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黑龙江省城市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2020-12-10 10:46
山西青年 2020年1期
关键词:龙江养老老年人

全 艳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黑龙江 大庆 163319

一、基于社区养老视域下对我省健康养老服务业的展望

(一)社区养老

目前我国养老形式大致可分成三种: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都是依靠社区来实现养老服务的目的。我省目前的社区养老环境在设计上主要倾向于全面健身设备上的投入,哈尔滨等大型城市的小区基本已实现健身设备的配备,一些下属县城尚在完备中,但其他适合养老的针对性设计较少,如无障碍散步区、具有足底按摩功能的鹅卵石步道、冬季采光好的大窗户室内活动室、定期举办的社区老年人活动项目等;社区还应为老年人设置全方位服务网络实现“健康龙江”建设计划。

(二)由点到面全面开展

建设健康养老环境时各地应突显地方特色符合当地特点以更亲民的方式让群众所接受,抓住本地特色、环境特点、人文特点创建多元化的健康养老环境。健康养老环境的设计需要政府牵头各部门通力协作以最小的成本打造最佳的环境。另外,近些年房地产市场的紧缩直接对养老社区的建设产生了影响,若我们将这一经济活动回归本源将住有所居当作社会保障来开展,将附加成本降低以高要求高标准实现对房地产的市场控制,实现低利润改造现有住宅,新时代养老型社区的建设便具有可行性。

(三)社区资源共享体系

社区共享体系就是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社会资金投入、社区物业管理、居民使用;通过市场管理模式对社区超市内商品、食品等实现可追溯管理,确保居民日常生活需要与安全,逐步探索适合现代人生活、老年人养老的新社区环境。

二、基于社区养老视域下我省健康养老服务业的建设发展对策

(一)以政府带动为导向调集资源共同创建

随着老年人的逐渐增多这部分群体就备受社会的关注,根据“健康中国”的建设部署,推进我省“健康龙江”建设实现对老社区的深化改造、新社区的标准要求全面建成健康养老社区综合服务体系,为此需要黑龙江省各级领导部门的亲自指导,由政府带动扶持,调集社会资源与力量从点到面全面推进新居住型社区环境建设。

(二)多方扶持探索

健康型养老社区的创建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如科技、文化、环保、资金、建设、税收、规划、人力资源等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为了“健康龙江”建设计划的顺利实现势必需要政府各部门给予政策补给,借助哈尔滨新区建设发展时机以科学、理性、高效、便民、开放的理念不断探索深化改革的新方向、新道路。

(三)理论探讨、试点应用

健康型养老社区的创建与治理需要多元主体一同努力,遵循法制社会的先决条件,以法治理、共同监管;成立居委会、政策研讨委员会、开发建设委员会等实现所需资源定向研讨综合商议的规范流程;将理论研讨内容进行试点实践找寻正确方向,将顶层设计与实际应用进行有效结合共同实行。

(四)开展针对性健康活动

健康养老,我省地势属于高纬度地区冬季时间较长且寒冷,对于老年人来说冬季的环境会使身体机能下降、外出散步成为奢望;对此针对特殊环境问题与老年人所需生活环境与特点创建符合需要的健康环境尤为重要,如增设冬天全景阳光活动室、老年人专用电梯、专用卫生间等方便老年人冬天的娱乐,创建社区医疗服务站为老人提供定期、定项的专家检查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作保障,鼓励社会人士参与老年人义工服务为老年人送去温暖,以种种方式实现“健康龙江”的规划。

创建档案,因我省环境的特殊性老年人疾病威胁也较其他省份严重,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脑血栓、脑梗塞等急慢性疾病发生几率较高,病发时采取治疗较为艰难,为此就需要提前防范以科学的方式进行运动与饮食;这就需要在定期检查中以社区为管理节点创建社区内老年人档案记录健康信息并交由义工为老年人开展科学的运动与饮食食谱的介绍,同时帮助他们自己完成相关运动项目并逐渐养成习惯。

创建“互联网+”健康监控平台,通过社区准备的健康监测仪器实现对生命特征的监控并传入互联网平台进行大数据管理与分析,及时掌握老年人的生命动态,并将有下滑趋势的健康问题进行汇报,由社区服务站与家人沟通帮助他们恢复健康状况。

精神状态,老年人普遍休息睡眠时间较短、新陈代谢相对缓慢、运动量较低造成这一群体精神状态的每况日下,运动与交流是最好改善老年人精神及身体状况的最佳方法,老年人可在社区提供的场所及运动设施与运动方案的帮助下参加社区群体运动。

三、结语

综上,以社区养老为节点的龙江健康养老服务规划必将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国家从顶层设计不断深化改革探索发展方向,为我省开展“健康龙江2030”规划做出了重要指引,我省也将就此努力积极的开展健康之路建设。

猜你喜欢
龙江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龙江少年爱冰
推进龙江“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图读龙江经济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