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时代的哲学意蕴

2020-12-09 23:39陈丽荣王蒙蒙
关键词:初级阶段阶段性阶段

□陈丽荣 王蒙蒙

[内容提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但同时也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我国的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如何认识并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时代的关系,需要在多维挖掘新时代转变所蕴含的哲学意蕴中进一步阐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的阶段性特征与变化,这对理解新时代新变化新安排、认识新目标新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的脚步从未停歇,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二十八年艰苦革命、七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重要成就离不开党对中国各发展时期具体国情的科学把握,这是党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及各方面工作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依据。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僵化的理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基于我国特殊的现实条件和时代特点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形态理论的坚持与发展,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的认识。基于新的历史条件的变化,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仍属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正确认识这一重要判断对进一步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时代的关系,理解新时代的阶段性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一、探究依据,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时代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 ,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产生与发展有其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是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同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一个客观发展着的事物,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当前的阶段性特征就是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理论指导以及现实基础,通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生成原因与条件的分析,对科学把握其与新时代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从历史维度上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统筹国内国外,吸收国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以及国内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方面,从国际来看,主要是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汲取。十月革命胜利后,随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继续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而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借鉴苏联模式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但随着苏联模式的问题与弊端的暴露,特别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拉开了对苏联模式改革的序幕,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但是随着之后苏联几代领导人的改革,并未超越苏联模式而使改革陷入泥潭,最终改革失去方向,造成了严重后果,对我国探索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苏联模式的发展以及后来对其改革的历程中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列宁作出要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逐渐将社会主义建设建立在苏联的社会发展实际水平上。但是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提出苏联已经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完成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任务,努力向共产主义过渡、赫鲁晓夫提出全面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勃列日涅夫主张建设发达社会主义社会、安德罗波夫则认为苏联处于发达社会主义的起点、戈尔巴乔夫强调在加快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社会主义,从苏联历届领导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观点来看,对社会主义发展程度的认识经过几番起伏周折,最终步步退到地面上来。

从国内维度来看,在“文革”后,回顾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要背景。“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3],能够对我国国情进行科学把握是汲取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的正面经验的结果。首先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总结,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历史阶段都有小的阶段划分,也意识到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需要有一个过渡时期。从而把社会主义社会性质与发展程度统一起来提供重要借鉴。“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戒”[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也汲取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反面教训。邓小平说:“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4]。正是由于对社会发展阶段和程度的错误把握,严重地影响了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国家发展进程。不管是大跃进还是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使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远远超过生产力与经济基础的现实发展水平,超越发展阶段,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了迂回与曲折。

从理论基础上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借鉴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与思想。马克思将共产主义分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并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5]从而揭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以及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列宁将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这对把握我国国情,提出社会主义社会阶段理论,进而将重心转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用质量互变规律考察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并且要从不发达的建设开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奠定了直接理论依据。

从现实基础上看,我国自1956年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从性质界定上已经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并在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中已经建立了必要物质基础,但是由于中国并未经历社会一般发展阶段中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发展程度,这样才能使追上时代的步伐更稳,既不急躁跨越发展阶段,也不落后于人积极开展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基于对我国社会生产以及人民需要的现实状况的分析并且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有矛盾,基本矛盾仍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而当时我国的主要矛盾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程度低下状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系统阐述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实现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正式形成之前已经有了对我国国情的思考与论述,但是并不完善,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程度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认识也不全面。伴随改革开放,各项建设积极开展,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改变人民生活面貌,这也恰恰说明我国的发展程度的现实状况,从而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通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维探析,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与完善是特定历史发展时期的产物,但是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身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随着各项工作的开展,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的深入实践,我们的国情也是在变化之中,也使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产生了新的阶段性特征,那就是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

二、挖掘哲学意蕴,深入探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6]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仍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而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现阶段性特征的哲学意蕴,对我们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现的新的变化,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时代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特别是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为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社会、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及其阶段性特征提供科学指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所以存在阶段性特征进入新时代,正是出于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只能从社会的产生、形成与发展中寻找答案。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是以差异性为前提的,各个具体的社会形态中的不同社会现象都会有自己的演变转化过程。在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时代的关系中,必须意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然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程度的科学把握,没有过时,符合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实际,但同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演变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变化,进入了新时代,需要从变化了的实际去继续把握阶段性特征,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不管从国际上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比,还是国内社会各个环节、层次、领域之间的协调发展还存在不足与差距,要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历史定位,继续为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努力;同时经过了长期的努力,不管是党、国家、民族都出现了阶段性的变化,需要确立阶段性的新历史方位,及时调整在新时代各项工作的主要任务,从而更好地为下一阶段的转变创造基础与前提。

唯物主义辩证法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辩证法思维与方法是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的重要依据。从联系和发展的两大观点来看,一方面,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一观点具有丰富的内涵。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包括事物与事物之间,也涵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之前新民主主义发展时期、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同阶段以及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成、发展与消亡来讲,它的各个环节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由于内部要素的联系方式的差异也会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从社会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来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出现的阶段性特征也是由于我国社会发展状况转变客观实际决定的,也是由于制约发展的条件也发生了变化,需要创造新的条件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另一方面,从发展的观点来看,“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7],任何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总会经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社会主义社会在自身的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就需要解决新问题,确定新方位,谋求新发展。

从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来看,首先是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由于矛盾的特殊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不可避免会出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而新的阶段性特征就是进入了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的重要依据,但也应看到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恰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作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界定当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决定性因素。从质量互变规律来讲,毛泽东在分析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时进行了经典的描述,指出:“他说:一切事物总是有‘边’的,事物的发展是一个接一个阶段不断地进行的,每一个阶段也是有‘边‘的,不承认‘边’就是否认质变或部分质变”[8]。进入新时代所出现的阶段特征并不会改变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初级阶段的性质,但是还是要肯定这一新的阶段性特征属于由于量的积累导致的部分质变。从否定之否定规律来看。一个事物之中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的动态变化影响着其性质的转变,当肯定因素处于主导地位时,事物的性质并不会发生根本变化,但同时事物的内部的否定因素也会有增减,当否定因素处于主导时,事物的性质将会发生改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并未发生变化,维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身继续存在的肯定因素就是我国当前的发展不平衡不全面,但同时我国进入新时代,可以看出否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因素也逐渐增多,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的变化,进入新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的转变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的基本的原理遵循。一方面从认识论来看,人的认识的目的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获得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种属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和,就是绝对的真理”[9]。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不断深化,不仅把社会性质与发展程度统一起来,又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特征,提出新时代的科学论断,更好地部署发展目标与发展任务。另一方面,从唯物史观来看,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矛盾,基本矛盾依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两方面的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改革进入深水区,不断推动经济向高质量方向发展、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生产关系的调整优化、现代化法治化继续推进等等,仍需坚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定位。但也要意识到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的历史方位,已经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必须及时转变思维、更新部署、开展新工作,取得新成就。

三、把握关系,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时代的关系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背景下各项工作开展的总依据,新时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对新时代的把握和适应有利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新的质态转变,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因此基于哲学视角去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时代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考察两者的动态变化,开辟新的发展境界。

首先,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在区别与联系中辩证地看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时代的关系。理解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关于共性与个性的几个维度,有助于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时代的关系。从人类社会形态更替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来看,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指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10]。但是并不否定不同国家、民族由于历史传统、发展程度、价值观念等因素存在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一方面要意识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有自身的必然性,但同时也要理解正是跨越的特殊性出现了这样的事实:虽然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但是社会的整体发展程度落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虽然社会发展程度并不高,却已经具有社会主义社会所具备的一般特征,特别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重要标志之一,需要把社会发展的性质与发展程度统一起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发展实际情况。在社会形态更替中考察社会主义社会,从社会主义社会自身发展历程中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进入新时代以后对我国社会发展程度的整体把握,新时代仍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范畴之内,具有这一发展阶段的共同规定性特征,但同时作为其中的一个特殊发展时期也需要从变化了的实际情况进行新的定位,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其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动态地考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时代。一方面,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时代的关系中要敢于解放思想,打破束缚,再一次思想解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在解放思想中探索出来的,打破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对以往积累经验的教条,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时代也要解放思想,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经不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状况,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思想需要在新时期进一步中国化,而新时代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特征的科学判断。需要在改革开放中再一次解放思想,要在完成新时代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任务中,根据变化了的实际,在适应新时代,发展新时代中为推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新的发展阶段过渡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时代的关系,也不是毫无边际的思想解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只有实事求是地看待两者的关系,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客观发展着的社会现象,从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出发,避免在重大决策中出现失误,超越阶段或者保守发展都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事业向前推进。

最后,解决主要矛盾、突出问题,要在解决新时代的主要矛盾中总结新经验新认识,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方位、新境界。在一段时期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对需要解决的迫切现实问题、社会发展实际状况具体分析的总结概括,是对特定发展时期进行历史定位的主要依据。对于主要矛盾的变化也要辩证的对待,通过科学地把握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来判定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性质,通过突出矛盾问题的解决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从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探索发展历程来看,有经验也有教训。不同时期所取得的成就都离不开对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对主要矛盾的认识有助于理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曲折。当前我国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由于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仍然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仍然需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前提下不断解决新时代的主要矛盾、突出问题,才能根据新变化新特征不断革新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认识,为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性质转变奠定重要的前提与基础。

猜你喜欢
初级阶段阶段性阶段
初中历史学科阶段性复习课形式的探讨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国际金价短期或延续阶段性回调
人生投资的阶段性
汉语初级口语词汇教学初探
初级阶段汉语国际教育汉字书写偏误研究
化学阶段性创新训练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