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发展研究*

2020-12-10 10:46邹焱萍
山西青年 2020年1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课外活动课程体系

邹焱萍

黄冈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一、高校中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的发展过程

(一)自由化

在第二课堂正式出现在公众面前之前,所有正常学科教育活动之外的学生活动被统称为学生课外活动。自1977年我国高校中正常教学秩序恢复之后,课外活动在教育人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很多学校积极开展参观、调查、讲座、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1983年蔡可勇等专家对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相关定义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自此,越来越多的人在区分二者时通过其教育作用及形式进行,认为第一课堂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导的教学计划内教学活动,而第二课堂则是教学计划外组织开展的由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后者是前者在内容上的拓展与补充,二者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

(二)组织化

我国高校从20世纪90年代初涌现出多种形式的学生社团组织,为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需求的满足提供了良好的课外活动平台,对传统的课外活动从形式到内容都进行丰富,学生参与面更广。从1999年起,我国素质教育改革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颁布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国家高度,第一课堂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要,第二课堂的作用凸显出来,由共青团主导的各种社会实践、主题班会等第二课堂活动在高校开展,不仅学生参与面更广,其教育功能也得到了强化。

(三)课程化

2008年后很多高校认识到第二课堂活动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在第二课堂中引入学分制与课程理念,以课程模式来完成学生活动课程体系的设计,并将其设为必修课,纳入到学生的人才培养计划,第二课堂活动已经成为学生毕业的一项重要条件,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从制度上获得了合法的身份[2]。

二、高校中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实际发展情况

(一)理论研究呈现系统化发展

虽然过去高校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但是并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科学设计不足,教师的指导不到位,活动开展的质量不尽人意,其应有的教育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现代针对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的理论研究已经系统化,大大弥补了其理论空白,对课程化涉及道德相关概念进行明确,为第二课堂活动教学实践的开展从理论方面进行指导。

(二)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结合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提升

随着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的不断发展,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已经成为很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一部分,在坚持企业需求与学生需求并重的原则基础上,搭建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维度的教育教学课程体系。第二课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与职业能力,着力解决的是学生如何成为一个社会人的难题。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将内容与形式两个维度实现交融渗透,共同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3]。

(三)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一定的难题

首先是横向发展的难题。高校学生人数规模比较大,并且现有的课程体系还在不断进行拓展,教学容量也在增加,与此同时,第二课堂活动配备的师资力量还存在一定的欠缺,相应的教学资源还比较匮乏。在这种形式下如何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层次多样化、学生发展方向多元化以及人才培养阶段化的需求是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发展的一大难题。

其次经从过去的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单一模式演变成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模式,高校需要通过建立更加合理有效、高效、完善的第二课堂活动课程考核相关机制来确保其正常有序的运行。

三、高校中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发展研究的新趋势

研究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是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渠道,越来越受到高校重视。通过前文对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发展进程及当前发展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预估其未来研究发展的新趋势。

第一,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的相关内涵将得到不断地深化,相关的理论研究也将成体系化,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大课程观、大教学观等先进的教学理念,注重人本教育,积极开展开放性教育,更加明确第二课堂的教学主体地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将会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构成完整的现代高校课程体系,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教学目标。

第二,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将会进一步拓展其外延,确保项目更好地实施与推广,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更加强调创新素质的培养,将通过建立“孵化器”的形式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更好的满足现代社会对于创新性、复合型等人才的多元化需求,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课外活动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CDIO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大学生课外活动调查
01—02合刊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成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