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早熟夏大豆新品种临豆11选育及栽培

2020-12-08 01:59张素梅刘玉芹
作物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夏大豆亲本区域试验

张素梅,刘玉芹

(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山东临沂 276012)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植物蛋白和油料来源,黄淮地区是我国大豆第二大产区[1],山东省是黄淮地区大豆重要产区和良种来源地[2]。高产、早熟和优质是大豆常规育种的主要目标。在大豆育种过程中,选种技术是关键,包括选种过程中各个指标选择压力的设定等[3]。临沂市农业科学院以高产、早熟为育种目标,根据多年大豆育种经验及选种指标,选育出高产早熟夏大豆新品种临豆11,于2019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19004号)。该品种高产、早熟、广适,可以提前供应市场,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对麦后复种和备荒救灾,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1.1 亲本来源

母本中黄1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育成的国审大豆品种,高产、早熟、广适、半矮秆、抗倒伏、抗病性强,综合性状优良。已通过9个省市审定和示范推广,目前已在14个省市推广种植,截止2018年,累计推广面积超过630万公顷[4]。

父本临502是临沂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夏大豆品种,1995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该品种夏播生育期101~103 d,株高较高,分枝较多,抗花叶病毒病、霜霉病、细菌斑点病和紫斑病,抗旱耐涝,在山东省夏大豆生产试验中比对照鲁豆2号增产14.7%,增产效果极显著,圆粒、百粒质量23~25 g,商品性好[5]。

从品种系谱图可以看出,临豆11的亲本遗传背景极为丰富,涵盖了黄淮地区大豆主要核心亲本,如鲁豆4号、苏58-161、莒选23,地方优良品种(系)邳县软枝条、上海红毛早黄豆、大滑皮等,国外血缘材料Clark63和Magnolid,聚合了国内外多个高产、广适、早熟亲本的优异基因。

图1 临豆11系谱Fig.1 Genetic pedigree of Lindou 11

1.2 选育经过

2009年以中黄13为母本,临50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获得杂交种9粒。同年冬天在海南繁育加代,采用全株单株收获,经去伪存真,收获8株F1。2010—2012年每个F1单株分别种植株行,分别选择单株后混合脱粒,次年播种。经观察后代田间表现,选择早熟、株高适中、分枝多、抗倒伏,目测产量性状优异的优良单株72株。2012年冬海南加代繁育种植成株行,继续依照早熟、产量性状优的标准,选出15个优秀株行,分别整行收获,其它株行择优收获单株,根据室内考种结果,最终挑选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品系7个,分别命名为0906-1~0906-7。2013年在本院进行品系鉴定,对照品种中黄13和菏豆12号,侧重生育期、产量鉴定,生育期不晚于对照品种,产量指标超过对照品种10%以上,选出5个近似品系。2014—2015年在本院经密度、播期、耐涝等多因子鉴定,0906-2表现高产、早熟、抗逆等优良特性。

2016年0906-2定名为临豆11,参加山东省夏大豆区域试验,2017年续试,2018年参加山东省夏大豆生产试验,2019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8—2019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南片区域试验,2019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南片生产试验,等待国家审定。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临豆11为早熟品种,夏播平均生育期103.6 d,比对照菏豆12号早熟2 d。临豆11株型收敛、直立,圆叶,白花,棕毛,有限结荚习性。平均株高72.1 cm,结荚高度16.8 cm。主茎节数15.0节,有效分枝2.5个,单株荚数42.2个,单株粒数84.8粒,百粒质量24.4 g,籽粒较大、椭圆形,种皮黄色、无光泽,种脐褐色。成熟期整齐一致,落黄好,弯镰形荚,荚熟色淡褐,不裂荚,抗倒伏性好,综合性状优良。2016、2017年山东省夏大豆区域试验主要农艺性状表现见表1。

表1 2016—2017年临豆11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

2.2 品质

2016年参加山东省区域试验期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品质分析(干基),临豆11蛋白质含量41.0%,脂肪含量21.1%[6]。根据国家大豆品质区划,适合榨油和大豆蛋白食品加工兼用型大豆标准,脂肪含量不低于19%,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60%以上[7]。临豆11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达到兼用型大豆标准。

2.3 抗性及转基因检测

临豆11在参加山东省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中,田间植株抗性表现为抗倒伏能力较强,倒伏程度1级,田间花叶病毒2级。参加2016年山东省夏大豆区域试验期间,经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种鉴定:临豆11大豆感花叶病毒3号和7号株系。

2015年经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检测,临豆11大豆未检测到Ca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CP4-epsps基因和bar/pat基因,为非转基因大豆品种。

2.4 产量表现

2016年参加山东省夏大豆区域试验,临豆11平均产量3132.0 kg/hm2,比对照菏豆12号增产7.2%;2017年续试,平均产量3385.5 kg/hm2,比对照菏豆12号增产8.4%。2018年参加山东省夏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920.5 kg/hm2,比对照菏豆12号增产3.5%。2019年在临沂市河东区汤头镇上郑家庄村,高产示范种植临豆11大豆5.3 hm2,机械收获,实收大豆19 638.0 kg,产量达3705.3 kg/hm2,充分表现出该品种的高产特性。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一播全苗

缺苗断垄是黄淮海地区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减产幅度可达20%以上,苗全、苗匀、苗壮是大豆高产的基础[8]。临豆11大豆分枝较多,最佳行距40~50 cm,以利于通风透光,发挥其高产潜力。6月5~30日均可播种,播后及时间苗和定苗,遵循“早播宜稀,晚播宜密”的原则,每公顷留苗19.5万~22.5万株。

3.2 水肥措施

结合整地,每公顷可施农家肥15 000~30 000 kg或复合肥225 kg做底肥。未施基肥地块,初花期可结合浇水、锄地,每公顷施尿素75~150 kg。大豆鼓粒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含硼、钼等微量元素的肥料。遇旱及时浇水,特别是保障花荚期和鼓粒期这两个时期的水分供应,对提高粒重、实现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9]。

3.3 病虫草害防治

注意苗期、结荚期、鼓粒期三个关键期的病虫害防治。可用甲维盐+康宽或者用茚虫威+藜芦碱喷施防治虫害[10]。近年来,黄淮地区大豆症青现象发生较多,一旦发生将严重减产。可在初花期选择喷施吡虫啉、阿维菌素、噻虫嗪、啶虫咪、高效氯氟氢菊酯、甲维盐等药剂综合防治,隔7~10 d喷施1次,连喷2~3次。苗前除草剂可用金都尔,苗后除草可选药剂有精喹禾灵、氟磺胺草醚、灭草松等。

3.4 适时收获

临豆11大豆为早熟品种,在基本落叶后可人工收割,完全呈现成熟性状时,可机械收获。机械收获最好选择清晨或上午进行。

4 讨论与结论

品种的优良性状来自于亲本的遗传、变异和重组,其基础是亲本的基因。本研究选用的母本中黄13,广适、高产、早熟、多抗,为当地应用面积最大的推广品种,缺点是株高稍矮,影响品种高产潜力的发挥。父本临502株高较高,分枝多,产量和抗性指标都较好,缺点是抗倒伏能力一般。中黄13和临502优点多,缺点少,将这两个亲本进行杂交组合,通过杂交后代性状互补,易于创造出优良个体。实践证明,该组合早期世代各性状平均值高,选择效果显著,选育出的临豆11突出的早熟、稳产、抗倒特性来自母本中黄13,其高产、多分枝特性来自父本临502。该品种适宜在山东省全省夏播种植。

猜你喜欢
夏大豆亲本区域试验
菏泽市夏大豆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甘蔗常用亲本的田间自然耐寒性测定及评价
优质夏大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2010—2020年我国育成甘蔗新品种的亲本分析
水肥运筹对夏大豆植株形态和根瘤发生的影响
优质夏大豆绿色高效种植模式思考研究
橡胶树魏克汉种质资源亲子代生长遗传规律分析
几种苹果砧木实生后代与亲本性状的相关性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