紧密、蜡染品牌不够鲜明,并且各主体间资源和发展能力的差异使得市场得不到扩展和完善,蜡染的产业化程度跟不上市场发展步伐,在市场中缺少具备雄厚竞争实力的领头企业。所以说虽然丹寨蜡染文化底蕴深厚但因缺少品牌效应,没有竞争力。

四、传承与发展面临的问题

从自组织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发现丹寨苗族民俗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合作不够,只有将传承系统中的要素结合在一起,才能将丹寨苗族民俗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在调查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产品结构过于单一

随着时代的进步,新一代年轻人对于服饰的追求不局限于以往的单一的风格,比如,蜡染品色彩单一,且衣服质感过于僵硬,没有收缩性,没有弹性,上身不舒适,慢慢的被年轻人所淘汰。

(二)人才流失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传统农业和手工业收入微薄,年轻劳动力背井离乡,纷纷涌入大城市,流动到沿海地区务工,放弃传统农业生产,手工技术耗费人力,却没有足够的劳动力,传承困难。据统计,丹寨县12 万多苗族人口中,每年外出打工的青壮年达2 万多人,其中不乏精通蜡染艺术的能工巧手。[1]

(三)缺乏继承人

传承人都是年迈的老人或者个别致力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精英人士。许多年轻人忙于工作学习,没有多余的时间学习手工技术,学校也没有开设此科目加以重视,从而使得苗族民俗文化传承更加艰巨。导致年轻人的思想观念也受到改变,认为只有在学习不好的情况下才选择传统的手工技术。

(四)宣传力度不足

当地政府对于蜡染艺术的推行力度不足,了解的人不多,除了代代相传的村落或者家庭,其他人不知道也没有这个意识去学习和传承这种文化,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很多地方苗族民俗文化失传,出现“文化断层”现象。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时间里,我们可以看到,景观建筑设计中对于传统文化的融合并不是很多,人们似乎都在追求现代化、高科技的东西,建成的景观大都是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体现与展望。然而在近两年,传统文化在广大民众当中掀起了一股浪潮,人们开始挖掘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是将传统文化与景观建筑设计相结合,因而,一大批散发着传统文化气息的景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五)传承意识淡薄

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希望孩子成为知识分子而不是一个手艺人,将手工技术看轻,子女对于民俗文化的情怀也没有建立起来,且加上课业繁忙,没有空余的时间学习各种手工艺术。虽然一部分老人致力于将手艺传给下一代,但年青一代人则相反,渐渐导致苗族民俗文化的没落。

(六)机械逐渐占据市场

1.机械化程度提高。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相较于人工来说,机械制衣速度快,成本低、款式多样、制作更为精细,从而人工逐渐被机械所代替。

2.仿真手工制作在市场盛行。市场仿真商品居多,以假乱真,如外表喷银的服饰挂件、机械制作的复杂绣品等,因为价格便宜,成了当地人的首选,这无疑加剧了该现象出现。

(七)交通不便阻碍旅游发展

旅游可以拉动地方经济,促进服饰文化的保护、发展与传承。而交通设施建设是旅游发展的硬性条件,但是丹寨各乡村之间落后的交通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

五、对策和建议

从自组织理论的角度来看,丹寨苗族民俗文化的传承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所以想要民俗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涉及很多方面,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加大宣传力度

政府增加资金的投入,大力宣传,号召学习传统苗族传统技术,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传承的意识,宣传丹寨苗族民俗文化,促进丹寨苗族文化的发展,形成品牌效应,号召更多的人加入苗族传统技艺的学习,从而也带动丹寨经济的发展。

(二)开设苗族民俗文化培训班

学校可以开设苗族特色培训班,如开设座谈会、开设培训课程等等,从小抓起,学习技术。投入一定的资金多培育和扶持像杨芳一样的传承人,多给予他们资金或者其他资源的补助,鼓励传承人的自我发展,以推进苗族特色工艺的传承。

(三)大力发展苗族特色产业

鼓励发展新型苗族特色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学习苗族技艺。

(四)政府完善相关的保护措施,可以考虑成立民族文化事务所,鼓励大家学习苗族传统工艺。

(五)加强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想富,先修路”,文化传承也不例外,只有加强当地道路的建设,才能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从而让丹寨县苗族民俗文化能到更好的保护。

六、总结和展望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渗透和发展加快了市场经济深入传统乡村的步伐,传统手工艺人作为市场主体不可避免受到冲击,技艺传承、生存需要、市场需求成为关乎其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2]从自组织理论视角出发想问题,丹寨苗族民俗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各要素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要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比如当地村落商品经济的发展,能带动当地民俗文化手工艺品的传承与发展;旅游业的发展,能引起政府对当地民俗文化发展的重视等。近年来,政府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政策保护,但由于民族文化市场主体过于依赖政府资金投资以及相关培训活动,自我发展、自我宣传的意识不够使得政府的投入也收效甚少。所以应该大力发展经济,推动旅游业,增强文化保护意识,传统技术与时代潮流相结合,以带动丹寨苗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丹寨县丹寨银饰
闻稻香,赏科景
春耕大典
高浮雕银饰
补妆
贵州苗族蜡染文化在平面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轮值镇长
——丹寨万达小镇的独特IP
丹寨扶贫创新模式探析
丹寨扶贫创新模式探析
银饰
贵州农村小学生性教育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