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六国旧贵族在秦末农民战争中的作用

2020-12-10 10:46张鲍龙
山西青年 2020年1期
关键词:陈胜起义军六国

张鲍龙

包头服务管理职业学校,内蒙古 包头 014000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被派往渔阳(现北京地区)戍守的农民,遇雨受阻。依《秦律》规定,戍守误期当斩首,众人遂在陈胜吴广率领下,在大泽乡揭竿而起。陈胜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号召人民“诛暴秦”。①起义军迅速壮大并建立了张楚政权。起义军虽在秦军残酷镇压下遭遇挫折,两路义军相继被击溃、陈胜吴广被杀,但起义的烽火最终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化为历史的灰烬。对于起义的性质我国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每种认识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华东师大房芸芳认为当时“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根深蒂固”,“秦统一后,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把所有国的农民阶级一起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尽管有其他阶层的人加入起义,但农民无疑是主要阶层。绥化师范专科学校历史系副教授江连山认为,“不仅有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严酷的刑法,更有宗教、风俗、人口、地理环境及起义领导者职业、经历、性情、个人奋斗目标的影响。是这些原因交互作用,引发了农民大起义。”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新版)》(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七月第一版)认为秦末大起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到陈胜被杀——这一阶段起义的性质为农民起义;第二阶段为陈胜死后的起义运动,直到刘邦入咸阳为止——这一阶段的运动性质书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赵锡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的性质是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反秦大起义,作用是堵塞了奴隶制的发展道路;由于胜利果实被地主阶级篡夺,因而在中国确立了新的封建制度。这种看法能够相对客观的反映起义军的组织构成,能够较好的解释这场运动所导致的诸如六国贵族的复辟及项羽和汉初的大分封等历史事件,但是这些观点有一些瑕疵:

1.起义的确是由农民起义开始,但是随着大量反对秦朝的六国旧贵族、士人阶层这些具有深厚社会背景的贵族加入,农民是否仍然是起义军的主要力量,这一点值得商榷。

2.起义军的领导权是在农民阶级手中或在农民阶级的代表陈胜手中后被篡夺了,还是农民阶级从一开始就没有掌握领导权?

3.起义的过程与结果为什么只反映了贵族阶级的意志而丝毫没有反映农民阶级的意志?

我们需要解决这些问题。

一、装备精良的“农民军”

陈胜吴广自大泽乡起事、攻蕲至陈,反秦者踊跃响应,在极短的时间内队伍由九百人扩张成为“车六七百乘,骑千馀,卒数万人”②的强大部队。骑兵是当时那个时代最强的作战兵种。骑兵的战斗力、经费远远高于普通步兵。战马在战争当中极易伤亡,很难被大量俘虏。因此,农民起义军的骑兵来源有些蹊跷。而战车就更不可能是农民军所应该拥有的了。只有像诸侯国那样的政治、军事组织才有能力进行生产。无论是驾驶战车还是利用战车作战,都需要经过一定训练,农民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利用其战斗。那么大量骑兵和战车的出现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有大量地位较为特殊的人加入起义军,这些人拥有充足的财力,受过专门的军事训练,有一定的作战经验和技巧,这些人有很深的政治背景,但有着质量上的和素质上的优势。这些人是六国的旧贵族及其追随者。

秦灭六国后东方各地仍有顽强的地方势力,秦政府为了彻底铲除六国旧势力,采取高压统治,秦灭六国后,六国王室不是被杀,被软禁,就是被迁徙流放。如魏王假投降,立即被处死;燕王喜被俘,不久被杀;赵国灭亡后,赵王被留放到房陵(湖北房县),囚禁期间,思念故国,感慨万千;因此他们对秦朝怀着刻骨的仇恨。

这些旧贵族不但有着极大的号召力而且也具有极强的凝聚力。秦虽灭六国,六国贵族残余的影响力仍然存在,并有相当的市场。

从春秋开始,士人阶层开始在中国的历史舞台崭露头角。这个阶层由知识分子、游侠组成。他们没有官职和权力也没有封地,他们唯一的生存手段就是给士大夫们做客卿。当秦统一六国夺走了士大夫的权力和封地,士人阶层就丧失了赖以生存的靠山,当时一些儒者和游士仍有复辟封建贵族的割据思想,他们常认为“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并引证《诗》、《书》、百家语,“以古非今”。丞相李斯认为,再不禁止,“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于是建议秦始皇推行焚书坑儒政策。士人阶层遂成为秦朝誓不两立的仇敌。九百名戍卒“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攻取大泽乡后,士人阶层第一时间跳出来响应。当六国旧贵族加入起义之后,士人阶层终于恢复了往日的活跃。他们纷纷投靠这些旧贵族,士人阶层的投靠给了义军贵族阶层强大的人才保障。

一支军队的作战能力不是只以兵员数量作为衡量的,六国的旧贵族及其旧部在作战能力上有着质量上的和素质上的优势,士人阶层又给他们增加了智慧的力量。虽然“车六七百乘,骑千余”比起“卒数万人”是少数,但是骑兵和战车的强大战斗力再加上智慧的力上加力,以六国的旧贵族为首的贵族阶层必然成为起义军的主要力量。

二、“农民军”的将领

起义军在陈建立政权后,陈胜以陈为中心,向秦王朝发动总攻。陈胜派武臣、张耳、陈余北徇赵地,魏人周市略魏地,邓宗徇九江;主力则兵分三路,目标直指秦王朝的巢穴——咸阳:一路由吴广带领进攻荥阳;二路由宋留率领迂回南阳扣武关;三路由周文率领,进攻汉中。这些人是起义军的重要将领,他们的出身必定影响他们的政治立场及政治利益,从而决定起义军的性质,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这些起义军将领的出身:

武臣,陈人,陈胜“故所善”③之人,应该九百名戍卒之一,出身于农民。

张耳,大梁人,年轻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后来亡命至外黄,并且娶了当地一个富家守寡的女儿,“女家厚奉给张耳”,还作过官。由此可以判断出张耳以前比较富裕,有一定的学识和能力。做过客卿和官说明他属于士人阶层。

陈余,大梁人,“好儒术”,因为有一定的才能,“富人公乘氏以其女妻之”。

周市,魏人,陈胜曾欲立他为魏王,他婉言谢绝,并前后五次迎接宁陵君到魏做魏王。周市说:“天下昏乱,忠臣乃见,天下共畔秦,其义必里立魏王后乃可。”坚决不做魏王并且能够说出一番大义,周市也应该出身于士人阶层。

周文,“陈之贤人也”。曾经在项燕的军队里当占卜的文职官员,并“事春申君”④出身于士人阶层。各地响应起义的主要将领:

项梁、项羽,项家“世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刘邦,“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吏,为泗上亭长。”由此可以判断出其出身决不是农民,也应属于士人阶层。

张良,其祖父与父亲都是韩国的大臣,是韩国的贵族。

可以看出起义军将领当中至少一半是属于士人阶层的;而士人阶层是站在贵族的政治立场上,他们与农民阶级有着完全不同的目的和方向;武臣在张耳、陈余的劝说下自立为赵王,周市立魏咎为魏王,田自立为齐王证明了这一点。而其他响应者当中势力较大的基本上都是贵族武装。例如:代表楚地势力的项梁、项羽。在这种情况之下,农民阶级势必被贵族阶层所排挤,逐渐失去其影响力。因此起义军的性质不可能是农民为主体的起义军,最高领导权也一定不在农民阶级的代表陈胜手中。

三、旧贵族的“棋子”——陈涉

陈涉、吴广揭竿而起的时候,大小旧贵族、士人、官吏等名义上是响应陈胜吴广起义,实际却是利用这一大好时机为恢复并扩大自己曾经的利益而战。在起义的初始阶段,旧贵族的目标还能与农民阶级的目标相一致——为了“伐无道、诛暴秦”。但随着反秦运动的不断发展,旧贵族的目标与农民阶级的目标开始相左。起义军打到陈的时候,陈胜要称王,而张耳、陈余明确提出反对并且提出应首先恢复六国旧贵族的利益。在讲了一番道理后又说了一句有警告意味的话,“今独王陈,恐天下解也。”,从这些话中可见包括士人在内的贵族阶层对陈涉称王的不满。武臣占据邯郸以后,张耳、陈余挑拨他与陈涉的关系并怂恿其自立为赵王;韩广掠取燕地在燕地贵族怂恿下自立为燕王,他们不再听从陈涉的号令,任其自生自灭。

陈涉很清楚自己的处境。葛婴因为错立了襄疆为王而被陈涉所杀。目的只有一个——维护他的王权的完整性,不允许出现别的干扰。任命朱房、胡武这些人监察众将,目的很明确——是让朱房、胡武等人帮他辨别众将是否对他忠心,这也是为了维护他的王权。他要牢牢地控制他得来的权力。

大泽乡的起义给了旧贵族复辟的希望。利用其革命首倡者的威望打击秦朝,借此来达到恢复自己权力的目的。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起义的领导权与控制权一直牢牢掌握在旧贵族的手中。六国的旧贵族从没有把农民阶级的代表陈涉奉为最高统帅。他们只是在利用陈涉,利用这次起义。向西攻秦的军队被章邯各个击破,吴广被自己的部将田臧杀死,陈涉甚至连斥责的勇气都没有,随后自己也死在车夫庄贾的手里。

四、结论

秦政府在统一六国后,为了彻底铲除六国旧势力,采取高压统治。秦统一六国时不具备当年秦国那样的变法环境。自然引起天下各阶层的强烈反感;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带领900名戍卒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开始了反秦大起义的序幕。六国旧贵族、士人阶层、官吏、农民,各阶层反秦人士纷纷“赢粮而景从”;六国旧贵族依靠其较强的作战力、号召力和与士人阶层的特殊关系,成为起义军的主导力量,并实际掌握了起义的领导权。贵族阶层利用民众普遍对秦统一六国前政治秩序的怀恋,成功的进行了复辟。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这场对后世有着深远意义的大起义是由农民起义引发的,以贵族为主导的,各阶层人民复辟战国分封制的大起义。在这次以贵族为主导的各阶层人民大起义中,陈涉、吴广所领导的农民起义是这个大起义的序幕。它就像一枚引爆了重镑炸弹的雷管,而真正产生巨大冲击波的是那根雷管后面的东西。

注释:

①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中华书局,1982年11月第二版(以下为相同版本),1952页.

②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1952页.

③司马迁.《史记·张耳陈余列传》.2573页.

④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1954页.

猜你喜欢
陈胜起义军六国
故宫的匾额上插着一支箭
鸿鹄之志
故宫的匾额上插着一支箭
沐猴而冠
秦史论
秦之胜,时运使之耶?
陈胜起义
伊朗核问题六国和伊朗发表共同声明,决定谈判延期
骄傲的陈胜