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

2020-12-08 11:08
魅力中国 2020年12期
关键词:核心课文目标

(内蒙古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第二小学,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引言:

现代语文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比较起来更具高效性和科学性,在培养学生语用能力、审美意识、语文思维等方面发挥着更为显著的作用,这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落实提供了新的契机。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教育目标渗透效果还不理想,很多教师依然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在教学方法选择上还有不合理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思路和模式,构建核心素养为核心学科教学目标体系。

一、优化教学过程,打造核心素养培养环境

语文核心素养目标要求学生能够逐步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养成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审美意识、语文思维以及文化意识……结合综合性的教育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给学生提供综合性的教育环境,优化教学过程设计[1]。以《夏夜多美》一课的教学为例,课时教学的教育目标旨在引导学生体验夏夜景色,感受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并对学生形成感染,引导学生形成关键品质。在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我就利用多媒体营造教学情景,展示夜景图画,引导学生体验文章情景美感;之后,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提出问题:“小蚂蚁身上发生了怎样的事情?最后是谁帮助了小蚂蚁呢?是怎样帮助的?”引导学生概括和思考文章内容,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最后,前面的教学环节结束之后,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做出问题引导:“假如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课文中的情况,你们会怎么做呢?请你从小蚂蚁以及睡莲姑姑的角度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教学流程以情景引导不断给学生提供思考和学习契机,利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内化关键品质,传承美德,落实核心素养目标。

二、找准切入点,强化审美能力培养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素材,为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提供了契机,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合理利用这些素材,落实审美意识养成的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目标[2]。但是,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遵循人本教育原则,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思维习惯等要素,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科学的引导,使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文字美感,在情感和审美上都获得深刻体验[3]。例如,《蓝色的枫叶》的课时教学中,一方面,我们需要带领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以此作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找到“蓝色枫叶”产生的原因,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另一方面,找准核心素养渗透的切入点,如结合课文阅读引导学生分析“皱”与“惹”两个词的应用效果,分析文字美感,“如果替换成别的字可以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分析文字运用的美感,引导学生形成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意识与能力,切实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目标。

三、结合课堂实践,点亮学生思维

“思维发展与提升”同样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语言和思维二者作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显然需要语文思维作为支撑[4],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确实需要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在日常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在兴趣、认识能力上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案,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获得思维能力培养契机[5]。例如,阅读《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之前,我结合课文内容给学生创设情景:“有一天,我和朋友经过……所见到的是……第二天再次经过那里,发现……”,引导学生在没有阅读课文之前填补空白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结合语言结构自己构思故事情节。针对学生的创作我没有过早给出评价,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之后,结合课文内容再次完成填空,以此概括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概括力,使学生学会利用语言概括性总结的方式,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协同发展。

结束语:

综上,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而是需要全体教学工作者建立长期性教学研究机制,发挥自己的优势,结合语文教学改革要求不断深化学科改革,将核心素养教育目标渗透常态化,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在指导教学活动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立足核心素养目标实现要求,从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水平以及兴趣特点等要素着手,设计符合小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案,将知识教学和关键能力形成目标结合起来,二者联合实现,完善语文学科教学模式,营造适合学生深入学习的教学环境,落实可持续学习目标。上文重点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目标落实路径展开了分析,旨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提升。

猜你喜欢
核心课文目标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背课文的小偷
端午节的来历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背课文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