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对老年人社会活动参与的影响研究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的分析

2020-12-08 01:48姚尚莹王林珠朱雅丽
生产力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估计量丧偶矫正

姚尚莹,王林珠,朱雅丽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一、引言

作为实现积极老龄化的三大战略之一,社会参与能帮助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需求、扩大社会网络及提高其社会资本价值。据研究,社会活动参与可显著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1]。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种类越多,频率越高,其失能风险越低[2]。当面对丧偶这一重大事件,他们可能会重新调整社交网络或改变社交活动,以缓解丧偶之痛。当然丧偶群体的年龄一般较大,还受到健康状况恶化、经济状况下降及社交网络萎缩等因素的影响,其社会参与程度可能会降低[3]。丧偶到底会给老年人社会活动参与带来怎样的影响?从城乡和性别角度看,不同群体间又有何差异?这些值得我们去探索和识别。

二、文献回顾

国外对丧偶与社会活动参与关系的研究关注较早,内容较为丰富,但结果仍存在争议。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活动理论和疏离理论的支持和验证。首先,活动理论认为,老人经历丧偶时,将用新的补偿活动取代失去的社会角色,丧偶者会表现出更高的社会参与度。Ward 等(1992)[4]发现与未丧偶群体不同,丧偶者需要寻求额外的社会支持来弥补丧偶的损失。Utz 等(2002)[5]将社会参与分为正式和非正式社会参与,OLS 回归表明丧偶者的非正式社会参与度更高,因为非正式社会参与能够提供情感和生活支持。Isherwood 和King(2012)[6]基于澳大利亚老龄纵向数据,运用多层次模型得到社会参与程度因丧偶而上升,且丧偶者的参与频率高于未丧偶者。其次,疏离理论阐述了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将会逐步脱离原来的社会角色,降低其社会活动的频率。Bennett(2005)[7]发现近期丧偶会导致整体的活动水平下降;Donnelly 和Hinterlong(2010)[8]发现丧偶后,丧偶老人会减少某些社会活动,如通过已故配偶建立或维持的活动。

目前国内对丧偶与社会活动参与的关系研究,通常关注两者中的一个。比如对丧偶事件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死亡风险、经济福利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对老年人社会活动参与的探讨,学者主要将目光投向了健康、死亡风险和主观幸福等方面。也有研究将两者联系起来,比如谢立黎和汪斌(2019)[9]将婚姻状况作为变量纳入到模型中,对老年人社会参与模式及影响因素进行详细讨论,而丧偶与社会活动参与的关系只是简单提及。赵忻怡和潘锦棠(2014)[10]基于CHARLS2011 的数据,运用t 检验和卡方检验,识别出不同性别丧偶老人的社会活动参与程度没有明显差异。

纵观上述研究,国内外学者对丧偶与社会活动参与的讨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还存在如下问题值得探讨:一是研究结论尚存争议,丧偶对老年人社会活动参与的影响机制较为复杂,尚未解决样本的异质性问题;二是丧偶引起的社会活动参与净效应和不同群体间的差异性缺乏关注。基于上述问题,本文采用PSM 和偏差矫正匹配估计量法,排除其他影响因素,来测算丧偶引起的老年人社会活动参与净效应及群体间的差异,避免有偏估计。

三、研究设计

本文选取2015 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该调查由北京大学组织实施,覆盖全国150 个县1 万户家庭中的1.7 万人,收集的微观数据质量较高。本文研究对象为60 岁及以上的老人,填补部分缺失值,剔除无关样本,最终保留9 107 个样本。

(一)模型假设

1.倾向得分匹配法。PSM 借助倾向得分,找到与丧偶老人资源禀赋特征相似的未丧偶老人进行社会活动参与的比较,两组样本的活动参与差异可解释为丧偶事件引起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估计倾向得分。本文采用Probit 模型来估计老年人丧偶的倾向得分为:

其中,P(Xi)为倾向得分。Wi为处理变量,若该老年人丧偶,则Wi=1,反之为0;Xi是一组协变量。

步骤2:根据倾向得分的共同支撑域,匹配干预组和控制组,然后采用匹配方法得出干预组的平均干预效应(ATT):

Y1表示控制协变量后,丧偶群体的社会活动参与程度。Y0表示假设丧偶者未丧偶时的社会活动参与程度,它是无法观测到的,是PSM 中的反事实效应。

步骤3:匹配的平衡性检验。为确保倾向得分匹配法的质量,需检验干预组和控制组匹配前后是否存在系统差别。

2.偏差矫正匹配估计量法。PSM 估计倾向得分时存在不确定性,Abadie 等提出了偏差矫正匹配估计量法,基于反事实框架,它用向量模来计算干预组与其每个潜在控制组之间在观测协变量上的距离,并通过回归的方法来估计偏差。

(二)变量选取

1.结果变量。本文选取社会活动参与作为结果变量,社会活动参与的相关数据来自CHARLS 问卷中的“您过去一个月是否进行了下列活动”,选择“以上均没有”的老人,认定其未参与社会活动,赋予0 分;参与频率回答为差不多每天,差不多每周,不经常,分别赋予3 分、2 分、1 分。根据总得分的高低来判定其社会活动参与程度。

2.处理变量。选取是否丧偶作为处理变量,问卷中体现为“您目前的婚姻状态”,本文剔除回答为离异、分居和从未结婚的样本。婚姻状态为离异和分居的个体虽然配偶存在,但已经丧失配偶原有的功能,故不作考虑。

3.协变量。协变量分为三类:一是人口特征变量,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子女数量;二是社会特征变量,包括个人收入、生活满意度、居住方式和城乡分布;三是健康状况变量,包括自评健康、是否抑郁和是否失能。是否抑郁由问卷中的简版抑郁自评量表判断,该表由10 个问题组成,将每题反映的抑郁程度从低到高分别赋值为0~3 分,总分为10分以上为“抑郁”,10 分及以下为“未抑郁”[11]。对是否失能的测量,由“吃饭、穿衣、洗澡”等六个问题组成。当老人有一项无法完成时,则为失能,反之亦然。变量定义与赋值如表1 所示。

表1 变量标签表

四、实证分析与检验

(一)老年人丧偶状况分析

本文以是否丧偶为因变量,采用Probit 模型来计算每个老年人的倾向得分,本文运用逐步回归法剔除P 值大于0.1 的变量,受教育程度,自评健康和失能变量被剔除,模型结果如表2 所示,Pseudo-R2为0.30,卡方检验拒绝原假设,说明模型的拟合情况较好。在其他条件不变下,城镇老人丧偶概率比农村老人高出6.58%。女性老人的丧偶概率比男性高出6.88%。随着年龄的增长,丧偶概率呈上升趋势。未与家人同住的老人更容易丧偶,其丧偶概率多出25.80%。收入越高的老年人拥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和保障,其丧偶可能性越小。抑郁老人丧偶概率大于未抑郁老人,约高出1.52%。

表2 老年人丧偶状况Probit 回归

(二)丧偶对老年人社会活动参与的影响

Probit 模型估算出倾向得分的1/4 标准差为0.056。以半径为0.001 和0.000 1 两组值进行半径匹配,接着进行偏差矫正匹配估计,结果如表3、表4 所示。

表3 全样本老年人社会活动参与的匹配结果

表3 显示了全样本老年人社会活动参与匹配结果。丧偶后,老年人活动参与程度明显地增加,PSM 得到的ATT 平均值约为0.359,偏差矫正匹配估计量法得出的ATT 值为0.349,两种方法结果相差不大,且都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两种方法都表明,与未丧偶老人相比,丧偶老人的社会活动水平增加了约35%。

表4 分群体老年人社会活动参与的匹配结果

表4 显示了分群体老年人社会活动参与的匹配结果。从城乡角度看,丧偶对社会活动参与的影响与全样本的结果一致。PSM 测算的农村、城镇老人ATT 平均值分别约为0.269 和0.520,偏差矫正估计量得出的ATT 值分别为0.346 和0.519。相比农村老人,丧偶对城镇老人社会活动参与的影响更大;从性别角度看,失去配偶后,PSM 和偏差矫正估计量测算出女性老人的社会活动参与分别增加了33.3%和54.1%,而丧偶抑制了男性老人的活动参与程度,每个ATT 值在统计水平上均不显著,两种方法结果显示社会活动参与程度分别降低了6.6%和3.6%。

(三)平衡性检验

匹配后各特征变量的标准偏差越小,说明匹配效果越可信。此处以半径为0.001 的匹配来阐述匹配效果,如表5 所示。匹配后所有协变量在丧偶组和未丧偶组上的标准偏误都大幅下降,绝对值均小于10%,各协变量的均值较为接近,误差得到部分消除,匹配效果较可靠。

表5 样本匹配前后协变量变化情况

匹配后Pseudo-R2的值接近于零。匹配前,似然比检验在0.01 的显著水平下,被显著拒绝。而匹配后,P 值较大,不能被拒绝。匹配后平均偏差大幅下降,且小于5%。匹配估计社会活动参与的β 值小于25%。以上表明匹配后干预组与控制组的显性偏差得到了控制,且匹配结果稳健可靠。其他取值的半径匹配检验结果与表5 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基于CHARLS 数据,采用PSM 和偏差矫正匹配估计量法,深入分析了丧偶对老年人社会活动参与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

第一,从总体上看,丧偶增加了老年人社会活动参与程度。PSM 和偏差矫正匹配估计量的结果显示丧偶使老人的社会活动参与增加了35.9%和34.9%,验证了活动理论。

第二,从城乡角度看,丧偶产生的老年人社会活动参与效应存在城乡差异。丧偶给农村老人社会活动参与带来的影响在统计水平上基本显著,相比农村老人,丧偶对城镇老人活动参与的影响更大。除此之外,城镇老人活动参与类型比农村老人更为丰富。

第三,从性别角度看,丧偶增加了女性老人的活动参与程度,却抑制了男性的活动参与程度。丧偶男性老人群体的相关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建议

为了更好促进老年人健康和积极应对老龄化,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多方协作培养老年人的活动参与意识,丰富活动参与类型。社会各界可通过教育、媒体等方式大力宣传参与社会活动的价值,积极引导老年人主动融入到社会活动中去。老年人自身也应转变固有想法,要意识到参与社交活动是他们的权利,用新的社会身份取代因丧偶而失去的角色,逐步在社会参与中实现身份认同,提升信心、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第二,加强对城乡丧偶老年人的政府支持,注重向农村丧偶老年人倾斜。首先,要注重保障老人社会活动的供给。比如增加活动场所数量和种类,特别是要丰富农村的社会活动类型,不能仅局限于传统活动项目;大力推动老年大学、老年社团组织的普惠发展,给丧偶老人创造更多与同龄人互动的机会。其次,根据社会重建理论,要有效改善社会环境。加大对农村无障碍化基础建设的投入,减少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损害。

第三,推动老年社会工作针对性介入模式的深入开展。丧偶会引起部分群体的社会活动参与程度下降,有关组织可以有针对地开展个案、小组和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介入。首先,可面对面与老人进行交流,开展一定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尽快摆脱丧偶之痛;其次,可组建自助小组,对有相似困扰的个体,开展治疗小组工作,促使他们情绪宣泄和得到情感慰藉;最后,构建社区支持系统。丧偶老人可通过此体系获得社会身份的认同,并及时得到帮助。

猜你喜欢
估计量丧偶矫正
丧偶后的老人该如何安排晚年生活?
最小二乘估计量优于工具变量估计量的一个充分条件
“丧偶式”婚姻:多少夫妻卡在了这个症结上
如何拯救一段“丧偶式”婚姻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浅谈估计量的优良性标准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改良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
丧偶对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