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积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在宫颈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0-12-08 17:13赵起葛晓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8期
关键词:靶区放射治疗容积

赵起,葛晓峰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放疗一科,新疆 乌鲁木齐;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新疆 乌鲁木齐)

0 引言

宫颈癌是一种发生在女性子宫颈部位的生殖道妇科恶性肿瘤疾病,也可以称作子宫颈癌,其中原位癌多发于30~35岁女性人群,而浸润癌多发于45~55岁女性人群,且随女性工作与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正超年轻化趋势发展,宫颈癌病发的最危险因素是人乳头状瘤病毒。宫颈癌可分为鳞癌、腺癌、腺鳞癌,其中以小细胞癌及透明细胞癌较为少见[1]。宫颈癌疾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晚期常伴随阴道出血、尿频、尿急、便秘及下肢肿痛等临床表。为有效预防女性发生宫颈癌前病变,适时加强女性患者的宫颈癌疾病定期筛查对保证女性健康是至关重要的[2-3]。防治宫颈癌疾病的发生可通过定期筛查与注射疫苗来实现,因此宫颈癌疾病的早期检查是十分重要的,部分早期宫颈癌患者不仅治愈率较高,预后效果也很好。本文选取50例宫颈癌患者分别应用容积调强放射治疗与动态调强放射治疗,对两种放射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中,抽选出5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实验,采取动态调强放射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性容积调强放射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25例患者,其中鳞癌13例、腺癌12例,按FIGO分期分,IIa期8例、IIb期17例,患者年龄34~63岁,平均年龄(54.7±4.6)岁;观察组25例患者,其中鳞癌11例、腺癌14例,按FIGO分期分,IIa期10例、IIb期15例,患者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56.5±4.3)岁。宫颈癌患者组间对比可知,可比性较为均衡,P>0.05。

1.2 方法

取所有患者仰卧位,指导患者摆放体位与姿势,主要采用双手上举至头顶,并交叉互抱对侧手肘,双腿并拢姿势与体位,采取CT模拟定位。制作完腹盆腔体膜后,保持膀胱充盈,并使用真空负压袋予以固定,待口服完造影剂后,对患者进行扫描,随后对患者靶区与危及器官进行勾画。靶区勾画主要包括患者宫颈原发灶、子宫体、转移盆腔淋巴结、宫颈、宫旁组织,从而确定患者盆腔淋巴引流区,当患者阴道未遭受侵袭时,则仅需勾画至患者3cm的正常阴道;当患者阴道遭受侵袭时,则需勾画至患者肿瘤下缘2-3cm左右位置。计划靶区是将临床靶区各方向外放7mm左右,主要危及器官包括小肠、双侧股骨头、膀胱及直肠。

表1 对患者靶体积剂量进行观察与记录(±s)

表1 对患者靶体积剂量进行观察与记录(±s)

?

表2 宫颈癌患者各危及器官的V40剂量分布情况(±s)

表2 宫颈癌患者各危及器官的V40剂量分布情况(±s)

?

对照组患者行动态调强放射治疗,将机架角度调为40°设野,照射共面9野。观察组患者行容积调强放射治疗,将初始角度设置为180.1°,并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80°,随后按顺时针方向再旋转至原初始角度,实行2个全弧照射,矩阵为0.25×0.25cm。将计划靶体积的处方剂量分别调整为1.8Gy/次,28次,总计剂量为50.4Gy。为避免计划靶区体积存在110%以上的剂量热点,应使计划靶区体积的95%均达到处方剂量。主要危及器官:小肠Dmax不超过55Gy,V50不得超过5%,双侧股骨头V50不得超过5%,膀胱V50不得超过50%,直肠V40与V50不得超过35%与20%。

1.3 指标观察

对宫颈癌患者的计划靶区的Dmax(最大剂量)、Dmin(最小剂量)及Dmean(平均剂量)进行观察,计算HI(均匀性指数)与CI(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值一般0~1之间,当CI值 越趋近于1,则表示靶区适形度也越好;当HI值越小,表示靶区剂量分布也就越均匀。记录患者的放射治疗时间与机器跳数。

1.4 统计学方法

经SPSS 20.0软件对患者放射治疗数据进行评估,由均值(±s)计量资料表示治疗时间与机器跳数等指标,行t值检验,当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记录患者治疗时间与机器跳数情况

观察组治疗时间(169.3±9.4)s、机器跳数(1102.4±10.5)次,相比于对照组的(503.6±12.4)s与(1294.6±11.86)次明显更优,P<0.05。

2.2 观察并记录患者靶体积剂量情况

对照组HI(1.28±0.22)、Dmean(45.8±0.4)及Dmax(46.9±0.9),与观察组的(1.31±0.25)、(46.1±0.3)及(47.2±1.3)无异,P>0.05;对 照 组Dmin(40.2±0.6)、CI(0.76±0.05),与 观 察 组(45.2±0.7)与(0.95±0.02)相比差异显著,P<0.05。

2.3 宫颈癌患者各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情况

对照组直肠、膀胱及股骨头的V30剂量分布情况无异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的小肠V30剂量分布与观察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宫颈癌是一种多发于女性,仅次于乳腺癌疾病的恶性肿瘤疾病,其病因主要与病毒感染、性行为、分娩次数、其他生物学因素及其他行为因素有关,其中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危型HPV病毒持续感染,几乎95%的宫颈癌患者均伴有高危型HPV感染[4-5]。宫颈癌患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随病情不断深入,患者会存在接触性出血与异常阴道流血等临床症状,甚至由于肿瘤逐渐增大,出血压迫或侵犯周期器官、组织发生相关症状。如果宫颈癌阴道出血患者未得到及时诊治,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生贫血、头晕乏力、皮肤苍白、心慌气短等临床表现,如存在感染情况,则有可能引发发热与四肢酸痛等临床症状。

动态调强放射治疗是一种依靠MLC一对叶片的相对运动对射野内强度进行调节的放射治疗技术手段。

容积调强治疗是一种将动态MLC与孤形治疗相结使用的加速器内置,通过旋转射束对剂量分布进行优化的放射治疗技术方法[6-7]。本次研究使用的容积调强放射治疗,是通过引入机架旋转速度,让机架进行连续旋转,使患者通过适当移动来进行照射,提高了容积调强放射治疗剂量分布的均匀性与适形度。

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时间(169.3±9.4)s、机器跳数(1102.4±10.5)次,相比于对照组的(503.6±12.4) s与(1294.6±11.86)次明显更优,P<0.05。对照组HI(1.28±0.22)、Dmean(45.8±0.4)及Dmax(46.9±0.9),与观察组的(1.31±0.25)、(46.1±0.3)及(47.2±1.3)无 异,P>0.05;对 照 组Dmin(40.2±0.6)、CI(0.76±0.05),与 观 察组(45.2±0.7)与(0.95±0.02)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直肠、膀胱及股骨头的V30剂量分布情况无异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的小肠V30剂量分布与观察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

总之,容积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应用于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中,其剂量分布情况略优于动态调强放射治疗,且其治疗时间与机器跳数均低于动态调强放射治疗,建议对宫颈癌患者使用容积调强放射治疗。

猜你喜欢
靶区放射治疗容积
超声自动容积扫描系统在乳腺病变中的应用现状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怎样求酱油瓶的容积
肺部靶区占比对非小细胞肺癌计划中肺剂量体积的影响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对术后局部复发的食管癌患者进行调强放疗时用内镜下肽夹定位技术勾画其放疗靶区的效果
系列性科普
放疗
轻型载货汽车制动液贮液罐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