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再造术后康复期的延续性护理

2020-12-08 09:44王和一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延续性拇指出院

王和一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手外四科,辽宁 沈阳 110024)

拇指缺失使手功能丧失1/2以上,临床上以第2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重建拇指的外形及运动、感觉功能,但术后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需进行康复治疗[1]。传统护理模式下拇指再造术后患者只能通过复诊或到康复科治疗以达到康复的目的,而延续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将医院内的护理措施延续到出院后,从而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及时照顾为目的的一种护理照顾和服务[2]。本文对拇指再造患者实施康复期的延续性护理,获得了较好的功能恢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科收治的12例拇指再造成功患者,男10例,女2例;年龄6~55岁。其中由父母照顾者1例,由子女照顾者2例,患者及家属均会使用智能手机并愿意参与微信互动。

1.2干预方法

术前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拇指再造相关知识,讲解再造拇指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以及成功病例,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为手术成功做好准备工作。

术后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禁烟的必要性,病房温度保持在20℃~24℃。绝对卧床10d,平卧位,患肢抬高30°,不可卧向患侧。保持轻松愉快情绪,因紧张焦虑极易引起末梢小血管的收缩与痉挛,从而影响再造拇指的成活。

出院随访:电话随访、个人微信干预、微信群干预、门诊复诊等方式。出院前一日责任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对再造拇指功能进行评估;制定出院随访计划;指导患者及家属加入名为“手指再造手外科”微信群。

⑴个人微信干预:分阶段推送信息,内容包括拔除克氏针时间、再造拇指的功能训练方法、心理护理、户外活动的注意事项等,采取动画、视频、医护讲解等形式,每人1~2次/周,每次<10 min;询问患者是否查看消息并对既往推送内容进行适当提问,通过视频让患者采用各种捏握方式进行持物练习,如捏持木块、纸片、茶杯、铅笔,练习进食、写字、打字及使用各种工具剪子、扳手、钳子等[1],了解患者再造拇指功能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如做远端关节的主动及被动屈伸运动或进行垫上按压练习,如压掌指屈、压指间屈、压拇伸、压拇外展、压拇对掌等,每一姿势持续5 min,用力需平稳有控制,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准,2~3次/d,热疗后进行更佳;⑵微信群干预:建议关注“手外四科”的公众号,由责任护士不定期上传手功能康复知识,引导护患沟通,患患交流。安排责任护士轮班通过微信视频传授康复训练技巧,解答咨询的康复疑问;⑶情绪引导:充分肯定患者在康复中取得的成绩,帮其树立康复信心,鼓励家属与患者沟通、构建家庭支持系统。

观察与评估:于患者出院前一日、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评估再造拇指的功能恢复情况,包括拇指的外观检查、感觉检查、活动范围、抓握力量,肌力检查等[2],及参与日常生活的能力和情绪状况。

2 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延续性康复护理,拇指功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因此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以很好地指导拇指再造术后患者的康复,为手部功能的恢复提供了帮助。将出院后手部功能的康复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通过微信平台推送给患者及家属,可以使患者及家属牢牢掌握康复知识,通过言语鼓励及心理暗示等措施激起患者自我训练的毅力和康复的潜力,继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预后[3]。

微信平台具有即时沟通、互动性强、信息发布便捷等优点,并且患者可获得文字、图片、语言、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和康复指导,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 结论

延续性护理是将医院护理延伸至社区层面的护理模式,是衔接急性期住院护理与缓解期康复的重要环节。其是以患者健康为中心,确保患者康复期处于一个相对可监管状态,目的是使患者在出院后获得连续性和协作性的护理,以促进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延续性拇指出院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降落伞(翻绳)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拇指西瓜”
有趣的拇偶
第五回 痊愈出院
非延续性动词与延续性动词之间的转换
延续性动词与非延续性动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